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明
[摘 要]開拓性課程的是新課標背景下一個宏大的課題。教師要基于教材,從教材出發,增設具有延伸性、趣味性和拓展性的素材,從而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
[關鍵詞]拓展性課程 拓展素材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5-063
所謂拓展性課程,是指學校自主開發的課程,重點落在因材施教上。教師要立足教材,從教材入手,對相關的知識結構、內容等進行轉化和利用,在此基礎上增設一些素材,目的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
一、基于教材,增設延伸性素材
教材的編排體系是基于知識體系的架構,進行嚴密的考量之后形成的。不可否認的是,教材中有些內容限于篇幅長短及教學時間,并不能得到完整呈現。因此,教師要深入挖掘,增設一些延伸性素材,對相關的知識進行拓展,以此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例如,筆者對“2、3、5的倍數關系”這一內容開展了一堂拓展課:9和不是9的倍數特征。在這個拓展課中,學生不但從9的倍數中發現了相關的規律,還從不是9的倍數中也發現了規律:1÷9=0.111……,商是循環小數,而且1就是循環小數的循環節;2÷9等于0.2222……,商也是循環小數,而且2就是循環小數的循環節。為了判斷這個是不是特殊情況,學生繼續例證:3÷9等于0.3333……,商也是循環小數,3就是循環小數的循環節;5除以9等于0.555……,商是循環小數,5就是循環小數的循環節……例證之后,學生對不是9的倍數有了深刻的認知:無限循環的循環節就是被除數,如果被除數是一位數,那么循環節就是一位數;如果被除數是兩位數,那么循環節就是兩位數之和。借此,筆者設計了練習題“34÷9,猜一猜商是多少”。學生計算后得到余數為7(即3+4),根據不是9的倍數的規律,確認7就是商的小數部分的循環節(如圖1)。
通過拓展課,學生不但能夠對教材的知識有深入的理解,而且創造性思維也得到了培養。
二、融合內容,增設趣味性素材
數學學科本身是富有理性的學科,但同時也具有趣味性。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感性和理性兩個方面,從題目的設計、問題的新穎程度等方面加強引導,讓學生對問題產生興趣。
比如,教學 “多位數整理與練習”之后,我們課題組研發了“數學黑洞”的趣味數學研究課,有兩個主題:
1.任意寫一個3位數,這3個數字不要完全重復,將這3個數字從大到小排列以后,再從小到大排列,然后把這兩個數相減,以此類推,看看能從中發現什么。
2.任意選一個4位數,這4個數字也不要完全重復,這4個數字從大到小排列以后,再從小到大排列,然后將這兩個數相減,看看能發現什么。
學生展開自主探究后發現,不管選用哪3位數,最后都得到了495。這個結果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學生通過反復研究,發現不管選用哪一個4位數,最后的結果總能夠得到6174。這個著名的“卡布雷卡爾黑洞”讓學生在開闊眼界之后,更讓學生對數學充滿了探究的興趣,學生在此基礎上繼續探究5位數和6位數的規律。多位數綜合練習變得生動有趣,學生領悟到數學的奇特價值,體會到數學的內在之美。
三、加強練習,增設思維性素材
數學教材中有大量的習題,但是這些習題的答案大多是封閉,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為此,教師可以通過挖掘習題的本質內涵,將習題進行變式、延伸或者重組,讓學生探究問題的本質。
比如,教學“認識圖形”后,根據教材中的一道習題“將一張長方形的紙剪成兩部分,大小是相等的,你能剪出多少種?”筆者設計了一個主題活動課,如圖2:
這個主題活動課不但讓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得到了發展,而且能夠讓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體會并享受到圖形之美。
總之,拓展性課程能夠有效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學以致用,對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起到促進作用。
(責編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