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鏡權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外來生物入侵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隨著外來生物種類與數量的逐步增多,我國境內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嚴重影響了我國的生物多樣性,導致我國生態環境失衡,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基于此,本文在參閱大量相關研究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結合筆者所學專業知識及自身淺薄見解,主要從生物入侵對我國生態環境產生的重要影響入手,探討了針對生物入侵的具體防治策略。
【關鍵詞】生物入侵;生態環境;影響;防治策略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得整個世界逐漸連成一體,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際間貿易的深入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但是伴隨經濟全球化而來的還包括外來生物,這些外來生物侵入我國,給我國生態環境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嚴重影響了我國生物的多樣性,導致當地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遭受了嚴重破壞。實踐證明,生物入侵造成的影響十分嚴重且難以有效根治。為此探討生物入侵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與防治策略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生物入侵對我國生態環境產生的重要影響
(一)嚴重影響本地物種的生存與發展
外來物種因為缺少天敵,如果環境條件適宜就可能發生大規模的擴散,從而影響本地物種的生存與發展。第一,外來物種會競爭、侵占本地物種的生態位,導致本地物種沒有充裕的生存空間。第二,與當地物種爭奪養分資源,甚至會直接殺死當地物種。第三,一些外來生物會釋放化學物質,進而導致當地物種無法生存。例如我國洱海在引入外來物種后,就與當地的17種魚類展開了激烈的競爭,生態平衡遭到迫害,五種當地魚類瀕臨滅絕。
(二)大范圍破壞當地生態環境
多地種植的桉樹也屬于外來生物,其在生長期間會大量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導致林場土壤干燥,不利于水土保持,更破壞了當地生物的生存環境。不僅如此,桉樹的強大生命力導致其他物種無法在其間生存與發展。因而在桉樹大量存在的地區大多存有土壤板結、退化甚至輕度沙漠化的現象。
(三)嚴重破壞區域生物的多樣性
首先,外來生物入侵后,會與本地生物共同競爭水分、陽光、養分以及生態位等,進而導致本地物種的滅絕。其次,外來物種入侵后,就可能影響本地物種的生存,從而形成大面積的單優群落,導致群落物種組成改變,物種多樣性隨之下降。這就導致多樣、平衡的生態系統遭到破壞,本地物種賴以生存的環境縮小甚至消失,導致物種貧乏,生態系統退化。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生物入侵對當地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是持續的,因為已經侵入的外來物種并不會自己消失,而是在缺少了天敵的生態系統中瘋狂擴散,難以控制。
(四)給地方經濟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實踐證明,外來物種一旦入侵后就會瘋狂繁殖、擴散,嚴重威脅本地生物的生存與發展,給地方經濟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不僅如此,要想控制與消除外來物種的入侵更是難上加難,所耗費的成本也是十分巨大的。對于我國來說,美國白蛾、松突圓蚧以及松材線蟲等外來物種每年所破壞的深林高達150萬公頃,而像非洲大蝸牛、馬鈴薯甲蟲等外來害蟲每年所破壞的農田也高達150萬公頃。水葫蘆的繁殖與肆虐導致河道堵塞,江河生態平衡被打破,所造成的損失也不可計數。這些直接損失以及控制成本給地方經濟帶來了嚴峻的考驗。
二、針對生物入侵的具體防治策略
(一)加強對入侵物種的監測監管工作
要想有效防治外來生物入侵,首要任務就是加強對入侵物種的監測與監管。首先,可以進一步健全與豐富我國入侵物種數據庫,并將潛在外來物種信息詳細錄入其中。其次則要有效利用外來物種鑒定技術(如分子生物學中的SCAR技術等),以便對外來物種進行快速、有效鑒別,降低其可能造成的影響。當前時期我國雖然已經建立了多個外來物種監測數據庫,但是數據豐富程度還有所欠缺,需要進一步完善,以便為我國外來生物入侵的預警與監管提供信息支持。最后,與國際組織與其他國家進行合作也是預防與控制外來生物入侵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們要積極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通過引進技術與經驗,有效增強我國應對外來生物入侵的能力,從而保障我國生態的平衡與穩定。
(二)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加強對入侵生物的治理
外來生物入侵后,因為沒有天敵的制約,其繁殖與擴散的速度是十分驚人的,要對其進行根治、清除或者控制都是十分困難的。傳統的外來生物治理方式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但是外來生物入侵后就與當地生物緊密結合,形成了新的系統,那么在利用這些方法治理時就可能對本地生物也造成影響。為此在進行控制與治理之前,需要有針對性地根據當地情況進行分析與評估,了解入侵生物的生態功能與潛在作用。現如今,利用生物技術進行入侵生物的治理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簡而言之,就是引入入侵物種的天敵進行防治,可以有效的控制入侵物種的群落與數量,制約其繁殖與擴張的速度。通過控制入侵物種的擴張速度與范圍實現防治。
基本而言,生物防治技術是控制外來生物入侵最為有效的手段,只要引入的天敵發揮作用,就可以將整個生態系統重新引入正軌。當然在天敵的選擇上也需要慎之又慎,避免天敵自身成為新的入侵物種而發生擴散,導致形式惡化。這就要求我們在引進天敵之前進行科學的分析與論證,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制定出可行的方案與策略,確保生物防治手段的科學與規范。
(三)強化宣傳教育工作,提高人們的生態安全意識
為了能夠有效提高防治外來生物入侵的效果,還必須強化宣傳教育工作,提高人們的生態安全意識。首先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宣傳調動社會公眾參與的積極性,爭取在全社會中形成共識,避免以“觀賞”“放生”等方式引入有害物種。現在我國泛濫的巴西龜、食人魚等都是因為社會公眾沒有意識到外來物種所造成的危害而引入和泛濫的。其次,農林植保等有關部門要與科技推廣部門聯合起來,采取多種形式,利用多種平臺將外來物種的形態、特性、危害、危險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清除方式公布出來,引起人們的重視,提高人們的生態安全意識。最后,有關部門還需要做好監管工作,督促人民群眾做好生態保護工作,對于一些不聽勸告、影響惡劣的人員要采取強制措施進行教育,確保其能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將外來物種入侵所帶來的危害降到最低。
三、結語
綜上所述,外來生物入侵防治工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是一項長期、復雜且系統的工程,需要受到各界人士的廣泛重視。面對日益嚴重的生物入侵現象,我們需要及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約束公眾的行為,并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群眾保護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的意識。對于已經存在的外來生物,要及時研究找到有效方式展開綜合治理。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完善對外來生物的引進與監控機制,進而將生物入侵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維護生物的多樣性,促進生態環境的穩定、和諧。
參考文獻:
[1]張順合,張志華,陳冬東.外來有害植物入侵對我國生態安全的影響[J].植物檢疫,2015(04).
[2]楊朝霞,程俠.我國野生動物外來五中入侵的法律應對——兼談對環境法“調整論”反思的反思[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2).
[3]楊正勇.水生植物對三板溪水庫生態環境的影響及防治措施[J].大科技,2014(31).
[4]楊滔.關于入侵植物對我國城市景觀的影響及控制方法的討論[J].廣東化工,2014(13).
[5]王明娜,戴志聰,祁珊珊,王曉瑩,杜道林.外來植物入侵機制主要假說及其研究進展[J].江蘇農業科學,2014(12).
[6]張海霞.不同入侵植物對本土植物根際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數量的影響[J].廣東農業科學,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