袁奇翔
【摘要】本文以浙江之聲里約奧運會報道為例,分析梳理省級廣播如何能讓奧運會報道出新、出彩,怎樣創新嘗試傳統廣播平臺和新媒體平臺的內容表達,全方位、多角度呈現好奧運會這樣的大型國際綜合賽事。
【關鍵詞】省級廣播 國際賽事 奧運會報道 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始,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就組建了中國廣播奧運報道隊伍,從部分省級廣播電臺抽調精干力量加入,報道奧運會。但對于拿到名額的省級廣播電臺而言,奧運會采訪報道就只有一個持證記者,常常被戲稱為“一個人的奧運會”。筆者是浙江廣電集團浙江之聲記者、評論員,作為中國廣播奧運報道團隊成員,連續參加了北京、倫敦、里約三屆奧運會,還采訪了多屆世界杯足球賽、亞運會以及國內的全運會等大型賽事,積累了豐富的報道經驗。本文以浙江之聲的里約奧運會報道為例,分析如何發揮持證記者的個人優勢,全方位、多角度呈現奧運會。
加入中國廣播奧運報道團隊,首先要完成中央電臺的采訪報道任務。與此同時,在“一魚多吃”的情況下,用其他的報道形式、展現手法來豐富和完成本臺的奧運報道內容。由于中央電臺在分配任務時,已經充分考慮到各省參賽運動員情況,因而采訪任務基本以本省運動員為主,也就是說,大多數給中央電臺的供稿同樣可以在本臺播出。那么,浙江之聲的奧運會報道如何出彩,又做了哪些創新嘗試,“一個人的奧運會”報道要抓哪些重點,如何呈現?
一、賽前準備必不可少,對人和項目要有充分了解
賽前準備除了要知道本省有哪些運動員參加奧運會,哪些是重點項目,哪幾位是重點奪金奪牌運動員之外,還需要完成的一項“準備”任務,就是把人和項目“對上”。這個“對上”,不僅是要認識每一位參賽運動員,還要對比賽項目的規則和參賽情況進行了解。以里約奧運會射擊比賽為例,由于今年是第一次在國際射聯改規則后的奧運會,因而對比賽規則的提前了解非常重要,尤其是決賽階段的比賽規則,出現了打一槍淘汰一人的賽制。對規則沒有足夠了解,現場報道就有可能出錯,而熟悉參賽的本省運動員是準備階段的更高要求。以筆者為例,筆者從2007年開始就跟隨報道浙江運動員孫楊的相關比賽,與孫楊早已是認識多年的朋友,對他的關注和采訪也一直沒有間斷。在里約奧運周期的備戰情況,甚至更早的采訪報道,都是奧運會前的準備。
另外,對于一些相對冷門項目,也應該在明確采訪任務后,多做“準備”,對項目的情況多一些了解。比如:里約奧運會期間接到采訪花樣游泳的任務,由于浙江沒有花游隊員,加上平時對項目情況不了解,所以需要做大量的資料搜集和查閱工作,包括項目的賽制、參賽國家和隊員的情況,以及中國隊在近些年的發展變化等。
第三個“準備”就是對整個比賽大項的了解準備。除了本省運動員參加的小項之外,還應該對參加該大項的中國隊以及世界其他國家主要競爭對手的整體情況有一些了解。這個準備工作,對于記者完成某個大項的綜述性報道是非常有幫助的。筆者在里約奧運會期間完成了游泳、射擊等大項的綜述報道,不僅涉及到了浙江運動員,還涉及到了很多外省運動員以及一些其他國家高水平運動員的表現和點評。尤其是在采訪國家隊總教練、領隊的過程中,必然是在了解了整體參賽情況的基礎上,才能提出有針對性的采訪問題。
二、重要比賽不能缺席,報道方式要出新出彩
所謂的重要比賽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本省重點運動員的參賽項目;另一部分是有重大突破或關注度高的比賽項目。
本省重點奪金奪牌運動員的比賽不僅是全省關注的重點,同樣也是全國的重點。以里約奧運會游泳項目為例,浙江運動員孫楊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奪得金牌的游泳選手,那么在游泳比賽中,孫楊參加的比賽必定是關注的焦點。男子400米自由泳決賽,孫楊遺憾屈居亞軍,賽后采訪就成了報道能否出彩的關鍵。孫楊賽后從一開始的婉拒采訪,到之后抱著記者痛哭,跟大家袒露心聲,抓住這一環節,對于報道而言就已經成功了。事實上,在當天央視的賽事直播過程中,并沒有孫楊在賽后混合采訪區抱著記者痛哭的畫面內容,而作為浙江本省的媒體,理應呈現更多賽事直播以外的內容。筆者不僅通過錄音報道反映了孫楊賽后的感受,更通過新媒體平臺,及時呈現了孫楊賽后痛哭以及發布會回答中外記者提問的相關內容。這些內容不僅滿足了本省受眾的關注點,具有很強的貼近性,也通過新媒體平臺打破了地域限制,對國際、國內主要媒體的賽事報道作了補充。
