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汶棪
小微企業融資難原因分析及對策
◎劉汶棪
小微企業在市場中占的比重巨大,但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仍然困擾著小微企業的發展。本文從小微企業內部,宏觀環境,金融機構方面闡述了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并從政策的扶持,信用問題,金融中介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小微企業為我國經濟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是經濟市場上必不可少的部分。小微企業的工業總產值以及銷售收入占我國經濟總量過半,同時小微企業還提供了四分之三的城鎮就業機會。但在這種形勢下,小微企業在融資方面卻面臨著融資難的窘境,企業資金不足,企業自身管理能力弱,金融機構的缺口等方面都造成了小微企業的融資難現狀,而要從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自身等方面采取措施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現狀,是促進我國小微企業發展與繁榮的必要舉措。
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依舊是一個關乎社會各界的嚴重的議題,同時有資金緊張,資源供應不足的問題存在。小微企業融資的方式單一閉塞,而且政府,金融機構也都無法提供給小微企業優質的融資資源。銀行貸款偏好造成了只有十分之一左右的小微企業能夠通過正規渠道從大型銀行得到貸款。近些年,政府已經相應的改善了小微企業融資方面的政策,但是仍然沒有足夠的支持力度,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完善,無法切實實施。
從企業內部分析
企業的信用不佳。一些小微企業的信息透明度低,不向社會公開,一些信息被企業掩藏起來,導致了銀行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性,銀行無法全面掌握企業的財務等情況。企業通過賬單作假等向銀行尋求貸款幫助,但在后續的還本付息時無法按時歸還,甚至有部分中小企業故意破產來逃避債務。同時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不強,抵押擔保的物資不足,負債的能力有限,小微企業領導者信用意識淡薄。據統計,我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的平均水平只有約2%,然而小微企業的不良貸款率卻高達11.6%。因此,政府也無法出臺更加有效的政策來促使銀行貸款給小微企業,銀行也必須提高對小企業的審貸標準以及提高貸款利率來保護銀行自身的利益,降低銀行面臨的風險。
管理者與企業工作人員能力不足。小微企業無法提供優厚的薪金和保障,導致專業人才頂尖人才相比于大型企業來說是極度匱乏,領導和員工整體素質不足。一些小微企業中的領導者更多的是注重現階段的利潤和收益,企業發展水平止步不前。管理者對人才不重視,沒有專業的會計人員負責,導致財務管理水平低下。小微企業也缺少技術型的專業人才,缺少融資性的人才,因此小微企業的技術逐步落后,無法融資更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企業的花費。并且,小微企業一般是家族式管理的體制,家族關系復雜,內部混亂,易受感情的擺布,無法理性決策重大事宜。
小微企業產品簡單,技術落后。小微企業的產品容易被市場上其他物品所取代,小微企業難以在相同領域與大企業進行競爭——創新科技力度不夠,生產設備落后,產品品質低下,沒有足夠的市場競爭力,因此導致小微企業易在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導致破產現象的頻發。據調查顯示,我國有大約30%小微企業在兩年內就可能破產,更是有70%的小微企業在5年之內就會落敗。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綜合國力的增強,社會大環境的競爭變的越來越激烈,因此沒有創新能力和思維的一些小微企業是注定要被淘汰的——不佳的前景也使得借款方難以信任并且提供資助。
管理者缺乏融資知識。部分小微企業的領導者缺乏長遠目光,只專顧眼前的蠅頭小利,不為企業做長遠考慮,而無法顧及后續的企業發展,而且小微企業對待融資的態度都是傾向于最傳統的向銀行貸款的融資方式,但是銀行對小微企業發放的貸款資金是非常有限的,在此現實上,經營者也不敢于去尋求一些更加合理和符合自身發展實際的融資方式,固步自封,導致企業的衰落甚至破產。
從宏觀環境分析
