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新
摘 要: 現級文化館是縣文化藝術活動的組織中樞和輔導中心,可以并且能夠活躍群眾文化生活和改善群眾精神狀態。文化館業務人員業務能力和道德素質的高低,輔導工作的強弱,直接制約并決定區域文化藝術活動的效益和社會文化活動的質量。也就是說,文化館全面工作的質量和數量的提升,可以改變區域政治、經濟、文化的面貌,甚至成為區域人文景觀。
關鍵詞: 文化館;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G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6-0264-01
繁榮文化,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質量,塑造高尚的靈魂,陶冶情操,是擺在文化館面前的一個新課題,是群眾文化事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應該常抓不懈,做到“發現人才——培養人才——扶持人才”一體化。
俗話說:“打鐵先得自身硬。”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物質生活的改善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迫切,求知、求富、求樂、求美已經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因此,文化館的輔導人員必須在自身的素質方面有過硬的基本功,業務要嫻熟,知識要更新,水準要提高,要跟上時代的步倀,輔導的內容要有時代性和時尚性。我們從事群眾文化藝術輔導工作的同志,如果只能單一地參演一兩部小戲、小品,唱幾首歌,演奏幾首樂曲,畫幾幅畫,機械地做幾個舞蹈動作,只會簡單的舞美設計、音響的運用,又如何談“輔導”二字呢?又怎么能排練、演出和完成組織上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呢?
作為一名文化館的輔導干部,如果不更多地掌握一些文化藝術理論和實際業務技能,最終就會被淘汰。發展、建設群眾文化事業,必須要在其自身的職能、業務上下功夫,在群眾文化生活上下功夫,在輔導上下功夫,在創造群眾文化精神產品上下功夫。這樣才會有影響力、吸引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才能跟上形勢,才能適應新世紀發展的需要,才能發現新型人才。
發現人才是培養使用人才的前提。戲劇、曲藝、聲樂、舞蹈等各門類的輔導,怎樣才能發現人才呢?一要在輔導過程中加強引導,使他們少走彎路;二要在舉辦各種文藝活動,為業余愛好者提供一個廣泛參與和展示才華的機會;三要在創辦的文藝園地中為業余愛好者開辟專欄,使他們的作品有機會推向讀者,走上舞臺;四要在各級會演中及時發現有一定素質、有培養價值的愛好者;五要利用重大節日開展各種類型的文藝活動,提供發現人才的機會。
發展、建設、繁榮群眾性文化活動,發現人才必不可少,而培養人才則是關鍵。因為沒有高水平的人才,就不會創造出更多膾炙人口的精品力作。我們不能否認,業余愛好者有熱情,有生活。但由于他們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學習和培訓,難以提高自己的業務技能技巧,難以收到好的效果。我們要注重抓好人才培養這一環節,采取請上來,走下去的辦法,定期舉辦培訓班,加強理論修養,組織采風,體驗生活,以拓寬視野,增長知識。
首先要對人才的心理素質進行培養,讓他們多鍛煉自己,邊輔導邊示范,使之多聽、多看、多實踐,去掉恐懼心理。“藝高人膽大”,就是說基本功及水平成熟了,過硬了,就不懼場了,就能夠正常發揮了。文學、美術、戲劇、曲藝、音樂都如此。比如,我們的輔導干部在輔導聲樂演員時,在歌唱之前必須把歌曲的內容吃透,突破難點,把握關鍵。如一般情況下,歌曲的開始都較舒緩、抒情,中間有起也有落,最后是歌曲的高潮,大部分歌曲在最后都以高音來結束,這是一般歌曲處理的規律。根據這個規律,我們就可以把氣息、音量及音色進行合理的安排、調整,抓住結尾部的高潮,也是全歌的閃光點,使歌曲圓滿地結束,給觀眾以深刻印象。比如表演小戲、小品,要演什么像什么。比如表演一個解放戰士,就要以一個解放軍戰士的形象出現,表現出解放軍戰士的氣概來,進入劇情,進入角色,首先自己要受感染,才能感染別人,收到好的效果。
要想輔導好文藝活動,除自身提高技能、技巧,科學地運用方法再加上好的表演、處理等外,關鍵要有藝術性、科學性、獨創性。要達到這一目標,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付出一定的代價,要經過百倍的努力。
經過不懈的努力,為使文藝人才的素質不斷提高,演唱技能有新的突破,要千方百計地扶持,給他們營造一個競爭和激勵的環境,給有水平、有建樹的優秀人才創造拔尖的條件,使他們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藝術才華,來證實他們的價值。
總之,要做好輔導員,必須懂得,僅憑熱情和單一的愛好去開展工作是不夠的。只有具備過硬的基本功、扎實的業務技能、較高的文化素質、獨到的見樹、高超的藝術、獨特的風格,才能跟上時代潮流,才能出色地完成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