由于巴西晚上比賽時間剛好是北京時間的上午,因而賽事直播必然是最快捷、最有效的報道方式。對于廣播而言,電話連線就能完成比賽直播,但電話連線也有缺陷,就是現場音效果不理想。盡管現場直播是很好的報道方式,但此后的回顧報道同樣需要再現現場比賽過程。因而在孫楊參加的男子200米自由泳決賽時,筆者在電話連線的同時,用錄音設備錄下了現場報道:
【出錄音發令槍聲……
比賽開始,孫楊半決賽第一,處在第四泳道,兩邊分別是日本選手萩野公介和美國選手德懷爾康納,世界紀錄保持者德國選手比德爾曼在第六道,另外一位老對手英國的蓋伊在第八道。孫楊出發以后,還是按照自己的節奏在行進,第一個50米他并沒有處在非常領先位置。第一個轉身,孫楊處在第6位。
……
孫楊保持在第3位,還有最后50米,孫楊還在加速,全力沖刺了。孫楊!孫楊目前處在領先位置。孫楊加油,保持??!最后20米,15米,10米,堅持住,漂亮!到邊!孫楊,里約奧運會男子200米自由泳冠軍,太棒了!這是孫楊在本屆奧運會的第一塊金牌,也是中國游泳隊的第一塊金牌。他的成績是1分44秒65。
在之前400米自由泳錯失金牌后,今天他用實力向全世界證明了自己。祝賀孫楊!我們看到在泳池里,他也是做出了第一的手勢,全場為孫楊歡呼。非常漂亮,孫楊振臂高呼,這塊金牌來得太不容易了。孫楊頂住了壓力。
我們馬上轉場,到混合采訪區對他進行賽后采訪。
【出錄音
孫楊:對我來說是壓力的一個釋放吧,因為這兩天確實覺得挺煎熬的。大家也都看到了,各個代表隊狀態都非常的好。所以對我們來說,有能力的隊員,特別是在最好的年代,應該為隊里去擔起這個責任,去扛下這個大旗。
報道是在完成了現場解說錄制之后,又加入了賽后采訪內容。應該說,對于沒有第一時間收聽或收看比賽的受眾,是一次很好的賽事回顧體驗,再現了賽場上緊張激動、振奮人心的場景?,F場報道的成功,不僅在于實時解說、實時記錄,更在于賽后采訪運動員的自我表達。事實上,賽后第一時間采訪,是運動員情緒最為飽滿和真實的時候,因而現場報道一定要在賽后的第一時間搶到混采區采訪,而不要等到發布會上再提問采訪。
再來說另一類重要比賽,就是有重大突破或關注度高的比賽項目。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的決賽就符合這樣的特征。女排決賽夜,中國女排3比1拿下塞爾維亞,時隔12年重回巔峰,也為中國代表團圓滿收官。應該說,女排奪冠的歷史意義遠大于其他單人項目的金牌。而中國百姓對于女排的特有情結,也注定了這是一場高關注度的比賽。這樣的比賽,盡管沒有本省運動員參加,但必然不能錯過。
【出錄音:現場音
北京正午,里約深夜。隨著惠若琪的最后一擊,中國女排時隔12年重回奧運之巔。她們在決賽中,以3:1逆轉塞爾維亞奪冠。
【出錄音 現場音效:加油中國隊
……
關鍵的第四局,兩隊比分交替上升,19:19,20:20,24:23,誰也沒有想到,年輕的女排姑娘們拿到第一個賽點就迅速結束了比賽。全場觀眾沸騰了。
【錄音:觀眾采訪
興奮過后,當小馬拉卡納響徹《義勇軍進行曲》、五星紅旗升起時,全場高唱國歌。
【出錄音:國歌聲
32年的延續和傳承,女排精神不滅。
這是當晚筆者和廣播聯盟報道團隊其他幾位同事共同完成的女排奪冠現場報道。作為反映比賽過程和現場氛圍的報道,在女排奪冠的整組報道中,本篇報道是打頭的一篇。這篇報道生動再現了比賽過程和奪冠后的現場氛圍。而緊跟著的奪冠歷程回顧和郎平個人特寫等報道,用豐富的同期聲全面介紹了女排的奪冠歷程,展現了主教練郎平不為人知的一面。
現場報道是體育賽事最為主要的報道手法,一方面,記者要具備現場直播解說的功力;另一方面,需要記者有足夠的臨場應變能力,能通過典型的現場錄音呈現最為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面。現場報道要摒棄以往全程錄現場音、后期配稿合成的做法,要用實時錄制的方式出新、出彩。
三、分析點評觀點鮮明,及時抓住奧運賽場上的熱點、焦點
作為主流媒體,除了及時報道賽事之外,用分析點評的方式來提供獨到觀點,也是受眾較為接受的方式。
