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云
摘要: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課程改革使學生親自體驗數學就在生活當中,給學生充分提供動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主動研究數學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得到提高和進步。讓全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人人都要動腦、動口、動手;讓學生主動探尋知識規律,悟出道理,得出結論。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探究
一、在情境中學數學
教學情境是教師為了支持學生的學習,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目的創設的教學時空和教學環境。創設教學情境,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和理解教學.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感受教學的力量;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數學內容中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引導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開動腦筋進行學習。例如:一位教師教毫米的認識時,創設如下故事情境:(錄音播放)厘米跟毫米以前是一對好朋友,它們生活在一把尺上??墒怯幸惶?,厘米看了看身邊的毫米心想:毫米這么小,竟然跟我平起平坐。厘米很不服氣地沖著毫米說:“每次主人讓我倆去度量時,總是我出的力多,你只是偶爾量一下,幾乎不派用場,你算老幾?竟然跟我平起平坐!”這時,教師問學生:如果你們是毫米,聽了厘米剛才的話心里高興嗎?(不高興)那你們會怎么說,學生情緒非常高漲,結合學到的知識,說得頭頭是道。教師創設故事情境,使原本抽象的數學內容賦予生命靈性,讓學生主動地卷入童話角色體驗中,即凸現毫米與厘米的本質聯系,又使學生在其中受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之理的熏陶。教學情境的表現形式和創設時機時應該是多樣的,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游戲性活動?!鞍b”數學知識,或創設故事性情境?!按摗睌祵W知識,讓學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教師也可以聯系學生熟悉的生活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
二、增強學生自信,培養學生自主參與意識、參與能力
教學任務要靠教學過程來完成,實現短時、高效、省力、低耗的教學效果,關鍵是要優化教學過程,要在教學過程中達到優化的教學效果。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必須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形成以教導學、以教促學局面。
1、讓全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人人都要動腦、動口、動手。在21世紀教材的使用中,需要教師轉變教學思想,擺正自己位置,還學生主人地位。充分發揚教學民主,處理好師生間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多給學生創造動腦、動口、動手。在講“兩位數的乘法”這一課時,我注重了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抓住了知識的生長點。通過啟發、引導,讓學生發現問題,得出結論。如:學生在以前學習“一位數乘法”這一課時,已經明白了用第二個因數分別與第一個因數各個位上的數字相乘的算理。針對這一情況,先讓同學們以小組形式展開討論,溫故知新,并讓學生口述算理,在引導學生用多種算法計算兩位數的乘法,從多種算法中啟發學生用筆算,從而使同學們感悟到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滲透了思想教育,達到了全體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目的。
2、讓學生主動探尋知識規律,悟出道理,得出結論。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律之上,讓學生通過對新知識的感知——概括——應用去發現、掌握規律。這既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又是發展能力的過程。我在講“長方形、正方形周長”這一課時,首先通過動手實踐摸一摸、描一描讓學生體會周長是求各邊長度的總和。然后啟發學生通過觀察,發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從長方形的特征入手照尋求長方形周長的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多種算法,得出結論。在教學中我抓住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運用小組討論、口述過程、直觀演示等教學手段,達到了讓學生主動探尋知識規律的目的。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在具體教學環節安排上,多一些引導、點撥,讓學生主動探尋知識規律。
三、是巧設疑問,調動學生積極參與
現代教育理念認為,課堂中的社會交往是學習交往,在課堂中發展學生的交往能力是未來社會的整體要求。新課改的教學就是要求達到自主、合作、創新的目的。所謂合作就是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互動合作,平等交流。這說明了新課改的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雙邊活動,我們教師不能是“主演”,而應是“導演”,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不要由教師一人從頭講到尾,從始講到終,要改變長期來單向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參與,在參與中學會學習。既能使學生準確、透徹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識、新方法,又能起到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的積極作用,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在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教師不僅關注學生積極參與,而且注重適時介入巧妙地啟發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交流,也可以培養學生善于傾聽、敢于質疑、勇于表達等習慣和能力。
四、是轉變教學觀念,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就是要摒棄傳統理念,對教材內容有設計不合理的地方,要敢于質疑、敢于處理、敢于創新,大膽的采用自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大膽表現好奇心、挑戰心、想象力等,從而才會提出一些極具創新思維的問題。新的課程改革倡導學生主動觀察、動手操作、大膽猜測、合作與交流等數學學習活動,而且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在全新的理念下,教師的角色、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特別是數學的探索性思維在教學中的最高點,它不依常規,尋求變化,從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考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