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海+李鵬
[摘 要]統計學是財經類高校的核心必修課程,但教學環節存在諸多問題。無論是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還是網絡時代的統計學慕課建設,都能夠改變以教師教授為主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領略到案例分析背后蘊含的統計思維,學會數據處理軟件的具體操作,能夠獨立或者以團隊協作的方式進行統計實踐,進而實現財經類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關鍵詞]財經類高校;統計學;教學改革;慕課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12-0045-02
一、引言
統計學是應用數學的重要分支。它主要是通過利用概率論建立數學模型,收集所觀察系統的數據,進行量化分析、總結,從而做出推斷和預測,為相關決策提供依據和參考。財經類高校一貫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宗旨,這要求學生具有較好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育部將統計學課程列入財經類高校的核心必修課程之一。
統計學的特點是邏輯性較強,理論部分抽象,公式多,應用性強,是一門既難教又難學的課程,學生往往有畏難情緒。筆者調研獲知,財經類高校在校生對統計學重要性的認知逐步增強,但他們僅能進行一些簡單的描述統計和統計檢驗。在畢業生回訪中筆者發現,學生們在工作中僅能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而對要求更高的預測分析、市場研究、質量控制等工作感覺力不從心。
二、統計學教學的難點和問題
(一)教材選取
目前,關于本科生《統計學》的教材多種多樣,但教學內容不夠規范,側重點也有較大差異,想要選出專門針對財經類高校本科生編寫的《統計學》教材殊為不易。[1]目前,財經類高校《統計學》教材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是在教學內容上重理論、輕實踐。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容易產生統計學無用、無味和無趣的印象,這不利于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基礎知識準備不足
統計學對先修課程的要求比較嚴格,除了要學習微積分和線性代數之外,還需要掌握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部分知識,然而,財經類高校學生的數學基礎相對薄弱。這就導致了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或者由于遺忘,對先修知識印象不深,或者由于概率論等先修知識與統計學課程開設在同一學期甚至在此之后,這些都會造成學生理解上的困難,讓學生產生較大的抵觸和畏難情緒。
(三)師生互動有待加強
即使在多媒體和PPT引入課堂教學的今天,教師也主要采取講授法的教學模式,側重于抽象的統計理論、繁冗的統計指標和枯燥的數據分析方法等內容的講解。學生往往只能被動接受,長此以往,他們就失去了學習這門課的興趣。即使教師愿意和學生進行互動,但由于統計學往往是公共基礎課程,選課人數較多,互動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四)理論與實踐脫節
隨著教學內容中數學公式推導和證明的逐漸減少,案例分析這一教學方式日益受到教師的重視。然而,目前國內統計學教材中的案例相對陳舊,缺乏趣味,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使用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的潛力。除此之外,如何運用統計軟件也很重要。由于教學時間和軟硬件條件的限制,教師只能寄希望于學生課下自主練習,這直接影響了學生正確選擇和靈活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和方法較為單一
目前,統計學的考核往往以閉卷筆試為主,強調統計理論和公式推導證明的考核。這種考查形式容易造成理論與現實脫節,學生即使對統計學知識一知半解,也可以根據考試大綱通過死記硬背獲得高分。[2]這樣會讓學生誤解統計學的學科意義,不利于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
三、統計學教學改革的思路
(一)教材的使用
筆者所在學校統計學課程早在2007年就成為國家精品課程,所編撰教材也成功入選江蘇省精品教材,目前已更新到第三版。該教材充分考慮財經類高校不同專業基礎和要求,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大綱以備使用。該教材的基本思路是減少數學公式的推導和證明過程,將一些重要但又難度較大的推導和證明放在附錄部分以供學生自主學習。教材基于Excel的操作過程,還對一些常用操作適時地提出了SPSS解決方案,便于學生對比練習。
