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仁英
摘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只有這樣,才能與新課程同行,才能讓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教學過程更加流暢,才能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實踐;提高效率
數學新課程標準倡導:數學教學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和基本技能、方法,而且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探究、閱讀、交流、創新能力,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凸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就對關注學生發展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進行的實踐與探索,談幾點體會。
一、提高自身素質,展現人格魅力,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教師個人素質的高低,不但影響教師教學水平的發揮,在師生關系上,更是決定了學生 對你的態度。再調皮的學生對于德高望重、德才兼備的教師總是十分尊敬甚至崇拜。所以, 要和諧師生關系,教師的自身素質必須不斷加以完善和提高。只有素質高,涵養好的教師才 能散發出更高的人格魅力。學生們喜歡的教師形象當然是年輕漂亮,有親和力。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年輕漂亮是一種美,但這畢竟是不可能人人擁有的。作為一名教師,擁有豐富的知識和多方面的能力是一 種美;面對學生,一張誠摯的笑臉,一句溫馨的叮嚀,這些也是一種美,并且是最永恒的美。在走進課堂時,不管有多大的煩憂,露出你真誠的笑臉,便可以拉進師生間的距離,常常,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一次次真誠的交流就會從心靈深處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主體性,使教與學互相交融,師與生互相尊重,達到至高的教學境界。
二、巧妙處理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在既定教學目標的引領下,合理解決教與學這對矛盾的過程。教師主導作用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因素,沒有教師精練的講解,有效的組織,巧妙的引導、啟發、點撥,課堂教學不可能取得良好教學效果。而學生是教與學這對矛盾的主體,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決定因素。只有巧妙處理主導與主體關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1、要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主動、自由、快樂、有效地學習,并提高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程度。
2、善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愛因斯坦有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大教育學家孔子也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一種具有濃厚情緒的志趣活動,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使大腦處于最活躍狀態,增強人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力。有人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進行了較廣泛的調查,統計結果表明:學生的數學成績與對本學科的興趣呈高度正相關。教學中若能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教材內容,就容易激起學生興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善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求知的動力源自于學生對揭示未知事物之真相的渴望。將知識點引入一個個問題之中。通過一個個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并且具有探索性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引導學生自覺地進入探究性學習之中。若能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使學生能夠在討論交流的氛圍中學習,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啟發、借鑒和學習,思維由集中到發散,又由發散到集中,個人的思維在集體中得到了發展,對解決問題會有很大的幫助。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確保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開放探索過程,凸顯創新環境
數學教學過程是特殊的認識、發現和實踐的過程。教師只有開放知識和問題的探求過程,精心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主導策略,讓學生憑借學習和生活的經驗感受,自己去主動地探索發現,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獲取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和興趣,提高學習和創新的能力。例如,我在執教《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條件》時,教材在內容安排上,先去探索“兩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再去探索“三邊對應成比例的兩個三角形相似”,最后是探索“兩邊對應成比例且夾角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我考慮到這樣的是否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對班上五十多學生的猜想可能會有多種情況出現,所以在教學中,對于學生的猜想應更開放,從關注學生的思維,尊重學生的想法入手,留給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更有利于學生思維發展,也體現了學生學習的差異性,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更寬闊的交流平臺,本節課上,學生能夠跳出教材,大膽地進行猜測,主動尋求判定三角形相似的三種方法,收效很大,尤其在進行隨堂練習時,更體現這樣處理教材的優越性,如P120“頂角相等的兩個等腰三角形是否相似?”為什么將這題安排在“兩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后的隨堂練習,目的是引導學生用上面這個理由說明相似,而學生居然想到用“兩邊對應成比例且夾角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來說明理由,非常合理而顯精彩,這是個驚喜的收獲。
四、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
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預習是學習數學的有效方法之一,許多學生不會用這一方法進行學習。因此,需要教給他們預習的方法。預習,也就是在上課前將所要學習的內容提前閱讀,熟悉課本內容并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教會學生“做標記”,如函數這一節內容不易懂,就在不懂的地方打上標記,同時聯系學過的內容進行反復思考。
教學生會聽課、聽好課。聽課是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環節,多數學生在上課時聽不懂方法,學習效果也就不明顯。那么,怎樣聽好課呢?第一、在聽課過程中必須要聚精會神,專心致志,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記重點。在上課時教師都會強調某些問題(或多次提到的問題)即為本節重點,學生在聽課時,只是暫時的記住和理解,因此要將知識點記下來,以便于復習和鞏固;第三、預習中打記號的知識點,應“真聽,多提問”,保證做到聽懂自己打記號的知識點;第四、積極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做到先思考再回答,不要不經思考亂答;第五、認真完成課堂練習,將所學知識當堂鞏固,發現自己在這一節中的不足之處,多想多問。
總之,面對新課程,教師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理解新課程的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的學識和身心修養,掌握新的專業要求和技能。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只有這樣,才能與新課程同行,才能讓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教學過程更加流暢,才能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