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平
摘要:隨著我國的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改革,對于高中數學教學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 這就要求高中教師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認識,努力配合素質教育的改革. 高中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并且學習科目繁多,教師不如改變教學模式,由傳統的教學模式向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的這一方向進行轉變,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積極主動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國高中的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期望對高中數學教學帶來一定益處。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自主學習;培養
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深深的體會到:教學中老師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大多數學生辛辛苦苦的學習,但是效果不好,質量不高,能力也較差,原因何在?經過幾年的教學探索,我發現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生缺乏自學能力,而要學好高中數學的關鍵就是要有自學能力。因為也只有有了這種自學的能力,學生才會從課堂上悟出知識點的本質,才會有新的發現,才會對學習產生興趣,才會使自己的學習能力提高。那么怎樣培養這種自學能力,以下就本人的多年教學實踐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促使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
傳統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總是習慣于充當“保姆”的角色,幫助學生解決各種疑難問題,沒有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和自主解疑的機會,這就導致學生對高中數學教材內容的理解程度只處于感性階段,沒有過渡到理性認識,而且不具備自主思考和自主分析問題的能力。面對這種情況,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我們在教授數學內容過程中遇到一些值得深入思考和分析的問題時,應當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解決,讓學生品嘗自主解決問題的喜悅,從而逐漸樹立起自主學習意識,為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充分鍛煉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是其數學自學能力的關鍵。數學是一門邏輯?性、科學性很強的學科,數學中的定理、概念的表述都相當嚴密,而數學語言尤為平淡無奇、枯燥乏味。數學知識里面所包含的深刻內涵,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很多學生往往就是因為不習慣讀數學書而放棄自學數學的念頭。教材是學生獲得信息的主要工具,培養學生的數學自學能力,可以從教會學生閱讀數學材料開始。剛開始自學時,學生可能不太懂得閱讀方法,不善于思考,對抽象的數學符號、數學專用術語不解其意,可能并沒有什么收獲。高中數學教師可以試著引領學生精讀,分析定義、公理或者公式的內涵和外延,幫助學生對數學語言理解透徹。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給學生留出一定的自學教材的時間,給學生布置好閱讀要求,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同時要注意閱讀方法的指導,深入地思考問題推理過程中的思路、方法和邏輯表述,鼓勵學生自己探索知識、自己發現疑問、自己尋找規律,使學生學到如何讀書和研究問題的方法,逐步掌握閱讀數學教材的基本方法,能夠獨立地閱讀數學教材。在學生學會閱讀的同時,高中數學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整理好所學知識,理清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夠整理出數學知識的邏輯結構,掌握相應的研究方法,進一步將知識轉化為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試著給一個數學專業名稱作出界定。
三、充分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閱讀是學習的外在形式,思考才是學習的實質內容。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個體自己主動地建構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是頭腦里面新舊知識之間的同化、順應過程,最終形成個體獨特的認知結構。如果高中學生在閱讀數學資料的過程中,不把所學的數學知識加以理解、消化,不與頭腦中原有的認知結構進行同化或者順應,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識。學習就必須學會思考,學會思考是會學的核心。高中數學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讓學生多觀察、多實踐,找到知識點之間是否存在某種聯系,培養學生逐步養成隨時發問的好習慣,充分鼓勵學生大膽進行質疑,積極地發現問題,善于尋求方法和途徑,用多種思維方法解決同一問題。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思維水平。反思是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整理、深化、加工和提煉的過程,即對所學數學知識的再思考、再建構。學生的反思能力是需要后天培養的,隨著學生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的提高而變得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采用教師示范——學生練習——教師指導的步驟指導學生進行反思,要求學生對解析習題的過程進行反思、分析和總結,找出最佳的方法。課程總結時反思本課堂的知識內容,拓展了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四、加強對學生的自學指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我們不要把精力都放在對數學知識點的講解和分析上,還要對學生的自學行為加以監控和指導,使學生漸漸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這是學生自學能力得以形成和發展的有效基礎和條件。比如,我們要教導學生,在閱讀數學教材時,不能只是簡單地讀書,而是手腦結合,對于不理解的數學概念、定理、法則等做出標記,遇到實際應用類問題時要動手、動腦、動口,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思路。另外,要學會預習。我們可以為學生編制一份預習導學案,讓學生按照導學案上的內容進行自主預習,之后,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預習,這樣學生逐漸會養成自主歸納、自主整理的學習習慣。再次,我們要指導學生對高中數學的典型例題和解題技巧進行歸納,從而達到舉一反三之效。也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和考試重點,自己編制一份數學試卷,學生之間可以交換試卷,這樣可以對考試重點做到查漏補缺,更重要的是可以達到與同學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
總之,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我們一定要重視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并積極采取各種措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能動性,使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參考文獻
[1] 趙良斌.略論數學教學與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5).
[2] 劉晨亮.“教學合一學案式”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及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