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師莊
【摘要】發現式教學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它鼓勵學生進行邏輯思考,在推理判斷中獲得自己對知識的理解,發現知識的內部規律,獲得知識,使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通過發現式教學,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提高,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探究中,習得知識,實現學生掌握英語語言知識,獲得語言學習技能,深化了學生對英語的認識,有利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關鍵詞】初中英語 發現式教學 語言知識 語言技能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1-0100-02
《初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等方式來發現語言規律,形成自己對語言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掌握語言規律。通過學生的參與學生會發現英語知識的用法,在大腦中形成清楚的認識和深刻的理解。學生借助已有的資料和信息會對知識進行加工和處理,在自主思考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就感,通過對自己能力進行挑戰,使學習興趣不斷增加。
一、發現式教學的內涵
布魯納提出了發現式教學模式,指出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給學生創設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喚起學生對知識探究的欲望和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地去想象和分析,進行復雜的思維活動,通過分析、比較、綜合等一系列方式來形成自己的認識,并且有針對性地探究,了解蘊含在這些語言現象中的規律,提高自己學習能力。發現式教學要求學生利用已有的資源來對未知的知識進行探究,通過發現的方式獲得未知的結論和規律。學生在發現的過程中會積極思考,成為課堂主人。
二、發現式教學的作用
在英語教學中采用發現式教學模式對于學生能力的提高和語言知識的掌握有著積極的作用。發現式教學模式倡導學生的參與,學生會積極地探究語言規律,在分析中挖掘英語語言的規律,從而探究思維能力會得到提高。當學生發現疑問時,教師不要過早地解釋,要提高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習欲望,引導學生自主地發現隱藏在知識中的規律。發現式教學中學生會認識到自己的課堂主人翁地位,主動探究,他們會通過知識的遷移來獲得英語知識的本質性規律,揭示語言的本質特征,獲得新的理解。發現式教學提高了學生的智慧潛能,使學生能夠學會歸納知識規律,通過學生的思考使他們可以井井有條地規劃學習內容,形成清晰的構詞規律,了解語法特點。在學生思維活躍的同時,學生會發揮各自的優勢,透徹地對知識進行分析,使課堂充滿生機。
三、發現式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
1.“聽”中發現英語正確讀音
布魯納說:“發現不局限于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情,確切地說,它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方法。”通過學生的發現學生會掌握英語語言的知識規律,學會用地道的方式來表達。在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自主地聽的方式來提高學生聽英語的能力。教師可以首先播放一遍需要聽的教學內容,鼓勵學生結合教材內容來發現英語詞匯的正確發音和適時地連讀。很多時候學生讀英語都是一個詞一個詞的閱讀,感覺英語說得非常生硬,不連貫,也不熟練。通過聽力的學習,學生會發現正確的讀音。例如在學習八年級第二單元中的Topic 3 What should we do for the Olympics ?時,學生通過聽的方式來學習,教師給學生播放一段英語聽力,其中包含一句這樣的話:How many gold medals did Li Ning win 學生在傾聽中對“gold medals”感覺到很困惑,不知道在說什么,從而發現了學習困惑。發現了問題就是學生探究的起點,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他們會結合語境來分析這個詞的含義,通過讀音來判斷到底是哪兩個詞。通過反復地傾聽和思考,學生會了解這兩個詞指的是“金牌”的含義。這樣通過發現式學習,學生首先發現了自己的疑問,進而可以有針對性地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思考中提高學習能力。
2.“說”中學會地道英語表達
學習英語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進行靈活地表達,說出一口地道的英語,在發現式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說,通過說的方式來發現自己表達上的不足,進而不斷地提高自己。學生通過自己的表達會結合教師的表達或者是教材中的表達,發現不足之處,主動地改進,掌握正確的表達方式。例如在學習七年級第八單元中的Topic 1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來進行口語練習,說一說今天的天氣,以及他們喜歡的天氣是什么樣的。通過交流和討論,學生會學會地道的詢問天氣怎樣的表達方式,學會回答回答問題。當然有的學生也會發現自己不會的表達方式,例如有的學生不知道該如何去表達“多云的”這個詞匯,但是通過自主探究和其他同學的幫助,學生會逐漸地解決問題,了解用cloudy這個單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語言的應用和掌握能力就會逐步增強,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3.“讀”中了解英語主旨思想
通過學生的閱讀,學生會開闊視野,不僅了解英語語言知識,而且還能夠了解英語語言的文化背景,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更好地理解英語文章。通過廣泛的閱讀,學生會逐步地學會提煉英語文章的主旨大意和內容要點,進而主動地學會分析和概括,在大腦中形成自己對文章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也會發現不懂的知識,在思考中學會分析,掌握篇章主旨,靈活地進行推理判斷和作者寫作意圖的猜測。例如在學習八年級第三單元Topic 2 I like country music 時,教師提供一篇文章,主要介紹的是豐富的音樂表達形式,其中包括了country music,dance music, rock music, classical music, jazz music 等等。文章中首先介紹了鄉村音樂,也是本課學生所學的音樂形式,所以他們通過大概閱讀后就機械地認為還是對鄉村音樂進行介紹和講述,認為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但是通過進一步地閱讀,了解到文章中還介紹了其他的音樂形式,而且有些是學生不熟悉的,這激發了他們探究的欲望,投入到閱讀文章中,仔細閱讀,認真思考,掌握文章主旨,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4.“寫”中掌握英語句式結構
在英語寫作中教師也要學會用發現式教學方式,只有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學生才能夠更好地掌握英語語言知識和規律。寫作中需要教師的“牽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的實踐中,學生才能進一步掌握英語的句式結構和寫作的篇章結構,從而在自己寫作時可以做到胸有成竹,條理清楚。學生在練習中會發現英語的表達習慣和表達方式,學會合理地安排主語、謂語、賓語、系動詞、表語以及狀語的位置,寫作令人稱贊的句子。通過大量地書寫練習,學生會掌握英語寫作的思維通常是“樹狀的”,而漢語的表達方式,通常是“竹狀的”。英語中通常會有一個主句,在此基礎上會有從句或者是狀語,一個句子通常就表達一個中心思想。發現了這些規律后,學生在寫作中就可以練習使用。例如學習了九年級Unit 1 The Developing World中的Topic 2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寫作where have you been的作文,在寫作中學生用到了I have been to Mount Tai with my parents的句子。通過練習和實踐學生發現英漢表達中“我和我的父母” 的不同,漢語中“和我的父母”應該放在句首作主語,而英語中則把它放到了后面。在寫作表達中學生了解了英漢表達的差異,通過練習逐步地理解英漢不同思維模式,形成自己的英語思維。發現式教學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獲得知識,使學生的個性潛能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發揮,把學生對英語語言知識規律的觀察引向深入,逐步地形成理性認識。學生會在課堂上主動地學習英語語言表達方式,了解英語句式結構特點,形成地道的英語思維模式,更好地進行寫作和表達。
總之,“教學有方,教無定法”,發現式教學模式實現了學生的課堂主人翁地位,學生在探究中會全身心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在情趣中學習,體驗擁有知識的滿足,克服學習空,感悟學習語言的幸福。學生在發現中會產生對英語知識的向往,增加學生的成就感,在滿懷欣喜中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張丹主編.《初中英語有效教學和諧課堂》,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2]胡春洞主編.《英語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