里約奧運會期間,浙江之聲專門開設了個人專欄《奧運“奇”談》,希望發揮其有別于普通體育記者的評論特長,能有深入分析和獨到觀點的內容呈現。在整個奧運會期間,配合重要賽事和熱點焦點的報道,《奧運“奇”談》成為了亮點之一。比如:《浙江游泳為什么能挑起中國游泳的大梁》《孫楊和寧澤濤的表現怎么看》《游泳隊的網紅們》《射擊隊的失利原因何在》《從朱啟南的完賽談老將退役》《美國女子接力隊的申訴重賽有沒有爭議》《新時代的中國體育,需要女排精神引領》等多篇內容,不僅有記者現場觀察所得,更有深入思考和分析后的解讀評論,語言通俗、觀點鮮明、直擊熱點,吸引了聽眾。
女排奪冠后采寫的評論《新時代的中國體育,需要女排精神引領》是這樣說的:
里約奧運會圓滿落幕,中國代表團總共獲得26枚金牌,被英國超越,位列金牌榜第三。盡管在自行車、跆拳道等個別項目上,中國體育健兒取得了歷史性突破,但本屆奧運會中國隊多個項目成績大幅度下滑,中國軍團遭遇“滑鐵盧”,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
我們不應該把中國代表團在本屆奧運會上表現不佳的原因,歸結于新老交替、規則不明、環境不適,因為這些,其他國家也在面對和經歷。我們不能用一句“參加奧運會有助于中國選手學習提升、積累經驗”來掩蓋賽場上的失利。
……
在奧運會臨近尾聲之際,中國女排時隔12年,重回巔峰,站上了最高領獎臺?!芭啪瘛庇衷俅伪惶峒啊?/p>
……
八場比賽,三負五勝,先低迷、后逆襲、終奪冠。我們或許很難用一句話來概括什么是“女排精神”,當我們試圖用頑強拼搏、一球一球拼、一分一分咬,遇到困難不放棄等言語來表述“女排精神”的時候,其實在這些年輕的女排隊員身上體現出來的“女排精神”已經被賦予了更多時代內涵,人生不是一定會贏,也不是一定要贏,而是要努力去贏。
評論最能體現一個媒體的深度和厚度,在奧運會這樣的國際性賽事期間,媒體需要發出自己的聲音,需要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是引領民眾和這個時代的體現,也是作為一個主流媒體引導正確社會輿論所必須做的。
四、新媒體平臺另辟蹊徑,挖掘賽場外的“不為人知”
在傳統媒體平臺以直播、新聞報道等形式反映賽事的同時,新媒體平臺的內容呈現要有特色、有亮點,既有別于傳統媒體的報道內容,又很好地配合傳統媒體的報道內容。里約奧運會期間,浙江之聲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在關注賽事的同時,推送了賽事以外的“不為人知”,奧運會期間不僅增加了大量粉絲,微信公眾號內容更是受到廣為轉載。
微信公眾號推送的內容應有別于廣播錄音報道,照片和簡短的文字介紹可能更為直觀,也更方便瀏覽。像和運動員、教練員的合影,或在標志性場館的自拍照片,都是微信很好的推送素材。
8月9日,孫楊奪冠,而這一天剛好是筆者的生日。里約時間當晚凌晨3點多,孫楊通過微信發來生日祝福:“袁哥生日快樂,辛苦啦。”并發來了微信紅包。這一截圖,瞬間引爆網絡和官微平臺。
“孫楊奪冠后,竟然給他發紅包……”這樣富有懸念的標題紛紛被各大公眾號轉載。當天浙江之聲的官方微信頭條推送被迅速刷屏,傳播效果立竿見影。
“網紅”傅園慧在接力賽后的朋友圈、朱啟南在結束比賽宣布退役的朋友圈、謝震業在男子百米結束后表示感謝的朋友圈……都成為了新媒體平臺上的獨家和極具吸引力的內容。
新媒體平臺的另辟蹊徑并非要像“狗仔隊”一樣去挖掘運動員的“隱私”,而是圍繞奧運會賽事本身,尋找到區別于傳統比賽報道的相關內容,個人認為推送的消息應該體現網絡傳播的特性,而非傳統報道的網絡版。
隨著傳媒業的迅速發展和變革,奧運會這樣的國際賽事已經不僅僅局限在傳統的報道手法和傳播內容上。而對于省級廣播而言,前方“單兵作戰”的記者要具備專業體育記者的素養,掌握全媒體記者的技能,更需要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而省級廣播媒體平臺則需要在傳統廣播和新媒體平臺共同發力,才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現奧運盛會。
(作者單位:浙江廣電集團浙江之聲)
(本文編輯:呂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