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學敏
摘要:良好的師生關系與活力課堂氛圍一定是建立在以師生為本的前提下,教師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施教,學生在和諧、民主、平等的環境中滿足愛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從而保持活躍的精神狀態和積極的學習興趣,實現推進學生學好語文課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師生為本;小學語文;活力課堂
有資料表明,人在輕松的時候,思維最活躍。思維最活躍的時候,才會對周圍的事物產生興趣,才會生出創造的欲望和能力。教師如此,學生亦然。因此良好的師生關系與活力課堂氛圍一定是建立在以師生為本的前提下,教師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施教,學生在和諧、民主、平等的環境中滿足愛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從而保持活躍的精神狀態和積極的學習興趣,實現推進學生學好語文課的教學目標。那么,構建語文活力課堂,如何體現以師生為本呢?
一、要想語文課堂有活力,教師靈活引導是關鍵
首先,教師的教法活,帶動的必然結果是學生學法活。教師的教不只是把結論告訴學生,而是要引導學生探究結論。給學生多點撥,多直觀,多啟發,多鼓勵;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動口;老師在課堂中應少廢話、少替代、少包攬、少埋怨;引導學生創新學習,鼓勵他們的批判精神,允許他們標新立異。
教師要巧妙利用課堂上隨機出現的情境變化,注重學生的情感交流,以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用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相信學生,適時調整活動內容與教學策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了解學生不同層次的需要,了解他們的愿望、意見、追求。學生的需要就是教師的選擇。只有把情感因素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教育,愿意學習。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及時把教育任務和教育設想整合進去。
另外,教師說話態度要和藹,聲音要動聽,給孩子親切感。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激發學生自己見解的欲望,努力創設和諧向上的課堂環境。有些教師為了體現師生互動,也會提出一些問題,但在很多時候學生在課堂上扮演的還是配合老師完成教案的角色,提問回答很不自然。有些提問不能起到對學生的啟發引導作用,“為問而問”痕跡很濃,自然不可能得到活躍課堂氣氛的目的。良好的、自然的師生共同活動能使機械、沉悶的課堂呈現一派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景象,同時也會改變學生厭學,老師厭教的現象。這就得要我們教師多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把知識教學的引導這一過程靈活的組織成全班性的活動,并且能讓老師自己也成為積極的參加者、參與者。
二、要想語文課堂有活力,靈活教學手段是條件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也要經常利用投影儀、錄音機、簡筆畫、實物、模型、掛圖、表情動作等多種直觀手段,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調動學生各種感官,把學生自然而然地帶入特定情境。如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為語文課堂教學提供音畫結合的新境界、人機互動的新天地。聲音、圖像、文字并用,把抽象的文字所塑造的形象、所揭示的內涵,轉換成圖文并茂的可欣賞畫面展示出來,是語言與畫面、視覺和聽覺、感知和理解融為一體,創設出一個嶄新的語文教學審美的空間和環境。在這樣的課堂情境中,能激起學生的極大的欣賞興趣,喚醒學生對課文的深層理解。再有讓學生通過課堂短劇表演,新穎的板書設計,隨手勾勒的“簡筆畫”等,都能促使學生沉浸語文課堂愉悅的教學氛圍中。
如果教師能把掌握的廣博的科學知識靈活地運用到課堂中去,具體分析和機智處理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因素,學生就會由對教師講課的贊美上升到對教師的敬佩,進而發展到對教師所教學科的熱愛。因此,有經驗的語文老師上課時總是用知識牽動學生的心弦,使他們“課始開,興即來;課之中,興更濃;課結束,興未輟”。讓語文課充滿激情,時刻牽動著學生的心靈。生命,因為激情而更美麗;語文教學,因為激情而更動人。一篇散文,一首古詩,一句名言,哪個不具有情感呢?教師正是這些知識文化的傳授者,任何一節課無不需要活力與激情的支撐。要想教好語文,教師首先要充滿與活力激情,自己先融入作品中去;其次要讓自己由一個“教書工匠”向一個“演員”過渡,用高超的“演技”來征服學生。活力四射的高超演技無不讓學生聚精會神、情緒激動,這樣的課堂氣氛又如何會沉悶呢?在語文學習活動中,積極的情感能推動學生知識的掌握和智力的發展,教師要用充滿感情的語言去喚其真心,呼其熱情,激其活力。
三、要想語文課堂有活力,學生非智力因素發揮不可忽視
小學生因為年齡特點,有著好奇心理、疑問心理、愛美心理和活潑好動的特點。作為老師應從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的發揮學生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在課堂中創設出學與“玩”交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的情景。在課堂上創造情景的方法有很多,要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提供具體的內容,生動活潑的形式,新奇動人的事物,以恰當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真正的體會到語文教學其實就是語文活動的樂趣。
小學生喜歡接受新鮮事物,有很強的求知欲好奇心,他們爭強好勝,有很強烈的表現欲,他們喜歡做游戲愛玩,愛動手制作等等,充分利用這些特點,課堂教學中引入比賽、游戲、辯論等學生喜歡的教學形式,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而且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如用猜謎的形式進行識字教學,其效果遠遠好于常規方法。分組學習,小組競賽,既培養了學生合作協作精神,又造就了學生競爭意識,在互相幫助你追我趕的學習中,學生輕松愉快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了學習任務,學習成了學生的快樂享受。在這種愉快、歡樂的課堂氣氛中,師生之間的交流暢通無阻,當然會取得良好的語文活力課堂效果。
總之,活力課堂離不開以師生為本的先決條件。小學語文教學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做“聽客”和“看客”,要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動口、動手、又動腦,親身參與課堂和實踐,課堂不再是過去的教師“一言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主動參與,積極引導,充分發揮其的主導作用,真正的把學生解放出來,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在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才能做到讓師生變得鮮活,讓教師教得激情滿滿,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師生在生機有活力的課堂上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