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俊
摘 要: 教師在課堂上適當的提問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有效地調節課堂氣氛,甚至可以為學生打開通向智慧殿堂的大門,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和信任。甚至毫不夸張地說,課堂提問方式方法可以直接決定一門課的教學質量,決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在教育事業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主要圍繞課堂提問這一中心,針對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并且提出一些問題,希望有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 初中數學 課堂提問 有效性
課堂提問理論經過國內外專家的研究探索已經很成熟,但是在生活實際中的運用效果大打折扣,遠遠達不到預期效果,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在教育過程中教學實踐不能與理論成果實現有效結合,實踐操作中一些很重要的細節往往被人們忽略。筆者通過對現在中學課堂的觀察和研究,從課堂整體實施效果看,發現幾條比較突出的問題及相對應的解決方法,希望廣大中學教師有所啟發和收獲。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探索
仔細觀察分析初中課堂提問的教育研究現狀,國內外很多學者專家根據課堂提問教學的歷史及必要性、課堂中的實踐性、可操作性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調查分析,提出了三條針對提問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的解決措施:第一點教師課前備課時應該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精心設計問題,確保這些問題學生回答得上來又有收獲。第二點就是提問方式問題,教師在提問時應該注意提問的可操作性,確保這些問題可以在適當的情況下提出而不會顯得突兀,同時還應該注意問題的時效性,確保學生取得最大收獲。第三點教師設計問題時應該充分站在學生立場上考慮,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確保學生可以接受這些問題。很多學者和專家在理論研究中都提出幾個較突出且很重要的問題,比如:教師設計問題的時候要考慮學生的能力,確保問題與學生的知識程度相適應,并且教師提問的頻率也應該注意,如果頻率太高,會讓學生時刻處于緊張壓抑的狀態,限制學生的積極性;如果頻率太慢,學生會抱有僥幸心理,覺得不會提問自己,學習效率不會很高,這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狀態進行設計和安排。在這個過程中不要著急,不能急于將學生帶入自己原本設計好的答案中,應該讓學生自己思考,然后小組合作交流,等到他們充分思考后再將答案公布,使學生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尊重學生的答案,尊重學生思路的多樣性。很多學生的答案也許與教師的答案有一定的出入,但是不能馬上否定,教師應該對學生的答案進行研究分析,確定答案的正誤,然后給學生一個合理的解釋,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不影響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使學生有更好的平臺。
二、初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及策略探究
(一)事先設置好問題的性質及問題的組成
教師應該時刻注意要尊重教學目標,使課堂提問具有有效性。很多學者專家認為,這一目標的最重要一點在于誘導典型思路形成。教師課前應該對本節課教學內容和流程有一個合理規劃,然后對本節課中出現的問題的解決方案有一個大概思路,誘導學生在課堂中逐漸形成這些思路。對教師變式思維的靈活度及心思的縝密度有較高的要求。教師在課堂中要做的是誘導學生形成解題思路,而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解題方法,不給學生解釋,這樣很容易讓學生摸不著頭腦,不知道本節課重點難點,更不能有效理解所學內容,學習之后一段時間就會忘記,效率非常低。
(二)學生的思維能力應該是教師設計提問方式及提問頻率的基礎
一本書中的重點難點不同,問題難易程度也不一樣,有的老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跟上課堂緊張氣氛,就會將很多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以提問方式解決,而在應該讓學生自己研究探索從而發現問題的時候就采用封閉式提問,不得不說,這樣的做法會顯著提高課堂節奏感,但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根據老師提問時的表情、語氣及周圍氣氛推斷出答案到底是是還是否,甚至根本不知道問題是什么,學生上課幾乎不用動腦思考,思考深度隨之變淺,上課效率隨之變低,更沒有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考交流機會,極大地限制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給學生的發展帶來極大的弊端。所以,教師在課堂提問時應該將封閉式提問與開放性提問相結合,并且提問的時候教師應該注意不能帶有暗示性,也就是不能讓學生根據教師的表情、語氣推斷答案,讓學生在課堂中積極思考,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最終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三)提問后無人舉手的解決措施
初中數學教學中有一個很常見但很不能理解的情景,那就是教師提問之后全班沒有一個同學舉手或者舉手的只是極少數幾個人。這個現象產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中學生正處于少年期、成長發育的時期,是自我意識發展很重要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學生注意自我意識,以自我為中心,很在乎周圍人對自己的評價,不想在同學面前丟臉。在這種情況下,不舉手就很正常,出現這種情況時教師應該直接點名,以節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率,但是很多老師一直在等學生自己站起來回答問題,不知不覺中浪費很多時間,并且主動站起來的往往是班里學習較好的幾個人,對其他人的思考學習有很大的消極作用。
(四)教師提出問題之后應該讓學生采用小組討論方式解決
課堂實踐發現,小組討論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甚至可以說很不理想,因為初中生心理和身體發育都不完全,學生在一起討論的往往是好玩的或者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只是在老師面前表現得像在討論問題一樣,其實不然。其次,很多學生不喜歡在別人面前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言論,所以話語權一般在小組學習最好的兩個人手中,或者特別積極外向的人手中。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由于上課時間有限,教師給學生的討論時間往往只有幾分鐘,學生剛進入研究討論狀態就已經結束了,結果什么都沒討論出來,只是說了幾句準備的話,效果不是很理想。
三、結語
希望以上問題及相對應的解決措施可以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有一定的啟發,并且結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加以改造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初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及策略探究,僅有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不斷總結改善,進一步提細化和規范化,學生之間的相互啟發和思考使初中數學教學效率更高。
參考文獻:
[1]王愛光.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
[2]弄建偉.初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初探[J].廣西教育,2009(5):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