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山鳴
摘要:寫好記敘文,首先看選材。根據寫作要求從已積累的材料中選取要用的材料。選材的優劣決定作文的高低、成敗。下筆之前,對入選的素材要反復比較、斟酌,深入地發掘材料內涵。做到有感而發,真情取勝;體悟生活,聯想取勝;小處入手,見大取勝;詳描精彩,細節取勝;廣篩角度,精選取勝;從而提高學生習作水平。
關鍵詞:作文選材;訓練;體會
小學作文主要是記敘文,它是記敘人的言行和事情的經過,表現一定中心思想的文章。寫好記敘文,首先看選材,選材的優劣決定了作文的高低、成敗。因此寫作記敘文時要求同學們根據題目選好材。應選擇熟悉、真實的材料;選擇新穎、獨特的材料;選擇富有時代感的材料。下筆之前,對入選的素材還要反復比較、斟酌,深入地發掘出材料的內涵。在學生作文中我訓練強調如下:
一、有感而發,真情取勝
在記憶的長河里,我們曾被精彩的瞬間、動人的鏡頭、感人的場面深深震撼、感動過。它沖擊著我們心扉,讓人不禁地拿起筆,讓真情流入筆端,這份真情同樣會感染讀者,打動讀者。作文中要寫出自己的感情,自己的認識,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思考。這種“真體驗”離不開自我,才更能獲取讀者的心聲。例如:自卑的女孩想獲得同學的認可,看她怎樣書寫那一瞬間的快樂。
“在慶“六一”班級才藝展示活動中,空氣中流淌著歡樂,裹著甜蜜,它們撞擊著我的心扉,仿佛全世界只有我,我很陶醉,因為有了音樂……我不知是那來的勇氣走上臺唱起了自己喜歡的歌,曲終,掌聲響起……我驚訝地抬起頭,同學們驚訝地望著我“你唱得真好,原以為你很冷漠,真高興重新認識你!”在一片掌聲、鼓勵與稱贊中我沉醉了。那一刻,有股落淚的沖動,從此,我有了自信,拋掉了自卑?!?/p>
二、體悟生活,聯想取勝
寫作要先觀察生活,并要思考,達到心靈的感悟。如看到花草樹木時,我們認識到生命的律動;看到層林盡染時,我們體會到磨難中的成熟;看到臘梅怒放,我們理解到不屈的抗爭。感悟給我們無比廣闊的想象空間。獨特的感悟又創新了素材,擴展了視角,升華了文意。讓我們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妙,留心觀察、思考,那么作文那刻,會驚喜發現,平時點滴關注,已換成優美的素材。
比如:學校藝術墻的下面的一小片草坪,學生們每天從這里走過,很多人對它孰視無睹。在寫"身邊的美景"有的同學就寫到了這片草坪,其中有一段是這么寫的:“秋風襲來,奪去了花兒美麗的帽子,它的綠也不再那樣鮮亮,獨立寒秋,樹葉在秋風中翩翩起舞,像滿天的蝴蝶在飛,生命的火焰將在這里熄滅,它靜默,它知道落葉在孕育新的生命,而它也在瑟瑟的秋風中悄然蛻去嫩綠的外衣,用更濃重的綠意迎接嚴冬的考驗。忽然我覺得這是最美的一道風景……”。很顯然,這么精彩的描寫,得益于平時的留心觀察,用心感悟。
三、小處入手,見大取勝
作文要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以獨特的視角,選取了生活中平凡的小事,折射出“大”的道理。所謂小處入手,就是選擇那些能充分表現文章主旨的小事件、小人物、小場景來表現重大的主題。只有從小處入手,才能寫的具體、生動、感人,才能避免假、大、空的現象。所謂大處著眼,無非在提示我們的作文必須合乎時代的節拍,把自己所寫的內容放到時代背景中,反映時代的特點。
作文選材時還要善于小題大做、以小見大。比方路邊商場門口的對聯,積淀著文化的意蘊;菜市場小販的叫賣,樸素中也有一點點生動的藝術;電視里講神舟飛天,圓了中國人民載人航天的夢想,……。這些東西切入點雖小,卻蘊含著豐富的內容。如以“關心”為題,結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一篇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有位同學寫到飯桌上父母為小孩夾菜而忽視老人的感受,家人對待小孩與老人的不同態度,對比鮮明,反映了具有社會意義的深刻主題。
四、詳描精彩,細節取勝
有時同學們感嘆,自己的作文不感人,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生動的細節描寫。試想你們在作文中寫一些大話,套話,把事情簡而言之,草草幾筆概括了事,這樣的文章豈能感人?提到選材,我們不僅要會選擇作文素材,還應當著重選擇那最值得喝彩的瞬間“形象”、令自己感動的人情“細節”,從而確定文章的詳寫部分。這是任何文章的“核”。這里所說的細節,是生活中細小的事情,只要選取得較為典型,描寫得較為細致,就能表現出人物的性格,就能使文章生動形象。但如果沒有了它,文章就顯得蒼白、呆滯。
例如:一位同學《一節語文課》中寫道:老師講到《紀昌學射》中“百發百中”這個詞語,板書了很多類似成語“一箭雙雕,一石二鳥,百步穿楊”。正當老師講得津津有味時,有同學下面搞小動作,老師用利劍一樣的眼光頓時射向了他們,老師有意壓低嗓門說“站起來”,話音剛落,齊刷刷地三個同學站了起來,老師冷笑著說“一箭三雕”,我在下面補充了“一石三鳥”這時同學們恍然大悟,有的笑得直不起腰,有的笑得東倒西歪,還有幾個同學坐在那里笑成一團,一個個合不攏嘴。這三個同學羞得無地自容,把頭埋得低低的……”,多好的細節!內容就充實多了,形象、生動多了。
五、廣篩角度,精選取勝
我們作文,往往不是根據材料確定中心,而是命題之后根據限制去作文,這往往會抑制我們的思維,因此在選材立意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不斷提問(“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打開自己的思路,用開放性多向性的思維方式去分析問題,從眾多的角度中篩選,然后揚長避短,避虛就實,寫自己最擅長的最熟悉的內容。
如:以“溫暖”為主題,自擬題目進行作文。此類命題,給了學生很大的寫作空間。學生絕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學校內,生活在教室里,因此寫與溫暖有關的事簡直可以信手拈來。春天的溫暖、溫暖的陽光……都在可寫之列。這樣就做到了化廣泛為具體,化大題為小題,從而確立一個較小的切入口。有位同學寫她在住的小區一位鰥寡孤獨的老人,小區的人們有不同的方式關心、呵護、照顧老人,最后在文末點題,人們給老人送去了春天般的溫暖,大家都感到生活在這樣的小區很溫暖。
作文選材,除了選擇自己最熟悉、最動情的內容外,更應該注意透過文題體會文字以外的內容,寫出新穎獨特、別具一格的內容來,這樣才更富有活力,也才能打動和吸引讀者??傊W高年級作文的選材要努力做到廣、新、深。選材能力的培養將會對學生習作質量帶來直接的影響,培養選材能力必將會為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帶來積極地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