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云
摘 要: 小學語文作為小學課堂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對小學生進行其他學科的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同時它作為學生學習的啟蒙學科,對小學生健康樂觀人格的形成有積極的影響,因此如何切實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成為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課程教學研究的主要問題之一。對于我國部分小學而言,小學語文教學發展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同時受傳統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舊存在一定的問題,且這些問題的存在對小學生語文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因此在今后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對此引起高度的重視。作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工作經驗,對當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存在問題 解決措施
1.淺析當下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1部分小學語文教師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自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對語文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傳統語文教學要求與新課程標準要求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使得部分教師素質達不到新課改要求。例如部分小學語文教師由于受傳統應試教學理念的影響,導致其在教學過程中仍舊以如何切實提高學生語文考試成績為主,忽視對小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而部分小學生在這種教學環境下應試技巧水平可能比較高,但是語文綜合素質能力水平卻沒有提升,這對學生創造創新能力的發展有一定的阻礙作用。
1.2小學語文教學方式過于陳舊
由于小學生年齡特點的限制,小學生在語文學科學習過程中會受到諸多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教師應當根據這一原因豐富語文教育教學方式,創新教學內容,使整個語文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受傳統教育教學觀念的影響,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舊照搬傳統教學方式,甚至部分教師多年來一直使用同一套教學方案。例如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認識生字、掌握生字、分析課文、歸納思想等順序實施教學,導致整個語文教學呈現出一定的流程化特點,很難吸引學生,進而影響語文教學效果。
2.探討如何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通過語文學科的學習,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文化素質水平顯著提高,而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小學生啟蒙教育學科,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是以培養學生的文字語言能力,進而提升學生讀、說、聽、寫等能力。在新課程改革教育背景下,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學方式陳舊、教學內容單位等,一方面影響小學生語文學習思維能力的發展,另一方面影響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創新。因此在新時期教育教學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應當轉變教學觀念,提升教學水平,為小學生長遠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1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綜合素質水平
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目標的實現與教師之間存在十分密切的關系,同樣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與進步,與語文教師綜合素質水平之間也有直接聯系,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學改革發展過程中,首先應當將提升語文教學綜合素質水平作為重點,進而為語文教學效果的增強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新課改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一方面要求教師符合改革要求,另一方面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思想,以提高小學綜合能力水平為教學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針對小學生的學習等特點,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有足夠的耐心,為學生的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同時以“引導者”的身份對小學生的學習進行積極的引導,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教學能力,為新課程改革的進步作貢獻。
2.2創新教學方式
小學語文這一學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其趣味性較強,再加上教材內容豐富多樣,因此語文教師只要教學方法得當就很容易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增強教學效果。而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以教學內容為基礎,并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的興趣,進而調動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積極性。例如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使用“激趣法”、“情景法”等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探究和學習興趣,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新課改基本要求,為學生創造聽、說、讀、寫的良好環境,使整個學習充分樂趣,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目標。
3.結語
小學語文教學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同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面臨諸多的問題,這就要求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加強教學創新,以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完成教學任務,進而調動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增強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唯.從“有效四環節”中的“有效上課”分析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方法[J].教導導刊,2016(07).
[2]胡歡.有關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