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茜
【摘要】《中醫藥基礎》是高職院校的重點課程,如何在高職院校加強中醫藥基礎課程教學設計,提高中醫藥基礎課程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國高職院校中醫藥基礎教師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本文就新課改下應該如何加強高職院校中醫藥基礎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有效性提出了若干建議。
【關鍵詞】《中醫藥基礎》 ?高職院校 ?教學探討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247-01
0.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發展,《中醫藥基礎》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更加重視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高職院校一直以培養優秀的實用型人才為辦學宗旨,但是傳統的《中醫藥基礎》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的重視程度不足,教學中將知識與實際生活脫離嚴重,導致教學效率較低,無法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1.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新課改要求教師能夠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傳統的《中醫藥基礎》教學中,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理論性知識教學中,但是《中醫藥基礎》理論知識較為抽象和復雜,學生在學習中需要識記太多的知識,經常會造成記憶的混亂。加上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學習的興趣降低,學習積極性不高,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受到嚴重的限制[1]。新課改下要求教師在教學匯總能夠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實踐能力、溝通能力、發散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尤其在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高職院校的學生必須要以提高實踐能力為根本學習目標以促進學生未來的就業發展。
2.創新教學方法
教師在教學中首先就要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中醫藥基礎》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首先,教師可以采用問題教學法。問題教學法指的是教師在教學中以提問的形式進行教學。采用提問教學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好奇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目的。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女生對自己的容顏比較在意,大家知道有哪些中藥可以達到美容養顏的作用嗎?”這樣,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會更加集中,對教學更加感興趣[2];其次,教師可以使用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需要教師使用具體實踐案例來進行教學。《中醫藥基礎》屬于理論性的教學課程,但是完全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會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差,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性。案例教學法則可以讓教師在教學中以最簡單和直接的形式來進行教學,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對案例的分析來獲取必要的理論知識,并能夠將理論知識融會貫通,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最后,教師還可以采用生活教學法進行教學。生活教學法又被叫做知識遷移教學法。對于《中醫藥基礎》教學來說,部分教學內容較為抽象,如中醫藥中涉及的人體靜脈知識以及陰陽五行知識等。對于這部分知識,教師需要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能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3.創新教學模式
傳統的《中醫藥基礎》教學中,教師設計的教學模式存在不少問題,如教學方式較為單一,教學評價不夠完善等,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亟待提高。新課改背景下要提高高職院校《中醫藥基礎》的教學效率必須要求教師要創新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更加靈活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并完善教學的評價體系,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4.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
新課改指出,教師應該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知識,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在《中醫藥基礎》教學中,《中醫藥基礎》學科知識較為復雜,學生在教學中很有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在教學中能夠為學生解惑的機會并不多,因此要求教師能夠在課后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傾聽學生的學習建議,以便調整自己的教學步伐。
5.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思維和方法等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求教師能夠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加強對學生實際學習效果的關注。因此,新課改背景下高職院校中醫藥基礎課程教學要求教師能夠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轉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并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正值,沙筠,徐毓華,馮俊志. 高職藥學類專業《中醫藥基礎》課程教學設計[J]. 光明中醫,2015,12:2700-2701.
[2]占艷,晏峻峰,劉青萍. 中醫藥院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探索[J]. 教育現代化,2016,05:148-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