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成
摘要:估算教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它僅一種運算技能,也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和手段。本文分析了學習估算的好處,探討了如何有效的進行小學數學估算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策略
一、前言
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因此,在數學課堂中要注重估算教學,學生對計算或測量的結果有整體性和符合實際的感知,并對數量關系做出合理的判斷,形成正確的、合乎生活實際的概念,提高學生正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學習“估算”的好處
1、學生自我糾錯能力。在小學數學的計算教學中,估算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學生對計算結果的自我糾錯能力。如: 教學多位數加、減法,計算495 +394時,可指導學生估算,把495看作500,把394看作400,結果大約是900,并小于900。兩個數都往大估了,結果只有900,如果結果大于900則肯定是錯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估算,改變一味地強調重復驗算而引起學生反感的狀況。這樣,學生就會更自覺地、有興趣地自我檢查,自我糾正。
2、學生直覺思維能力。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讓學生取得好成績,往往只圍繞知識點進行教學,讓學生做一些機械的應用技能的訓練,加上受閱歷限制,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往往比較單一,遇到問題常常無法做出正確判斷,從而產生錯誤。估算則可以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先估后驗”,防止以上錯誤。例如,在“百分數問題解決”中,某服裝廠計劃生產600套衣服,實際超產了20%,實際生產了多少套衣服? 有學生常常粗心大意列式600÷(1+20%) = 500(套)。如果學生養成了估算的習慣,憑“直覺”很快判斷出結果要大于600套,馬上就能發現錯誤。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估算,善判斷。
3、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估算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估算教學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周末,很多學生都和父母外出郊游,借此筆者設計了一個“閩江一日游”出游活動計劃和經費預算,游艇收費49元/人,午餐32元/人,青芝山門票20元/人。學生們根據以上數學信息很快估算出一家三口“閩江一日游”的旅游費用大約是300元,甚至有的學生還建議出門在外要多帶點錢,要多準備些干糧……聽到學生合理的建議,筆者深切感受到,估算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又合理解決了實際問題。
三、估算教學具體措施
1、培養估算意識,養成估算習慣。讓學生經歷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在結合具體情境解決問題時自己逐步感悟估算的必要性,認識到估算的作用,從而愿意估算,樂于估算,自我形成自覺估算的意識。教師教學中針對學生估算意識的培養可以由以下兩方面出發:
(1)教師要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估算思想滲透,讓學生在解決問題情境中盡可能的利用估算法去猜想其中的數學規律,尋求解題思路,檢驗解題結果等。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將估算思想貫穿始終,從而使學生的估算意識在教師有意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的得到強化。
(2)教師需要結合教材要求,適當與學生生活相聯系的數學估算問題,讓學生盡可能地運用所學習的估算方法解決,從而理解估算的意義,認識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能主動探索估算的方法,達到增強估算意識的目的。并在參與實際問題的解決中,通過學生成功的體驗既激發學習興趣,又增強了估算技能運用。
2、自主探索教學,體驗估算能力。估算能力涉及一系列自覺或不自覺地思維活動,每個人的思維方式都是不同的,可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形成符合自身情況的估算能力。例如,要用31L涂料:大桶7L,每桶62元,小桶4L,每桶35元。讓學生根據需要的涂料,在盡可能節省資金的前提條件下估算出大桶和小桶的數量。最后根據學生估算的結果列出以下公式,找出最便宜的購買方案,引導學生反思估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比如是否綜合考慮了升數和錢數的關系;是否注意到大桶每升涂料8.86元,小桶每升涂料8.75元;是否應該多買小桶,而不是大桶等問題。讓學生在實際的探索中形成解決此類問題的數學模型和方式,完成估算教學。
3、體驗估算方法的多樣化。由于生活環境和思考角度不同,每個學生想到的估算方法肯定不盡相同。教師應鼓勵學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要求獨立思考、發散思維,并創造條件讓學生對不同思路、方法進行對比、評價,比較各自的優劣,體驗“殊途同歸”的思考樂趣。
例如,創設購買月餅的情境: 明天是中秋節,媽媽帶了150元錢去商店買了三盒月餅,豆沙月餅38元,蛋黃月餅43元,水果月餅34元,請問: 媽媽帶的錢夠嗎? 在小組里說說你的想法。在匯報時,學生就使用了多種的估算方法:
(1)月餅38元看作40元,把蛋黃月餅43元看作40元,先算150–40 =110,再算110– 40 =70,判斷用剩下的錢夠買水果月餅。
(2)月餅38元看作40元,把把蛋黃月餅43元看作40元,先算40 + 40 = 80,再算150–80 =70,從而得出水果月餅買夠了的結論……學生運用不同估算方法得到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即“帶150 元錢夠了”,但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卻各不相同。
四、結語
學生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既需要教師對“估算”教學的重視,需要教師長期有效、持之以恒的科學培養,更需要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積累使用估算的例子,形成估算策略,學生估算能力培養的目標才會實現。
參考文獻
[1] 俊英.對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的思考[J].小學教學研究,2008,(6).
[2] 陳華珠.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