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文秀
摘要:故事教學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種教學方法。故事教學不僅可以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能讓其充分體會英語語境,感受語音語調,提高教學效果。我們要真正有效地運用故事教學來開展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必須以新課標為指導,以學生為本。
關鍵詞: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策略
所謂故事教學就是以故事為載體,利用學生對故事的熱愛,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學習故事,閱讀故事,演故事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會話交際等能力。我們每個人幾乎都是在聽“爸爸媽媽講故事”中長大的。小學英語教學中,采用故事進行教學對于學生的英語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課標》在課程總體目標描述部分以及分項語言技能目標描述中多次提到了小學生要“能聽懂和讀懂簡單的小故事”、“聽懂小故事,并作出反應”、“能講述簡單的小故事”、“能正確朗讀故事或短文”等要求,因此,借助故事學英語并達到一定的目標要求是小學英語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項內容。
一、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意義和效果
故事是一個相對完整并有語境的語言素材。使用有意義的、有語境的語言素材學英語,便于學生理解語言。對小學生來說,如果脫離語境、孤立進行詞匯、句型結構或簡單的問答對話教學,英語學習就變得枯燥、困難。通過英語故事的學習,可以激發學生們的興趣并能提高他們對語言的專注程度;完整的故事情景及內容,再配以連環畫或動畫片以及聲音和音樂等形式的輔助,有助于學生整體理解及對語言的感受;通過語境和前后提示可以培養學生的預測、猜測和推理等語言理解能力;連貫的故事會給學生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有助于他們通過聯想進行記憶、學習和掌握;同時學生可以再聲情并茂復述或表演故事的過程中體驗語言的實踐和運用。總之,英語故事教學可以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使內容與目標語言有機結合在故事之中,表達方式豐富多彩,符合小學生學習和身心發展的特點,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通過故事學習可以使同學們獲得大量的語言輸入。
二、對小學英語教材中呈現故事方式及教材所提供故事材料特點分析
小學英語教材中呈現的故事的內容比較豐富多彩,有童話故事、有學生們日常生活中的故事等,對其所呈現故事的方式分析來看,基本上有以下兩種:一種是將故事體裁的內容呈現在各單元教學之首,用圖文結合的形式來呈現本單元的主要教學內容,后面所有的學習和學習活動圍繞故事開展。另一種是將一篇有趣的故事放在各單元結束的部分,作為一個單元的鞏固與補充的一種素材,通過鞏固和補充來幫助學生內化新知識,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和初步的閱讀能力。
三、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教師在故事教學中應做好語言準備。在故事教學中,我們總是會單行這樣的問題:如果故事中新的詞匯或句子街頭沒教的話,學生會看不懂故事怎么辦。對于這樣的教學,我們教師就需要做一些語言準備。那么在做語言準備的時候,是一邊講故事一邊講解故事中的詞匯或句型呢,還是在講故事之前先將詞匯或句型呢?我比較贊同第二種做法,就是先做語言準備。這樣可以不破壞故事的整體性,不打亂故事情節。可是,在講故事前處理詞匯,改選哪些詞匯來處理呢?應要求學生掌握到什么程度呢?這又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認為選擇重點詞匯或者句型應有兩個標準:第一就是可能會影響學生理解故事內容的詞和概念,或者一些文化背景知識。
2、教師在設計問題理解故事環節中應注意的事項。首先,在講故事環節,我們統常都會通過設計一些問題作為故事教學的一個環節,可是我們必須糾正或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設計故事的目的必須明確,不是為了完全檢測學生理解故事的角度去設計問題,而是通過設計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故事,獲取故事信息。其次,是怎樣設計問題。首先,盡量不要提那些特明顯的問題,一看就知道的,或不看也知道的。其次,問題不要僅限于故事中人物說的話。再次,教師提的問題不要太泛。總之提問題的初衷是幫助孩子們理解故事,千萬不要把它作為一種檢測的方式。
3、針對學生特點學故事。我們在故事教學中藥注意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及其認知能力采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式。比如低年級,我們就可以經常采用TPR活動形式,在講故事中讓學生做動作,看看學生的理解層度,也可以采用簡筆畫形式吸引孩子們。中年級,可以用聽錄音給圖片排序的方法,將圖片和句子段落連線、表格等形式。高年級,可以再認讀方面設計一些學習活動,比如說借助復述逐漸培養學生講故事的能力等。
四、小學英語故事教學對英語教師的要求
如何運用故事、童話的魔力,讓學生親近英語,如何輕松自如,恰到好處的進行故事教學,我認為對我們英語教師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我認為我們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增強教師的內涵與素養,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擴充知識的儲備量。老師要盡可能多的開闊自己的知識視野,了解更多的故事,及時代背景,甚至是故事涉及到的風俗。其次,老師要有較強的親和力,融入孩子們的學習。教師還要有很強的表演力,審美力,指導能力。這都需要教師今后要不斷學習,堅持不懈的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
2、培養開朗、活潑的性格,用好自己的第二語言。需要解釋的就是第二語言,也就是用我們的肢體語言,幫助和引導孩子們理解故事。
3、做好充分的課堂準備,扮演好組織者、主導者的角色。教具、課件,講故事的語言,以及表情和動作等,尤其是要充分設計好課堂,做好自己組織者和主導者這個角色,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
總之,故事的語境及其發展有一個整體的理解,也使得教材更加的具有生動性和趣味性,更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積極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提供給學生很好的接觸和運用英語的機會。在故事教學的路上,我們要不斷吸取其它英語老師的教學經驗和好的教學方法,繼續嘗試新的故事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快的掌握住所學的知識,更好的運用到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