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琴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如何通過加強內部審計工作來提高國資監管水平確實值得深入研究。本文試圖從實際工作中總結出當前加強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模式,并作了一定的理論總結與歸納。
關鍵詞:新常態;內部審計;實踐;思考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如何加強內部審計工作,努力創建國資監管新模式的探索也愈加緊迫。金華市國資委受市政府委托,對市政府授權國有企業履行出資人職責,對加強內部審計工作進行了一些研究與嘗試。
一、內部審計工作與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相連
(一)內部審計工作與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現狀緊密相關
2010年底前,社會經濟發展處于快速增長期的末期,企業經濟增長屬于外部擴張式、外延式增長,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更多偏向影響企業外部經營規模擴張的因素。
2011年-2014年,企業經營發展關注的重點與目標轉向了內部擴張式,通過各項管理手段降本增效,提升增長質量,相應地,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更多的是偏向影響降低企業成本費用、經營風險的因素。
2015年以后,社會經濟發展開始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經營風險有所增加,企業經營發展關注的焦點轉向加強企業內部管理規范,尤其是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與執行有效性,執行有關規定的情況等。相應地,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是企業內部管理的規范性評價。
(二)金華市國資委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情況及存在的不足
2007年底,金華市國資委從市財政局正式脫鉤,作為市政府特設機構,對市政府授權市國資委的市屬國有企業履行出資人職責。成立之初,金華市國資委內部審計工作主要是通過查閱企業自行委托審計的年度財務報告資料為主,以審計報告中披露的事項為線索,查找企業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風險,并結合定期或不定期的財務專項檢查。此時開展的內部審計工作可以為確定企業資源整合方案提供決策參考作用。但是由于年度財務報告由企業自行委托,難免會存在中介機構為維護客戶關系而應企業要求不完整披露有關事項的風險,客觀性受到了影響,市國資委因未能完全掌握企業實際情況而在決策時容易產生偏差。
為進一步保證社會中介機構的獨立性和客觀性,按照國務院、浙江省政府和金華市政府工作部署,從2011年開始在金華市國資委監管企業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中單獨安排一部分資金專項用于市屬國有企業年度財務報表審計費用支出。為進一步保證審計工作質量,2012年4月,金華市國資委通過公開招標,建立了社會中介審計機構庫,以三年為期,到期重新招標。由市國資委直接委托中介機構對市屬企業進行審計,保證了審計工作的客觀性,并且在審計過程中建立了與審計人員直接溝通機制,有利于市國資委深入了解企業實際經營情況,這一段期間內部審計工作的主要載體為企業年度財務報告、經濟責任審計報告及工資總額執行情況審計報告,輔之以管理建議書的形式。同時要求企業根據管理建議書中提出的問題進行整改。由于部分資產涉及歷史遺留問題,僅憑企業自身難以解決,因此該類問題久拖未決,嚴重的已影響到企業持續經營。整改反饋也僅是通過企業上報的審計整改報告來體現,未對審計整改再監督,內部審計工作質量與效果也打了折扣。此外,由于分年度財務報告審計、工資總額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審計次數至少兩次,增加了企業應付審計工作的壓力。經濟責任審計與其他審計工作由不同處室分別布置,審計人員往往不是同一批人,加上審計時溝通不暢,造成各項指標數據不一致,對制定國有資產監管決策和企業經營業績考核帶來了不良影響。
2015年以來,金華市國資委根據企業現狀及監管需要,對審計模式進行了調整,年度財務報告由企業自行委托審計并支付審計費用,將經濟責任審計、工資總額審計及其他需要了解掌握的審計內容整合至財務專項審計,審計時間安排在企業完成自行委托年度財務報表審計結束后,一般從3月初開始,至4月底出具正式審計報告。一方面對企業自行委托的年度財務報表數據進行復核,另一方面又得到了需要的數據信息,這對金華市國資委加強下屬國有企業審計監督帶來了積極意義。
二、經濟新常態下內部審計制度與模式的創建
(一)內部審計制度聯動機制的建立
為提高審計效率,加強數據口徑一致性及利用率,金華市國資委建立了一套內部審計制度聯動機制。一是建立審計內部聯動機制。由營運監控與統計評價處牽頭,整合產權管理與業績考核處、企業改革與發展處、機關黨委等審計需求,以文字或表格的形式統一數據口徑。二是提高審計過程參與度,建立與主審人員溝通機制。每次審計工作開始前制定審計工作方案,由市國資委有關處室人員擔任審計組組長,負責審計總體事項協調與溝通工作。社會中介機構委派的注冊會計師擔任主審人員,由其負責具體的審計實施過程。三是建立審計組與企業書面溝通機制。由審計組將未能合理確定或有異議的審計事項以簽證單的形式書面反饋至企業,由企業書面反饋至審計組,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審計報告初稿后,書面征求企業意見,以盡量做到審計留痕,增強審計結論的可靠性與客觀性。四是建立審計組與市國資委審計匯報溝通機制。各審計組在完成外勤與資料整理之后,由市國資委相關處室負責人及委領導聽取各審計組審計情況匯報,及時回復審計過程中發現的重大問題或重大事項。五是建立審計溝通交流群。為方便審計溝通交流,建立了交流群。借此,各審計人員可及時了解審計要求,交流審計中發現的普遍性問題。
