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內蒙古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馮克民
?
內蒙古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力資源現狀調查分析
文/內蒙古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馮克民
【摘要】本文對2016年內蒙古自治區疾控機構的人員構成情況進行調查,指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內蒙古;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力資源現狀;調查分析
人力資源是21世紀最重要的戰略資源。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力資源又是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和基礎條件。要建立與我區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提高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必須深入了解我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力資源的現狀,通過對我區疾病控制機構衛生人力資源的分析,及時掌握我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力資源現況,以便為制定“十三五”期間我區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策略提供依據。我們對2016年內蒙古自治區疾控機構的人員構成情況進行了調查。
(一)調查對象。內蒙古12個盟(市)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101個旗(縣、區)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職人員。
(二)調查方法。分6個調研小組,每組負責2個盟市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所轄旗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收集獲取內蒙古地區盟(市)旗(縣、區)人力資源結構基本資料。參照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工作考核標準》和《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基本職責》,制定疾控機構人力資源專用調查表,采用普查法,對2016年全區盟(市)旗(縣、區)級疾控機構人力資源狀況進行調查。調查表以行政公文下發,所填表格加蓋公章上報。資料收集后,經過嚴格檢查核對,對填寫模糊的表格,電話詢問核對修正,資料實行雙錄入,并進行交叉核對,對數據輸入有邏輯錯誤的異常值進行電話咨詢、修正,以保證錄入的準確性?,F從人員數量、年齡結構、學歷構成、職稱構成和專業構成五個方面對內蒙古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力資源結構進行描述和分析。
(一)人員分布構成。2016年內蒙古盟(市)旗(縣、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在職總人數5153人,其中盟市疾控中心1408人,旗縣疾控中心3745人,盟市疾控中心平均為117人,旗縣疾控中心平均為37人。盟市疾控中心人員較多的地區有呼和浩特270人、赤峰183人、烏蘭察布142人、包頭135人,鄂爾多斯131人,旗縣疾控中心人員較多的有豐鎮85人、東勝78人、杭錦后旗75人、敖漢旗72人、伊金霍洛旗67人。
(二)年齡構成。盟市疾控中心為1408人,25歲以下人員為24人,占總人數的1.7%,25-34歲組人員為265,占總人數的18.82%,35-44歲人員為340,占總人數的24.15%,45-54歲組人員為572人,占總人數的40.63%,55歲組人員為207人,占總人數的14.7%。旗縣疾控中心為3745人,25歲以下人員為30人,占總人數的0.8%,25-34歲組人員為566人,占總人數的15.11%,35-44歲人員為1076人,占總人數的28.73%,45 -54歲組人員為1616,占總人數的43.15%,55歲組人員為457人,占總人數的12.20%。
(三)學歷/學位構成。盟市疾控中心:博士研究生:8人,占總人數的0.57%,碩士研究生:127人,占總人數的9.02%,本科(學士):433人,占總人數的30.75%,無學位人員:840人,占總人數的59.66%。旗縣疾控中心:博士研究生:0人,碩士研究生:37人,占總人數的0.99%,本科(學士):478人,占總人數的12.76%,無學位人員:3230人,占總人數的 86.25%。
(四)職稱構成。盟市疾控中心:高級專業技術職稱379人,占總人數的26.91%,中級技術職稱422人,占總人數的29.97%,初級技術職稱376人,占總人數的26.70%,無職稱231人,占總人數的16.41%。旗縣疾控中心:高級專業技術職稱 541人,占總人數的14.45%,中級技術職稱1086 人,占總人數的29%,初級技術職稱1422人,占總人數的37.97%,無職稱696人,占總人數的18.58%。
(五)專業類別構成。盟市疾控中心:從事公共衛生工作(執業醫師)564人,占總人數的40%,從事檢驗工作292人,占總人數的21%,其他專業工作人員552人,占總人數的39%。旗縣疾控中心:從事公共衛生工作(執業醫師)1269人,占總人數的34%,從事檢驗工作429人,占總人數的12%,其他專業工作人員2047人,占總人數的54%。
我區盟(市)及旗(縣、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員現狀與當地的經濟社會和衛生事業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主要表現:人力資源總量不足,整體素質不高,專業結構不平衡,缺乏高學歷人才,無專業、無職稱人員比例較高,人員相對老化,區域人才分配不均衡等。
(一)人才資源總量不足,整體素質不高。專業結構不平衡,缺乏高學歷人才,無專業、無職稱人員比例較高。
(二)專業人員不足,技術力量不強。目前存在兩種情況:一是單位有空編,但不允許進人或專業人員進不來。二是單位基本滿編,但人數較少,遠不能滿足工作的需要。
(三)人員相對老化,公共衛生人員短缺。盟(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情況稍好些,旗(縣、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老齡化明顯;從事公共衛生預防專業和檢驗人員短缺,部分旗(縣、區)僅有1-2名檢驗人員,導致工作無法開展。
(四)地方政府對疾控事業重視不夠、投入不足。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更是如此,因此難以吸引優秀、年輕人才加入到疾控行業。
(五)后續教育不足。疾控機構由于資金緊張,尤其是旗縣級疾控機構,經費只能維持人員基本工資和日常業務工作的開展,無力投入資金進行后續教育,導致人員水平難以提高。
(六)個別區旗縣由于經濟落后,留不住人才。極大地影響了疾病預防控制服務質量。繼續教育發展緩慢,專業培訓不足,人才培養跟不上事業的發展。
(一)制定人才發展規劃。內蒙古盟(市)旗(縣、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工作人員配備與當地服務人口數配置標準差距較大,各級政府應根據當地經濟和人口發展狀況,結合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實際情況,制定人才發展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力資源的發展目標、內容、途徑和保障措施。
(二)增加人員編制。重點是調整城鄉和地區分布,加大旗(縣、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調整力度,從而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
(三)制定優惠政策穩定和引進高學歷公共衛生和檢驗專業技術人才。有計劃地引進一部分醫科院校畢業的優秀學生充實到隊伍中來。要高度重視衛生技術人員的外流現象,建立起人才吸引機制,營造一個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良好環境。
(四)加強人員培訓,建立培養長效機制。要通過“派出去、請進來”等方式,加大人才的交流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專業技術隊伍的整體素質。
(五)不斷充實專業人才隊伍。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通過公開招聘、“綠色通道”等途徑積極開展招聘和人才引進工作。
(六)加大公共衛生投入力度。各級政府部門要充分考慮服務人口、服務半徑、地理環境以及社會經濟狀況等多方面因素,統籌規劃,加大財政投入,保證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有效運轉。
(七)適當減少行政管理和工勤人員。實現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后勤管理社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