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坦花
【摘 要】新課程改革以來,合作學習成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法。從國外的文獻和國內的合作學習實踐中,我們充分認識到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高效性和優越性。本文就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運用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探討。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語文;合作學習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新課標明確提出要打造的是一個自主性的、合作性的、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在新課標的引導下,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合作學習是一個有效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方式。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怎樣運用合作學習方式呢?
一、教師要更新觀念發揮好引導作用
新課標中更加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方,要求把課堂的發言權還給學生,但是這并不代表教師在課堂學習中就不重要了,更不代表教師在課堂學習中應該少說為妙。新課程標準所要倡導的是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這一觀念,小學生無論在學習能力,還是學習自覺性上都是比較欠缺的,合作學習雖然強調都是學生之間的互促學習,但是這個合作的學習是需要教師從中“穿針引線”,才能真正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還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這一點是每個教師需要明確的。
二、捕捉合作學習的時機
我們要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過程,當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產生了合作學習的愿望時;當一定數量的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疑難問題,通過個人努力無法解決時;當需要把學生的自主學習引向深入時;當學生的思路不開闊,需要相互啟發時;當學生的意見出現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討時;當學習任務較大,需要分工協作時,這時采取分組合作,才有效益,才能調動小群體集體的智慧,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合作的意義,享受合作成功的愉快。
好時機把握住了,但也不能因此忽視了學生個人的自學準備。一般來說,課堂上不應該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或學生的問題提出以后,沒有任何中間過程,即沒有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便吩咐一聲“小組討論”。有的學生根本沒有想法,沉默不語;有的脫離主要內容探討,天馬行空。我認為,合作是在個體思考得出結論,或個體思考遇到障礙的時候,才應采取的方法。沒有個人的認真思考,沒有掌握材料和事實,沒有表達必要的言語積累,就無法組織有益而且有效的合作,也不可能通過合作使大家得到提高。因此,分組合作也要考慮一個延遲的問題,給學生更多獨立思考、發現的機會。
三、調控合作時空
教師要給合作學習安排充分的空間。根據需要組織4~6名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如上習作課《給××的一封信》,可以讓給老師寫信的同學組成一個學習小組進行討論;而給母親寫信則組成另一個小組進行討論……參加討論的人圍成圓圈或方陣,以便每個人都能看到其他人,使討論的氣氛更濃厚熱烈。教師還要給合作學習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在合作中有充分的發言機會。又如,在教學某一課文中的讀讀背背部分時,讓學生分成小組,每位學生在組內先進行朗讀、背誦,其他同學提意見,再練讀,然后推薦一名代表在班上進行朗讀或背誦比賽。學生都是好勝的,這樣的學習讓學生興致勃勃,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四、定期評價,讓學生感受成功的體驗
合作學習與傳統課堂的顯著區別是,合作學習更強調由學生自己組織和執行評價的過程,并且將其作為一種經常性的活動措施。為了保持小組活動的有效性,合作學習必須定期地評價小組成員共同活動的情況,這就是“小組自我評價”。小組自評的目的是幫助小組學會怎樣更好地合作,從而提高小組成員的學習水平。由于年齡和發展的原因,學生的互相評價很容易流行于形式,也容易偏離評價目標,尤其是陷入名次和成績中。教師要重視并且善于引導,使他們通過評價學會相互尊重和彼此欣賞。在進行小組自評時,應明確如下幾方面的內容:
(1)善于不斷總結成功的經驗。要對小組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好的方面或成功的經驗進行總結和歸納,比如,可以建議獎勵某個積極幫助本組同學講解難點是組員,請那些主動在課下為全組活動收集有用資料的組員介紹經驗。教師要引導學生把不同小組合作的成功經驗具體地表述出來,在不同小組之間交流,可以把不同小組的典型經驗進行書面歸納,形成本班的成功經驗的集錦,為以后的小組活動提供借鑒。
(2)小組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進行分析。教師要引導學生正視小組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并對產生問題的原因進行認真分析。每個組員都要進行發言,其他組員要認真作筆記,每一個組員都要對小組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對事不對人的評價,并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建議或措施。
(3)小組的學習方向和目標提出明確的要求。在總結經驗和分析問題的基礎上,小組成員要共同制定出本組今后的活動方案,明確在以后的小組活動中應當達到的目標的方案或措施。
總之,合作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教學者務必深刻認識到合作學習方式對小學生的積極影響,科學合理地引導學生展開合作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創新小學語文教學,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及效果。
參考文獻:
[1]何青萍.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6年20期.
[2]肖卿真.探討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J].求知導刊,2013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