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波
摘要:音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尤其對中職學生來說,它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人文修養與藝術鑒賞水平,也是提高中職學生整體素質與能力的重要舉措之一,是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成才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內容。但音樂教學在中職學校作中為一門德育美育類課程的考查科目,長期以來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文主要對音樂教育在中等職業教育中的作用與價值展開了一系列的探討。
關鍵詞:音樂教育;中等職業教育;作用;價值
目前,中等職業教育是培養社會職業人的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學生的素質與能力與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存在著直接的聯系。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一環,它對于進一步推動中職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增進中職學生的表現力以及自信心,進一步提升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等方面無疑具有重要意義。音樂教育也是對中職學生展開德育以及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其他課程不可替代的。
一、音樂教育在中等職業教育中的作用
1、音樂教育是向中職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工具。音樂教育有利于向廣大學生展開一系列的愛國主義以及共產主義教育。優秀的音樂作品是國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程中的時代縮影,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人的精神風貌,真真切切地反映出廣大人民的心聲。流暢優美的音樂旋律、明快歡愉的節奏、真摯樸實的情感、清新質樸的音樂風格,塑造出了動人的音樂藝術形象,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對于學生而言具有著非常深刻的潛移默化教育作用。
2、音樂教育可促進中職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F行的音樂課教材所入選的歌曲、樂曲都帶有非常濃厚的感情色彩以及鮮明的思想性,音樂教材的編著目的是讓師生對美進行再創造。在音樂教學活動中,緊密結合中職學校教學實際,通過教師和學生的二次創造,對教材內容展開一系列的挖掘、分析和調整,有選擇性地使用音樂學科知識,讓音樂走進廣大中職學生的生活。
3、音樂教育使中職學生在愉悅的學習中陶冶感情、凈化心靈。音樂家李斯特說:“音樂是不加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純的感情的火焰,它是從口吸入的空氣,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著的血液。”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普及教育的一種方式,并非枯燥乏味的說理教育,它不僅僅可以自娛,也可以娛人,并以自身的快樂本性,使得廣大學生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在無拘無束、愉快輕松、生動活潑的氛圍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
二、音樂教育在中等職業教育中的價值
一般來說,自然科學重在突出培養人的抽象思維,人文科學重在突出培養想象思維能力,形象思維通過想象、聯想來對事物的本質以及規律有所揭示。而音樂教育是增進思維開拓、求異和創新,推動想象和聯想的催化劑。作為人文教育范疇的音樂教育,它既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又能有效地豐富學生的情感,它是學生獲得全面和諧發展的不可缺少的教育內容和途徑。因此,對音樂的學習有助于中職學生創新能力的開發。
音樂教育就是以音樂為媒介,以審美為核心的一種教育實踐活動。在對音樂進行欣賞的過程之中,使得廣大學生感悟到音樂的獨特美,對音樂有一個正確地理解,提升自身的鑒別能力,多接觸優秀的、民族的、高雅的音樂作品,從而擴大其審美視野,提高審美素質。因此,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的主要內容和途徑。
對于中等職業教育而言,提高人的素質,基本內涵和著眼點主要體現為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文化業務素質、科學創新和勞動實踐素質以及心理素質等方面。通過音樂教育,幫助中職學生樹立健康、正確的審美觀,培養高職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審美意識。音樂能改造學生的情感,通過潛移默化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在情感上對學生進行陶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進行音樂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受教育者培養成音樂家,而是使其成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才。”在我國教育方針中,將音樂教育歸為德育教育范疇內,這使得枯燥無味的德育說教具有了音樂教育中的娛樂性、趣味性。因此,音樂教育也是落實以德育人的重要的環節。
三、如何有效的在中等職業學校開設音樂課程
1、積極創造良好的課堂環境。在筆者看來,如何讓學生在一堂課之中真正地動起來,與以下三個因素無疑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一個好的內容切入點,一個精彩的課件,一個有吸引力的導入。上音樂課無需固定的課桌椅,然而需要有一個專門的教室,有一套音響以及一套多媒體設備,學生完全可以結合課堂內容的需要隨時地更換座位。然而這樣的條件并非所有的職業學校都有的,因此,在筆者看來,這是制約職業學校音樂美育教育進一步發展的一個關鍵性因素。音樂講求的是一種律動,假如將學生固定住,他如何表現音樂中的律動和情感的釋放。對于當代中職生而言,不僅要具各全面的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還需要具備一定的人文藝術修養,才能成為全方面的綜合人才,才能適應整個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對于中職院校而言,音樂教育首先要取得學校本身的重視與支持,其次是努力創設積極的課堂氛圍。
2、加大對中等職業學校音樂教師的學習培訓。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相對于廣大中小學教師而言缺少了升學的壓力,他們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如何使得廣大學生掌握所學專業的技能,因而不少具有專業技能的教師都有不少的機會可以參加種種技能培訓。但基于目前情況看,職業學校音樂教師缺乏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競爭意識也不夠強。
綜上所述,我國經濟社會和職業教育事業的創新發展已經步入新常態。對于職業教育,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是國家當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內的目標和任務。因此,我們應立足培養目標,借鑒國內外先進的音樂教育經驗,積極探索中職學校音樂教育的新模式,促進中職學生的全面發展,著力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人才,以滿足現代經濟社會的人才需求。
參考文獻
[1] 劉晨.普通中等職業學校音樂教育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大舞臺(雙月號).2009(02)
[2] 任敏.中等職業學校不應缺少音樂教育[J].民族音樂.2009(04)
[3] 張麗.職業學校音樂教育現狀及教學改革思路[J].職業.20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