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先玉
【摘 要】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夠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那么,在他們的眼里,數學將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數字游戲。我對現階段數學教學活動的生活化狀況進行了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意見。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存在問題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發展的大背景之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發生了顯著的改變,教師應該及時的改革其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一個適合他們自身健康發展的高效數學課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改變過去課堂教學和生活聯系不緊密的現狀,努力將生活中的各種經驗和方法融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是新課程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體現。小學的數學教師積極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能夠切實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消除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數學學習的壓力,保證學生還能夠將課堂中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并且不斷鞏固已經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就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意義和存在問題進行了必要分析,并提出了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對策,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更好的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提升,有一定幫助。
一、利用生活中常見的一些例子、場景進行數學學習,這樣能提高學生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盡可能地創設一些生動,鮮活的生活情景,從學生平時看得見,摸得著,感覺得到的事物入手,把生活中的數學原型展現在課堂中,使學生眼中的數學不在是簡單的數學,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識。
比如低年級小朋友剛接觸數學,我們教師就更要注意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把枯燥的數學變得生動、有趣、貼近生活,從小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教師問:暑假一家人外出旅游要準備什么?小學生思維活躍,個性開朗,這時全班都活躍起來。有的討論買零食的事情,有的合計交通工具事宜,有的規劃旅游路線等等問題,這時教師告訴學生,其實這些都離不開兩個字,那就是“數學”!孩子們恍然大悟,原來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高年級的學生可通過數學活動來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如要繪制學校的平面圖,必須要量出學校的建筑物和操場的實際長和寬,按一定的比例才能畫出來,讓學生體會到生活經驗積累的重要性,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
二、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資源
小學生容易被一些新鮮、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我們的小學數學教材在編排時就應注意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它不僅有豐富的內容,形式上也非常新穎,其中有很多色彩鮮艷、生動活潑的插圖。這些插圖穿插在教學內容之中,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幫助學生對數學知識和數學現象進行觀察。并且,這些插圖大多是來自于學生的實際生活,與他們的生活實際息息相關,能夠為教師的生活化教學提供實用、有效的素材。對于這些插圖,教師要仔細研究,認真審視,發現圖片所蘊涵的數學素養,品味圖片內在的魅力,探尋圖片與數學知識的表現形式。教師要將圖片所呈現的內容作為一種數學素材融入教學之中,并利用它來為學生創造一種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主動去完成知識的吸收與掌握。教師還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素材為學生組織一些形式新穎的活動方式,將“做中學”的概念由潛移默化中滲透進學生的內心。
對于生活,教師要學會做有心人,無論是在平時的看書、看報或是上網瀏覽時,都要將所搜索到的與教學相關的信息記錄下來,并對其進行及時的分類與整理,將其作為一種生活化教學的有價值的素材。教師要結合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思想,對素材進行自主加工,使素材獲得更深層次的開發和利用,并將這些素材與教師在生活中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合,靈活運用,適當重組,這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的教學流程就會變得更加順暢,教學效率會得到有效的提高,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在教學中樹立數學生活化的意識
教師的教學意識決定著教師的教學行為,要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生活化教學,教師首先要樹立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數學來源于生活,在教學過程中應讓課堂教學回歸生活,從小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隨著基礎課程的改革,新教材改變了傳統的知識結構,更加生動形象,也更貼近于學生生活,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生活化教學內涵,積極開發課堂教學資源,設計教學情境,激活數學課堂的生活化元素,幫助學生積累生活圖景,并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相關知識進行生活化教學,讓小學數學真正回歸于生活。
例如,在學習入門課《數一數》時,教師可以先播放“課間游戲”的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回顧課間游戲的生活體驗,再讓學生仔細數一數畫面中玩每種游戲的小朋友分別有幾人,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從而提高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四、在數學活動中實施生活化教學
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大多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抽象思維尚未發展成熟,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從他們的生活經驗與已有知識出發,為學生設計一些與他們的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學習活動,多給予學生一些鼓勵,讓他們學會自主地進行觀察和發現。教師要對學生的思路進行指導,指引他們發現數學知識的規律,以免學生的思考走入無效。
數學知識學習的意義就是運用,教師要指導學生將所學知識用在實際問題的解決中,提高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給學生帶來奇特的學習體驗。只有讓數學回歸生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想要進行數學學習,并學會在生活中對數學知識加以運用,他們的數學能力才會得到有效的提高。
五、回歸生活,提高數學應用能力
把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是學習數學的一種方式。讓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是必然的,讓學生感悟到數學是現實的、是有用的。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使數學知識充分應用于生活中。如學習之后,可以設計一個活動,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本質是一種“數學期望值”,從而深化了對平均數的認識。
【參考文獻】
[1]杭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讓數學課堂洋溢著“生活”的氣息[J].課程教育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