(二)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一方面,在教學中應注重提高案例教學的比例。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注重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專業特色就社會熱點話題開展實地調查。從地點的選取,對象的確定,時間的把握,問卷的設計,調研的展開到報告的撰寫,所有過程都是學生親力親為,教師適當對優秀作品予以平時加分,以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實踐,學生們對統計理論有了更為深入的理解,并且一致反映:原來統計學可以那么有趣、有用。此外,筆者還適當引入了小組競爭機制,通過獎懲手段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
另一方面,應強調統計分析的實際操作。在日常教學中,應注重加強對主流統計軟件的演示和推介,鍛煉學生使用統計軟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筆者有意介紹相關的微信公眾號,指導學生畫出漂亮的統計圖,引導學生撰寫自己感興趣的調研報告,這些都受到了學生們的普遍歡迎。
(三)創新教學考核形式
統計學的考核內容應該是理論與運用并重。單純的筆試或者上機考試均有失偏頗,而如果將考試分為筆試和實踐操作兩部分,又增加了教師和學生的負擔。因此,在實際考試過程中,可以考慮將考試形式簡化為上機考試,但考試內容包含理論和實踐兩部分。
筆者所在學校教研室全體教師經過長期積累,根據不同的知識點將考評題目劃分為簡單、中等和困難三種等級,并建立了統計學在線考試系統。學生在考試時通過系統隨機抽取題目,可以形成互不相同的150余套題目,這樣可以避免學生作弊。系統還可以在學生交卷后自動閱卷,并給出試卷分析,教師可以根據這個分析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整體把握。
四、統計學慕課的構建與開發
統計學課程的難度毋庸置疑。大班授課的現狀使得師生互動的效果有限,再精彩的案例分析和操作實踐也難以讓學生過目不忘,因此,學生課下復習變得尤為重要。近年來,一些學校通過電子郵件、助教答疑和PPT回顧等輔助手段,試圖加強師生互動,但這些往往受限于選課學生較多而難以有效覆蓋。為避免這一問題,一些高校又推出網上學習平臺,將上課視頻放在網上,同時開展在線答疑工作。然而,視頻課程動輒四五十分鐘,學生不宜抓住重點,同時也容易產生倦怠感。在線答疑對答疑教師的要求較高,教師很難有時間和精力做出及時回復。
對此,筆者依托所在學校“統計學國家精品課程平臺”,進行了“統計學慕課平臺”的開發與建設。慕課是 “MOOC”的音譯,中文意思是“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3]目前,國內關于統計學尤其是財經類專業的慕課建設幾乎處于空白階段。筆者對此進行了嘗試,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梳理和完善知識體系
結合慕課特色和統計學教學要求,筆者對原有知識點體系進行補充和完善,并將之拆分成一系列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的知識點。在此過程中,刪除相對陳舊無用的內容,增添了極具時代氣息的新知識(如大數據和數據挖掘等)。
(二)制作慕課課件
為體現慕課的特色與要求,筆者根據每一個知識點單獨制作課件。在實施期內,筆者完成了慕課全部知識點課件的制作,并盡量保證課件的豐富多彩而不花哨。
(三)錄制慕課視頻
筆者選取有代表性的重要知識點進行視頻錄制,并注意在錄制中不僅僅將知識點作為一種方法來介紹,還把它與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注意將高質量的科研論文和新穎有趣的案例通過視頻介紹給學生。
(四)配備一定的知識點過關考試題目
統計學在本科教學的重要性體現在不同專業的學生均可以利用它來研究、揭示現象的內在規律性。因此,筆者針對不同的學科專業特點和不同的統計方法,選擇一些應用于實際且有趣味的問題,編制過關習題。
(五)建立完善網上交流平臺
筆者和一些志愿者建立完善網上交流平臺,針對每一知識點,將相關素材上傳到網絡上供學生瀏覽學習。同時,進行在線答疑活動,針對學生閱讀課件、觀看視頻和過關考試等相關問題,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尤其是學生反映集中的問題。
五、小結
通過統計學的教學改革實踐,我們希望無論是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還是網絡時代的統計學的慕課建設,都能夠改變以教師教授為主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領略到案例分析背后蘊含的統計思維,學會數據處理軟件的具體操作,能夠獨立或者通過團隊協作進行統計實踐,進而實現財經類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 參 考 文 獻 ]
[1] 胡小文.經管類專業統計學教學改革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5(43).
[2] 楊宜平,徐潔.關于高校《統計學》課程教改的調查報告[J]. 教育教學論壇,2016(1).
[3] 劉靜,劉宏偉,李斌.概率論與數理統計MOOC課程中的案例分析[J].大學教育,2015(11).
[責任編輯: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