政府扶持存在漏洞。小微企業的發展是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所以,政府必須要出臺相應的政策來幫助小微企業,才能夠保證小微企業良好的發展態勢,盡管現階段我國政府已經有《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小微企業免征增值稅和營業稅有關問題的公告》等政策的出臺,但是由于沒有配套的實施方案,以及在不同的行業中相應的政策也未必完全適用,政策的落實不徹底。同時,國家政策在一些領域更加偏向于大型企業,資金也多數流向大型企業,對資金的分配不夠合理。
民間融資風險大。民間融資在小微企業無法向銀行貸款時是一個相對較好的備選方案,但是民間融資現在也只是處于起步階段,沒有足夠的支持和規范。我國現階段沒有確切的法律制度來規范民間融資相關人員的行為,政府對民間融資也沒有相應的政策支持,相反卻施以很大的限制,民間融資同時也有很高的風險性,甚至一些地區的社會勢力也滲入了融資,加之銀行貸款的困難性,導致民間融資的利率也上調。
金融通道的不暢通。我國目前缺少一個完整的關于小微企業的金融體系。現如今關于小微企業的金融體系依然是凌亂分散的,缺乏一些專門針對小微企業的商業銀行和相應的金融中介,無法保障小微企業的貸款需求,同時也缺乏相對應的信用擔保機構,沒有辦法及時的對小微企業進行信用評估,金融通道無法高效的傳達各方所需要的信息。
從金融機構分析
金融機構過度的風險控制。金融機構出于控制風險,由于小微企業的信用和本身的可抵押物不足的問題,十分慎重對待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不肯輕易使用資金來幫助小微企業融資,也很難說服其幫助小微企業擔保,以及幫助小微企業尋找更適宜的融資渠道。
銀行貸款利率高。小微企業由于沒有足夠的資金所以尋求銀行的貸款,可銀行對小微企業高昂的貸款利率使得小微企業望而卻步,無法得到足夠的資金發展企業。與此同時,國家的基準利率本身就偏高,一些政策也上調了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小微企業更無法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由于高昂的貸款成本,部分無法承擔起高成本融資的小微企業只能選擇退出融資市場。
金融中介針對性弱。沒有專門的公司機構針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金融中介的體系不夠完善,公司內部的相應措施不夠充足,金融中介非常樂于幫助大型企業來解決融資問題,但是對待小微企業卻是截然不同態度,這也限制了小微企業融資更多的可能性。
企業的信用問題。企業應該提高自身的信用指數,不應弄虛作假,在銀行和金融機構的調查時出具企業真實的財務,可抵押物資等信息。同時增強管理者的信用意識,也要向員工傳揚這種意識,從思想上轉變小微企業的服務態度,增強小微企業員工和領導者的社會責任感。
政策和法律的完善。政府在法律上要建立健全有關于小微企業相關法律法規,防止小微企業的違法亂紀行為,更應該監督小微企業的行為規范。政府也要出臺相應的政策,提供給小微企業足夠的資金和技術支持,當地政府利用地域優勢也可招納創新型專業型人才,為發展態勢良好的小微企業提供人才支持。同時要完善信用體系,政府部門定時對當地小微企業進行信用評估,信用比較,從而在小微企業之間形成一定的市場競爭,激起小微企業的憂患意識和創新意識。
銀行轉變態度。銀行要調整資源資金分配關系,要對大型企業和小型企業合理分配,不能一邊倒的只顧大型企業。銀行應該解決小微企業貸款利率過高的問題,銀行在保證自身利益的同時,也要讓小微企業能夠有貸款的機會,這時,也要嚴格的審查小微企業的擔保人,抵押物以及其賬單的準確性,這樣才能保證小微企業腳踏實地的發展。
金融中介提高服務質量。當地的金融中介可以在公司內設立一個專門針對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的部門,當地中介的角色具有信息上的優勢,能更為方便的全面了解小微企業的能力、財務、信用等方面的問題,解決信息不對稱這一商業往來中具有風險性的問題,可以根據當地政府的政策,和當地的實際情況,來幫助小微企業找到合適的融資方式,從而使小微企業獲得足夠的資金,促進小微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小微企業現在整體呈良好發展的態勢,但在發展的路上仍然面臨著多方面的困難和壓力,小微企業應綜合提高自身能力和信用,政府和金融機構也應為小微企業提供更多的幫助,促進我國小微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和壯大。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蕪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