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剛
摘要:教育部課程改革專家余文森教授作出這樣的解釋:從專業角度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首先,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本文從分析當前中職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指出目前的中職語文教學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并試圖從宏觀上提出改進的方法和策略。當前,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無效和低效問題。課堂教學改革就其總體而言,大方向是正確的,并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關鍵詞: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改革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教學,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必須關注課堂,追求“有效教學”。教育部課程改革專家余文森教授作出這樣的解釋:從專業角度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首先,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本文從分析當前中職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指出目前的中職語文教學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并試圖從宏觀上提出改進的方法和策略。
當前,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無效和低效問題。課堂教學改革就其總體而言,大方向是正確的,并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但是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領會不到位以及實施者缺乏必要的經驗和能力的原因,課堂教學改革也出現了形式化、低效化現象。
一、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中職語文學習要“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因而,中職語文研究性學習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實際上,中職語文研究性學習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比如,個性化閱讀以及自由、有個性、有創意表達中都離不開形象思維、抽象思維、創造思維;研究問題、形成成果時離不開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交流匯報、討論辯駁時離不開分析、綜合、比較、分類、抽象、概括和具體化等思維的心智操作。
二、鍛煉學生言語能力
在心理學上,一般把言語分為外部言語和內部言語兩大類。內部言語又可分成口頭言語和書面言語兩類。中職語文以及性學習強調小組合作研究,強調研究信息、創意和成果的經常交流和共同分享。這就需要口頭言語――口語交際來完成;中職語文研究成果的表達主要應由書面言語來擔任,當然,研究性學習成果表達的方式是多樣化的。在進行語文研究性學習時,尤其不能離開內部言語。特別是閱讀活動中作品內涵的多義性和模糊性,常常遇到“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況,必須借助內部言語――思考問題時對自己發出言語的活動才能完成。顯而易見,中職語文研究性學習是提高學生言語水平的有效途徑。
三、陶冶學生的情操
中職語文研究性學習要充分發揮語文學科自身的優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受到美好情操的陶冶。一是培養學生的道德感。道德感是人根據道德規范來評價社會現象時所體驗到的情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選讀經典名著和其他優秀讀物,與文本展開對話。通過閱讀和思考,領悟其豐富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會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準則,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強為民族振興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形成評價社會現象的道德感。二是增強學生的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獲取知識的活動時所產生的情感。它是與人的求知欲、認知興趣、解決問題的需要等的滿足與否相聯系的。學生通過語文研究性學習,其求知欲望、認知興趣和解決問題的需要等會得到一定的滿足感,產生一些積極的情感,發展其理智感。三是培養學生的美感。中職語文研究性學習中的美感是學生在欣賞文學作品時所體驗到的崇高、優美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中職語文教學的又一重點。中職語文以及性學習有助于促進人的知、情、意全面發展,文學鑒賞和創作活動是進行審美的重要渠道。閱讀優秀的作品,品位其語言,感受其思想及藝術的魅力,能較好地發展想像力和審美力。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中職語文研究性學習是需要意志努力的活動。要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研究并解決語文研究性學習問題,要在中職語文研究性學習中進行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發揮想像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要進行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都不是輕而易舉的事。自主探究是研究性學習的基礎,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培養獨立性、堅定性、果斷性和自制力等意志品質。
五、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增強學生的能力
學生長期進行中職語文研究性學習,有助于學生形成注重感悟、重視積累、善于質疑、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相互切磋、合作探究、樂于交流、共享資源創意成果、關注現實等習慣。學生參加中職語文研究性學習不僅可以發展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等一般能力,而且可以發展語文方面的特殊能力,如語文積累能力、語感能力、個性化閱讀能力、文學作品的領悟能力及鑒賞能力、個性與創新表達的能力等等;還能夠發展學生的模仿能力和創造能力,如創造出一些文學作品等;還可以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元認知能力,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而且會使學生逐步學會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
實踐表明,學生參與中職語文研究性學習,能夠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能夠鍛煉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增長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夠學會分享與合作,能夠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能夠增強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學生參加中職語文研究性學習活動,還會對自己的心理產生一系列積極的影響,能夠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