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9.105
摘 要 從專業定位、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教學條件以及課程體系的角度,以高職高專課程特點為背景,以學生為中心,提出對于此課程的教學改革方法和措施,并對其改革效果進行分析。
關鍵詞 高職高專;建筑通風空調施工;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19-0105-02
建筑通風空調施工課程是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重要核心課程,它與每門專業課都有著密切的相關性,是一門綜合性極高的高職高專課程。此課程具有理論研究少、實踐性極強的特點,在多種施工項目中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近幾年的市場調研不難發現,市場急需的是一批動手實踐能力較強的畢業生。因此,根據社會需求,并結合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探索“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改革模式,以實際項目為載體,以實際技能帶動學生進行知識點學習,使學生能夠在動手過程中掌握更多的技能技術及理論知識,適應社會對人才質量的需求。
1 建筑通風空調施工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理論多于實踐,學生缺乏技術技能型實踐能力 傳統教學一般是圍繞理論知識點進行面對面的講授,理論會被無限制放大,課堂往往是教師的“獨角戲”,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目前,建筑通風空調施工課程在很大程度上仍采用這種講授為主、互動為輔的教學方式,盡管一般學院都開設有實訓室,并且學期末會有一些認識實習、施工實習的實訓教學安排,但效果并不理想,這是因為理論和實踐獨立分開會導致學生在操作中比較單一,不能圍繞知識點進行,操作技能不能很好地提高。
以學科內容為主體,忽略企業需求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增長,我國建筑安裝行業飛速發展,社會對于人才質量的需求在不斷提高。通過企業調研,在學生實習單位中,85%以上的項目經理等提出要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希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多利用一些實際項目進行引導教學。
綜上所述,建筑通風空調施工課程教學改革是必要的,只有通過改革,才能更大限度發揮高職院校的作用,培養出更多的高質量的且滿足社會需求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2 建筑通風空調施工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此次課程設計的改革與創新 對此課程的教學改革主要是改變以往教師一個人表演的教學模式,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旨在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社會能力以及方法能力。本課程主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實際項目為載體,結合行業需求,制定出一套“教學做合一”的人才培養模式。課堂上主要是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圍繞理論知識點展開討論,并能夠將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獨立進行實訓項目的動手操作。
課堂內容的選取 按照“理實一體化、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配合“學中做,做中學”的實施方案,本課程以典型項目為案例教學,分為常用管材及其加工連接、風管及其加工連接、室內給排水系統的安裝、室內采暖系統的安裝、空調系統的安裝、空調機房的布置等6個學習情境。教學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社會能力、方法能力,課堂以工學結合的方式進行,每個學習情境都有相應的項目進行引導,并且通過實際的操作帶動理論知識的學習,通過動手操作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將教學環境變成輕松又高效的課堂模式。
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施 學生學習最大的動力來源于對事件本身的興趣。改變以往傳統教學方式中的師生位置關系,讓學生做中心,從學生角度出發,不再是傳統授課,而是引導學生從興趣出發,結合實際工程內容讓學生動手做任務,進而在任務中探索知識、掌握知識。這樣既鍛煉了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又讓學生對課堂知識能夠靈活運用,改變單一的教學課堂,以多樣的教學模式來開拓學生的多重思維,更容易培養能夠滿足社會需求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1)將多元化教學模式帶入課堂。在課堂上,教師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單靠板書或者PPT進行講解,學生會感到乏味,提不起興趣,課堂效果會大打折扣,因此選擇豐富的多媒體教學很有必要。如課堂上一些管材管件、風機、水泵、散熱器等的介紹,應該利用豐富的多媒體教學,將其直觀地展示給學生,使學生能夠精確地認識并區分各種管件、管道、設備的特點。課前,準備一些制作管材、管件、配件、部件等所用的材料,小工具以及較方便攜帶的設備,讓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動手做起來,盡量做到課堂內容的全方位展示。
2)加入合理的情境設計,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當“主角”。增加情境設計,要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欲,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自愿參與進來。如學習空調系統的安裝時,首先找各種不同場合的空調,家用壁掛機、柜機,商場用中央空調等,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展開討論:空調系統都包括哪些零部件?有哪些組成部分?空調是怎么來進行制冷的?帶著討論結果進入課堂內容的學習中。課前找一些空調相關的Flash流程圖,讓學生對空調系統的工作原理先進行直觀了解,然后一一糾正。這樣能夠讓學生進入一個故事情境中,很難在課堂上開小差。經過這樣一個情境設計之后,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也讓每一位學生覺得自己在這堂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學生進入自己所擔當的角色之后,就會全身心投入學習中,具備最高的積極性和求知欲,這樣師生之間的交流就變得有趣多了。
3)理論聯系實踐,教學做合一。理論探索是引出結論的過程,而實踐大多是從結論引出理論的相反過程,即實踐一般是知道怎么做,而理論是要知道為什么這么做,將兩者結合起來,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學習。在課程教學安排中,應注意教、學、做結合起來,邊教、邊學、邊做,必要的情況下,邊做、邊學、邊教。這樣正向思維、逆向思維結合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更加透徹和清晰。
4)安排好教學進程,做到“工學交替”。學生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往往是有限的,要滿足社會對人才質量的需求,就應該讓學生更多接觸真正的項目。因此,在制定人才培養模式時,合理安排學生的學習進程,在進行一段時間的學校的理論教學和實訓后,應該讓學生到企業進行學習,這個時候的實習就是系統化的。如空調系統的安裝,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了空調的組成原理,進行了管道制作、風機安裝等多個小實訓,那么在工程項目中就可以更加系統地進行安裝學習了。這樣的工學交替過程,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更為學生以后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3 結束語
建筑通風空調施工是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因此對于這門課程的學習尤為重要。通過兩個學期的教學改革,學生對于這種教學方式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并能夠積極參與其中,取得理想的課堂效果。后續將會繼續尋求更好的方法進行改革,讓學生能夠更加適應社會對高質量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劉桂蘭.高職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專業教學改革探索:以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專業為例[J].職業教育研究,2012(4):46-48.
[2]顧紅軍,嚴瑩.《建筑水暖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技術》課程教學解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12):147-148.
[3]田娟榮,等.高職通風與空調工程精品課程建設與實踐的研究[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4):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