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光坦
【摘要】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同樣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此看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既是教學的目的要求,又是提高學生數學素質的需要。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應注重學生的動手實踐,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
【關鍵詞】淺談 學生 實踐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1-0119-02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同樣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見,動手實踐既是教學目的又是教學的任務和要求。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成思維的工具和鏡子。”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多提供機會讓學生動手實踐,可以改變 “耳聽口說”的簡單化學習模式,保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識,開拓思路,并且能不斷地求異創新,使得學生在動手過程中,既掌握了知識,又提高了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 ,我從以下幾方面探索了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一、動手實踐,培養數感
《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 , 體會用數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建立數感。”數感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前提條件。當學生頭腦中有了數感,才會去運用數學,才會利用數學去思考問題 , 才會利用數學的方法去理解和解釋現實問題。如:教學“數的奇偶性”時,我課前準備了一打一次性的水杯。上課時,我給每張桌的同學發一個水杯,先讓他們輪流不斷地上下翻動,觀察其變化,發現水杯的變化規律?然后,讓他們同桌之間合作,將杯子的口朝上放置,一人翻杯子,一人記錄,(要多做幾次)看看杯口是怎樣變化的?學生們通過記錄,不難發現:杯口朝下的是1、3、5、7……這是奇數,杯口朝下的是2、4、6、8……這是偶數,從而引出數的奇偶性。學生在動手實踐中,豐富了感性認識,為后面的數學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提供了條件,從而升華了學生的數感。
二、動手實踐,培養應用意識
知識源于實踐 ,更應用于實踐。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把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中,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在課堂教學中,我努力創設生活實際的情境,來引入新知,為課堂教學提供了大量的、熟悉的背景材料,為學生主動從數學的角度去發現現實問題、分析現實問題、解決現實問題提供重要的依據。如:在教學“分數的再認識”時,我讓每位學生拿出自己所有的筆,分別數一數有多少枝筆。哪你拿出一枝是全部筆的幾分之幾呢?兩枝呢?……然后,讓學生同桌討論,和同學說一說你能得到哪些分數。又如:在教學“分餅”時,我課前準備了幾條大蘿卜,在課堂上將它們切成一個個的小“圓餅”,分給每個學習小組,讓他們拿著這樣的“圓餅”,幫助豬八戒分一分,把“3張大餅平均分給他們師徒4人,每人應分得多少張餅呢?”這樣的數學活動能讓學生明確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將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學生學得積極主動,動手能力得到了有效地培養,并能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三、養成動手習慣,發展實踐能力
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的重要命題是:“活動是人的特性,自由自在的活動是全面發展人的根本特征。”這充分說明了人的主體是活動中生成,在活動中發展。因此,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如:我在教學“動手做”時,我在課前要求學生每人都要準備一些已學過的平面圖形紙片(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長方形、正方形,一樣的每種三個以上)和剪刀。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拿出一個平行四邊形紙片,畫一畫它底邊上的高,然后,動手剪一剪。在學生很容易完成后,我讓他們小組合作,將每個圖形每條邊上的高找出來,并畫一畫,剪一剪。學生在不斷的動手活動中,理解和掌握了圖形每條邊上都有高。又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時,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將課前準備的平行四邊形紙片拿出來剪一剪,拼一拼,有什么發現,再試一試,用不同的剪法,又會怎樣?學生通過充分的動手,可以發現平行四邊形能變成長方形,從而借助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我在所有的圖形面積教學中,都充分讓學生動手去實踐,使學生對知識的獲得有一個親身經歷的過程,幫助他們理解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精心設計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基礎上,充分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總而言之,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們必須要把數學教學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強化動手實踐操作,優化課堂教學效果。“法國科學教學實驗計劃——《動手做》”就有這么一段話:“聽,會忘記;看,能記住;做,才能會。既要動腦,又要動手,動手動腦,才能心靈手巧。”可見“做”的重要性。通過教學實踐,我深深地體會到:在某些教學內容上靈活應用實踐操作,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枯燥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真正地達到樂學效果,發展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