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芬
摘要:現實生活是數學教育的豐富源泉。我們的數學教學就應當生活化,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把數學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數學、做數學、用數學,從而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世界,體會數學的作用和價值,提高其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讓數學回歸生活,讓我們的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處處有生活。本文探討了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教學活動與實際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是教學活動的歸宿,教育又是生活的具體表現,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同時也要積極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讓學生體會數學的魅力。
一、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涉及面廣,可以分為對學生的意義,對老師的意義和對學校教育體制改革的意義。首先,對學生的意義,數學生活化教育可以拉近學生與科學的距離,可以讓學生在了解了一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在實際環境下進行實踐,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提升學習能力,另一方面,面對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差異化,數學的生活化教育還有利于挖掘學生的獨特興趣,發展期個性化能力;其次,對老師的意義,很多老師出于簡化備課過程的目的,而不愿進行生活化教學,但這種方式的教學學生很難接受,教學質量必然不好;老師的教學難度也就增大了,相反,如果老師采用生活化教學,恰恰有利于減輕其教學負擔,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講究理論聯系實際,能更好的對課本知識進行解析,學生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從而降低教學難度;最后,對對學校教育體制改革的意義,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可以促進學校教育體制向更科學化的方向改革,從而一定程度上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提高學校的聲譽從而擴大招生。
二、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1、創設生活情境,加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了促進學生的理解,教師可以在課上給學生多創設一些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到實物。學生在思考問題時都有依賴直觀的實物或者現象來支撐的特點。就學生的這一特點,教師在教學時,就要盡量創設與數學相關的生活情境,也就是說將數學知識還原到生活情境中去,從而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在“軸對稱圖形”的教學中,以蝴蝶飛舞的動畫來演示,讓學生觀察它的外形特點,有這些現象作為認識基礎,然后再在恰當的時機引入軸對稱圖像的相關概念以及其他知識,這樣學生的接受就更加容易。
2、深入鉆研教材,使教學內容生活化。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都有數學思想的應用。教材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依據與主要的教學資源,但在以往的教學中視教材為權威,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是在機械地照搬教材,教材上怎么寫就怎么寫,這樣的教學勢必會脫離學生,脫離生活,無法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因而,教師要認真分析研究教材,并將課堂教學的目標與學習內容的生活化同步處理講解。如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識點或平行線成比例的知識點利用手邊的工具來探究操場上旗桿的高度;利用圓柱體積公式來計算現實生活中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利用正比例函數來提高射擊游戲子彈的命中率;利用函數知識來計算超市購物、外出旅游等促銷活動方案哪個更優惠等等。
3、為學生提供趣味性的生活化學習內容。每個孩子的成長軌跡都不相同,也都有自己的生活經驗。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也可以巧妙地結合學生們的生活經驗,將教材中的知識點和學生在生活當中積累的經驗相結合,然后再設計一些趣味性較足的生活化問題。但是,數學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還要注意和這三個方面進行有效結合,一方面需要和學生在生活當中積累的經驗相結合在一起,另一方面,也是需要和數學課堂教學內容結合在一起,最后,要和多樣化的生活相結合在一起,三者有效結合,才能收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幾何圖形初步”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把一些生活中一些較為簡單的事物引入到數學課堂教學當中,學生對日常生活中一些較為常見的事物都有一定的熟悉感,如果教師能夠把幾何圖形的教學轉變為對現實事物的講解,既能夠迅速地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有效掌握,而且還能夠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
4、加強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我們的數學教學中可以發揮很大作用,以其強大的圖文聲像功能,帶給學生不一樣的教學體驗。因此,教師必須加強使用多媒體,讓多媒體課件發揮作用,促進教學效率大大提高。利用大量直觀的圖片,讓學生能夠有效的理解數學知識,并主動參與到枯燥的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彌補了傳統教學中缺乏生活化聯系的缺陷,能夠有效的引導學生學習,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能力。
5、在實際運用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學不能只是局限于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掌握,更為重要的是將學習與運用結合起來,要從封閉而狹窄的教學視野中走出來,走向寬廣的現實生活空間,讓學生用所學的教材知識來解決更多的生活問題,在實際運用中來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水平與實踐水平,這樣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講解完知識點后,我們不要機械地布置教材上的習題,而是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為學生創編富有實踐性的習題。這樣的設計才能實現活學活用,讓學生通過解決習題來加深對抽象知識的形象認知,提高實踐能力,能夠將知識靈活地用于實踐生活之中,更好地為生產生活服務,充分體現數學的實用價值,讓學生享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這樣更能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如在教學“利用軸對稱設計圖案”時,我們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個富有操作性與個性化的活動,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出發來展開設計。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而富有個性化的,給予學生展現個性的舞臺,不僅可以實現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的學生想到了剪紙,將紙張對折,然后剪下圖案,再將其打開,這就是一個軸對稱圖形紙片;有的想到了墨跡。方法很多,但學生都可以得到一個軸對稱圖案。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就過程展開交流,讓學生可以多方面地了解,這樣自然就可以實現學生對軸對稱圖形本質的理解與認知。
總之,生活中的數學是鮮活的,生活是數學學習的大課堂。作為數學教師,我們要在數學教學中積極創造條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為學生創設有趣的生活問題情境來幫助學生學習,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和思考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參考文獻
[1] 盧青.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探討[J].新校園(中旬).2015(05)
[2] 肖婭.淺談初中數學教學的幾種新方法[J].學周刊.2016(04)
[3] 白雅云.初中數學教學生活化探微[J].學周刊.2016(04)
[4] 劉冬,高明松.關于初中數學教學策略的幾點探索[J].學周刊.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