(二)建立有針對性的審計內容與報告格式
為提升審計針對性與有效性,金華市國資委將內部審計內容按照實際需要進行了改革與創新,形成了具有較強特色且區別于一般年度財務報表審計的財務專項審計報告格式。一方面既是對由企業自行委托審計的年度財務審計報告上的數據進行了復核,降低了數據出錯的風險,增強了數據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又滿足了市國資委對市屬國有企業監管所需的信息需要,提高了決策準確性。審計報告格式的主要內容包括:
1.企業基本情況:主要包括成立時間、注冊資金、經營范圍、通訊地址、法定代表人、財務負責人等內容。
2.企業財務情況:主要包括企業合并主要財務指標情況,未納入合并范圍子企業主要財務指標情況及企業經濟指標考核完成情況;企業年度重要財務事項,企業資金存放情況,企業往來款項情況,企業公務支出公款消費情況等。
3.政府注入資產情況:要求核實截止期末企業收到政府劃撥注入資產情況資產現狀和企業對其管理使用情況,并要求提出盤活資產的審計建議。企業對不良資產或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置進展情況,并提出審計意見和建議。
4.企業重點內部控制管理情況
要求對企業主要業務和管理流程的內部控制制度和執行情況進行評價,重點反映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和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審計建議。
5.審計整改落實情況
要求對照市國資委下達的上年度財務專項審計整改通知和其他部門下達的檢查整改通知,檢查復核企業整改落實情況,并分析說明未落實的原因。
6.納入工資總額預算管理企業工資預算執行情況
審核企業上年度實際職工人數,與工資總額預算批復或核編人數是否一致,審查不一致的原因,納入工資總額預算執行情況,并分析差異原因。
7.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該部分經濟指標與工資總額預算的確定息息相關,主要是審核利潤總額指標、企業增加值、按企業增加值計算的年人均勞動生產率實際完成數與預算數的偏離度。
8.納入年薪考核的企業負責人的年薪兌現及考核情況
主要是審核列入年薪制考核人員上年度薪酬考核結果兌現情況及本年度薪酬預發情況。
9.企業對外投資情況
要求對照審計方案,對企業投資項目進行評價,內容包括投資決策程序是否到位,項目實施過程中是否按相關程序進行,投資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等,并提出相應的審計建議。
三、內部審計成效
(一)進一步規范了企業會計核算流程
通過年度財務專項內部審計,將企業存在的會計核算問題及時反饋至企業財務人員,并嚴格按照企業會計準則進行核算。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并加強財務部門與經營部門溝通聯系,確保收入完整性。對各項長期應收款項進行清理,建立款項清收制度,特別是加強期限在十年以上各項應收款項清理工作?,F所有市屬企業均已建立信息化系統,提高了會計核算的規范性、準確性與及時性。
(二)進一步促進了企業業務管理規范化
通過內部審計,梳理了市屬企業管理經營中存在的不規范現象,查找管理漏洞,防范經營風險。建立商品進出登記管理制度,明確關鍵崗位和責任人。僅2015年金華市國資委相繼制訂出臺了15項管理制度與辦法,進一步落實風險防范機制。
(三)加快推進市屬企業公款存放規范化陽光化制度化
近年來金華市國資委明確監管企業必須采用公開競標等方式選擇合作銀行,并以5年為期限進行公開競爭性輪換,實現間歇性存量資金管理規范化、陽光化、制度化。截止2016年3月底,市國資委監管企業累計招標存放資金規劃已達26.88億元。
(四)建立工程項目復審機制,推動工程項目造價復審和財務收支審計工作
近年來,市國資委不斷強化對下屬企業的審計監督,實現了審計全覆蓋,特別是對企業基建項目工程審價進行了再監督,成效顯著。根據要求,對未納入政府投資范圍的基建項目工程造價審計,先由企業在市財政局或市審計局中標的工程審計機構庫中選擇中介機構委托審價,再將造價的初審結果報市國資委進行復審,企業根據市國資委批復的工程造價復審結果支付工程款項。
截至2016年4月底,市國資委已委托中介機構對4家企業報送的5個工程項目造價初審結果進行了復審。現已完成復審項目3個,復審后各項目的工程造價都有較大幅度的核減,累計核減造價65.43萬元,復審核減率達0.68%。
四、審計整改情況反饋與再監督
為加強審計效果,提高審計報告利用率,金華市國資委要求企業根據內部審計專項報告進行整改,并要求上報整改報告。同時針對企業上報的已整改事項由專人采取日常信息反饋與次年年初組建審計小組進行內部審計相結合的模式進行核實與再監督。對于企業未能整改事項,特別是歷史遺留問題,要求厘清問題來龍去脈,并提出下一步解決方案與時間表,做實企業資產,盤活企業資產,提高企業資產效益。
金華市國資委為加強企業監管,特別是在內部審計工作進行了諸多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要想做到保證企業獨立自主經營權的同時又加強內部審計監督,盡職做到公司法與企業國有資產法賦予并由市政府授權履行的出資人職責,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盧榮春,新常態與審計工作轉型發展[J].中國審計,2015.
[2]劉永澤,唐大鵬.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幾個問題[J].會計研究,2013(01).
[3]李昶,推進國家審計職業化建設研究[J].教育審計,2016(4).
(作者單位:金華市公交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