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有蘭
【摘要】新時期需要新的教育觀念,班主任工作也是如此。本文認為,新時期的班主任應當擺正姿態,做學生的引領者、傾聽者、發現者。唯有如此,才能為學生接受和喜愛,進而為學生更加美好的未來奠定基礎。
【關鍵詞】新時期 初中 班主任 角色定位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1A-0063-01
在傳統的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是班級活動的“總司令”,總是高高在上,發號施令,學生不敢違抗;是學生問題的“糾錯者”,總是像拿著放大鏡一樣照著學生,“明察秋毫”,讓學生感到窒息;還有的班主任更像是“高級保姆”一樣,事事親力親為,結果導致自己累、學生煩,卻沒有起到應有的教育效果。筆者認為,新時期班主任要大膽改變傳統觀念,真正一切從學生出發,確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唯有如此,才能適應現代社會對教育的要求,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一、班主任應成為學生成長的“引領者”
初中生正處于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可塑性強。但是,在平時的學習與生活中,總會有感到迷茫的時候,在這種情形下,班主任應當發揮自己作為引領者的作用,對學生提出明確的奮斗目標,使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引領學生成長。
我班有這樣一名學生,由于父母外出打工,他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對爺爺奶奶來說,讓孩子吃好、穿暖已經不容易了,雖然也想讓孫子學好文化知識,但畢竟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學習方面的管教自然會弱上許多。這名學生由于沒有父母的管教約束,再加上爺爺奶奶的話根本聽不進去,這就導致他形成了得過且過的心態。從長遠來看,這對他的成長顯然不利。為了幫助他樹立遠大的理想,我就從他父母外出打工談起,讓他真正意識到了“知識是可以改變命運的”,從而使其愿意端正學習態度,認真對待自己以后的學習和生活,發揮教師作為引領者的作用。
二、班主任應成為學生心理的“咨詢師”
對于初中生來說,由于受青春期的影響,學生在與同學交往或者與教師、家長相處的時候,很容易出現一些逆反現象,常常稍不合心意就亂發脾氣,這時,班主任應對學生進行撫慰與疏導,讓學生靜下心來,認真分析原因,做學生的“知心姐姐”或“心理咨詢師”,從而幫助學生及時疏導,使學生成為一名心理健康、積極向上的人。
我班有一名學生經常悶悶不樂,內心非常敏感,渾身像長滿刺一樣,稍不合心意就對其他同學亂吼一通。聽了學生的反映以后,由于知道他比較敏感,我就沒有讓他到辦公室談話,免得因為其被叫到老師辦公室引起別人閑話更加觸動其敏感的一面。我以“小紙條”的形式悄悄地給他寫了幾句話:“看到你每天不開心的樣子,老師很心痛,很希望你能向其他同學一樣陽光快樂,能把你的煩惱告訴老師嗎?這樣你的煩惱就減少了一半,希望老師能夠成為你的傾聽者。”隨后,這名學生以心里話的形式把自己的問題告訴了我,我們一起解決了問題,現在他的臉上經常洋溢著快樂的笑容。
三、班主任應成為學生潛能的“發現者”
學生進入初中以后,由于學習基礎與學習能力存在差異,在學習等方面的差距也越來越明顯,班主任不能讓學困生掉隊,要根據學生自身發展狀況,盡可能地使每名學生都能成才。在平時的班主任工作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努力向上,還要盡可能地發現學生身上的潛能,使每名學生都能成為一名有所作為的人。
我班有這樣一名學生,他各方面成績均較差,與同學相處得也不太融洽,時間長了,他自己也感到很自卑,覺得上學真沒意思。為了幫助這名學生走出自卑的陰影,我經常默默地觀察他。有一次,我還沒走進教室,就聽見有一名學生在輕輕地唱歌,唱得好聽極了。走進教室一看,原來是他。此時教室里沒有其他學生,我瞬間就明白了,他可以唱得這么好聽,可是由于自卑,他卻從來不敢在大家面前展示他自己。為了幫助他克服自卑,重拾自信,我特意讓他擔任我班的音樂班長,一個學期下來,他臉上笑容多了,自信了很多,成績也較以前有了明顯的進步。
新時期的初中班主任不僅應成為引領學生成長的良師,也應成為學生的知心人,成為學生心理咨詢師,成為學生潛能的“發現者”。只有發揮多方面的角色功能,才能為學生提供有力的幫助,從而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