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夏飛+江淑梅
摘 要: 大學生是最具創新創業潛能的社會群體,也是創新型國家建設過程中最積極活躍的因素,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對于緩解就業壓力、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有著積極而重要的作用。在建設創新型國家視閾下,可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從更新就業觀念、優化教學模式、增強創新創業實踐、提供優惠政策等方面探索并構建一套適合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科學機制,以調動大學生自主創新創業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關鍵詞: 大學教育 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調查分析
一、培養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性
“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是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的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六大任務之一,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2014年9月份的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明確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隨后國家出臺了支持、鼓勵和引導符合條件的創業者自主創業創新的政策。大學生作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后備軍,是最具創新創業潛能的群體,也是創新型國家建設過程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因而,挖掘和開發其創新創業潛能,培養和提高其創新創業能力,對于緩解就業壓力、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具有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二、創新創業能力的調查分析
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培養問題,我們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本校及其周邊大學的一些學生,通過他們了解到一些關于這個問題的情況。通過調查我們發現高校都能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并進行這方面的教育,也有50%的人想組建團隊進行創業,然而有33.33%的人有這個創新創業的想法,但沒有這方面的能力,有25%的人想法和能力都沒有。這說明高校在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這一方面有欠缺,還是堅持原來的教育模式,形式單一,沒有與時俱進地進行教育方式改革,或者說大學生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通過調查我們還發現大學生認為要想創新創業要具備以下能力:發現、分析、解決問題,團隊合作,組織協調,創新感知,領導決策,動手操作,自主學習,社會適應,收集和處理信息,機會識別,銷售及管理。實際上這些能力并不是人人都具備的,因此調查者中有66.67%的人說自己不具備這種創新創業能力。因此,能力培養是高校及社會的重大任務。但通過調查發現有些高校在這一方面做得還是挺好的,舉辦一些相關活動,比如邀請社會成功人士進行講座,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但是據我所知講座已經被功利化了,或者說演講者的演講沒有打動人心,這種教育方法并沒有起多大作用。高校提供創新創業平臺,用積極的政策鼓勵學生創新創業,積極的政策包括資金扶持,評各類先進有優先權,加學分,等等。我認為這種方法就是一種實戰,讓有能力的學生組建團隊真正創業,在創業中積累經驗,積累知識,提高能力。如京東派校園店,為高校學生提供實習和就業機會,為高校創業項目提供支持,助力品牌孵化。還有一些課堂上的創新,如翻轉課堂,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以學生為主,由學生講課,老師聽,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演講能力,同時會舉辦一些智力挑戰游戲、大大激發學生的思維、想法,有助于學生的創新創業。
三、創新創業能力欠缺的原因分析
高校在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及能力培養后,學生的能力有所提高了,但也有欠缺。據調查,主要原因是環境氛圍不夠好,政策不完善,學生的這種意識不夠強,實踐環節比較薄弱,學科體系不完善、單一,不體現專業特色,師資力量不夠大。高校中大多數學生接受一般性的教育后,不再有其他創新創意點,沒有這種想法就不會付諸實踐,只有少數有想法有能力的人會通過團隊合作創業,少數人沒有帶動大部分人進行創新創業,因此整體氛圍不夠濃厚。如果政策不夠完善,沒有給創業的人提供支持幫助利益,學生的積極性就會受到影響,即使有想法有能力也不會實踐。學生創新創業需要有專業的導師進行教育培訓指導,專業的師資力量不強大,學生會失去強大支柱,遇到困難手足無措,或者說組織協調不好會導致一系列問題,那么學生的積極性會被打壓,會失去信心。
四、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措施
1.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
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是廣大學生認可的可以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實際能力的一項措施,同樣是高校把創新創業教育做到實處的保障。對于這部分內容,高校可以借鑒國內外創新創業教育成功的經驗,從而編寫適用和具有中國特色的高品質教材。具體來說,一是可以開展常規的創業課程,根據專業和學制的情況,設立選修課或者必修課,把創業教育納入學分系統進行考核,普及和滿足學生對基本創業知識的學習;二是轉變教學模式,將以教師為中心、以講授為主的教學,變為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主的教學;改單一接受式的教學為發現式和討論式的教學,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三是可以開展創業培訓,主要針對有創業項目的學生進行培訓,著重于創業實操訓練和能力培養,并從中篩選出可以跟蹤孵化的項目;四是開展創業孵化指導和創業咨詢,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五是開拓創業孵化園區的第二課堂,讓學生大膽地進行創業實踐,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素養。
2.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想要更好地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一定離不開老師的指導,所以為了提升我國高校畢業生的創業水平,高校需要建立一支優良穩定的創業教育教師梯隊,這些教師要具備較高的創業教育理論水平、豐富的創業教育經驗,逐步實現創業教育教師的職業化和專業化。此外,要實現創業教育師資隊伍構成要素的多元化,吸收社會上成功的創業人士、經濟管理專家、政府部門官員等作為兼職教師,以豐富創業教育的內容,提高創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此外,高校還要鼓勵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加強對創業教育的研究,加大對創業教育研究的支持力度,以解決有關創業教育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使創業教育的內容與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相適應。
3.為學生搭建實踐訓練平臺
實踐是理論和能力行為化的中介媒體。所以,沒有創業平臺,大學生就難以掌握創業過程中實質性的問題,其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就缺少了外部環境和條件。因此,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必須采取多種方式,廣泛地開展創業實踐活動。如邀請成功的創業人士或企業家開展創業講座、創業論壇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激發創業激情;拓寬與企業、社會的溝通渠道,建立創業基地,為學生提供參與經營、參與管理的機會,豐富社會閱歷;通過實習崗位幫助學生體驗創業;搭建三位一體的創業教育平臺讓企業走進高校,等等。實踐證明:我國清華的清華創業園、北航的大學生創業園、上海交大的慧谷科技創業基地等都在大學生培養創業能力、增強創業實踐過程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4.加大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力度
為了更好地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育工作,還需要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進一步理解和大力支持,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部門要加強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和完善,簡化各種相應審批手續,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掃清障礙。
(2)提供資金、技術的支持。政府牽頭,聯合銀行、高校和企業設置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對大學生有發展潛力的項目給予資金上和技術上的支持。
(3)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創新創業培訓,開展創業項目咨詢、交流和指導服務。
(4)加快創新創業成果轉化,政府、企業和高校應密切合作,加快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果的轉化。
五、結語
不管是為了緩解社會的就業問題,還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已經成為一種不可抵擋的浪潮。我們需要從當前大學生創業創新能力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對大學生創業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的研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意見,這樣才能夠使大學生創業創新能力的培養得到真正提高。
參考文獻:
[1]唐根麗,王艷波.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育路徑研究[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3:76-79.
[2]唐百鋒,魯寬民.建設創新型國家視閾下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探析[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1:74-77.
[3]邱文偉.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基于學科競賽的功能效應[J].當代經濟,2015,01:107-109.
[4]邢曉陽.新時期大學生自主創業問題與對策再探[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8:23-24.
[5]李丹,王甲,隋欣.關于開展創業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中華少年,2016,08:265.
[6]孫天航.論就業指導工作中如何實施創業教育[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4,08: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