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生
摘要:隨著體育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實踐的深化,高中體育教學逐漸受到重視,以推動高中生全面和諧發展。田徑項目屬于高中體育課程的重要部分,在鍛煉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大多面臨著學生參與性較差、缺乏田徑興趣等問題。引入興趣教學,進行傳統田徑教學改革,激發學生參與田徑鍛煉的興趣,以提高教學質量與效果。
關鍵詞:興趣教學;高中;體育;田徑
田徑屬于體育課程的重要部分,在田徑教學中多存在著課堂枯燥,學生參與度不高等現象,導致課堂教學質量偏低,難以實現預期目標。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引入興趣教學,采取有效策略,以激發學生參與興趣,為實現教學目標及效果提供有力支撐。
一、高中體育田徑中學生缺乏參與興趣的原因認知
受傳統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學校與學生家長多認為體育課程可有可無,缺乏對體育課程的客觀認識,導致體育課程時間被占用,學生在田徑課程無法切實感受到田徑課程的價值,缺乏對田徑活動的情感體驗,多缺乏田徑興趣與愛好。此外,田徑課程教學內容多表現出陳舊與單調特征,田徑課程教材缺乏新鮮感與吸引力,實踐教學環節過于重復與單調,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與參與興趣。田徑運動其運動量較大,強度較高,高中時期學生其課程安排較緊,缺乏參與田徑運動的意愿。體育理論課程缺乏創新性,課程氛圍沉悶等。
二、興趣教學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1、以學生為本理念下,積極改革田徑課教學模式。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應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合理選擇田徑教學內容,體現人性化特性,依托學生自我興趣愛好與發展需求作為田徑教學內容安排的重要標準,充分挖掘學生的運動潛能。打破傳統的灌輸式田徑教學模式,發展為啟發式與輔導式教學模式。通過啟發式與輔導式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充分認知自身優勢與特長,教師承擔引導與參與角色,讓學生處于學習主體地位,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與學習內在欲望,引導學生對參與田徑項目進行討論與自我點評,讓學生樹立參與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在實踐教學中,引入單元教學模式,形成系統性與連貫性教學方案,從而讓學生在鍛煉與參與過程中感觸到田徑運動所帶來的喜悅,提高其成功體驗,激發其參與興趣與主動性。
2、積極引導以激發學生對田徑運動的學習興趣。田徑運動,相對而言其動作較為單一與枯燥,有些田徑項目對學生的協調性要求較高,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抵觸心理,為此,教師應善于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學生客觀認識田徑運動的重要性與現實價值。如教師向學生講述,田徑屬于各項運動的基礎,田徑所需要的場地與器材較為簡單,引導學生對田徑運動能帶來的價值進行討論,通過引導讓學生認知田徑運動的重要性,激發參與興趣與熱情,從而更好參與到田徑鍛煉之中。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側重動作要點的講述,結合其他學科知識,如在蹲踞式起跑時,為改變學生上體抬起時間過早的問題,教師可以從時間與重心的角度進行分析,時間角度上來看,上體提升后再跑與直接向前跑的方式、邊跑邊抬上體動作上,存在著抬上體的時間差,其時間雖然較短,但在短跑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重心角度上來看,重心投影距離支撐點遠近,直接關系著重心向前的作用力,影響起跑后加速與成績。從多方面引導學生充分認識田徑運動的魅力,感觸其帶給身體的愉悅感,激發其參與興趣。
3、讓學生參與到評價與目標編制之中,提高其參與興趣。在高中田徑教學中,為提高學生參與興趣,教師應引導學生參與到評價與目標編制之中。田徑教學,應搭建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以提高學生對自身認知,提高其練習效果。在評價體系中,教師應將學生的參與態度、付出、進步幅度、鍛煉效果等作為評價標準,切實給與學生鼓勵與激勵,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在教學目標編制上,教師應綜合學生自身條件與特征,讓學生參與其中,教師積極指導,編制出符合學生自身特征與特長的可操作學習計劃,從而切實提高學生參與田徑訓練的興趣與積極性,提高田徑教學質量。
4、引入興趣競賽,合理安排運動負荷量,激發學生參與興趣。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開展小組田徑競賽,設置一定的小獎品作為獎勵,在激發學生參與興趣的同時,對學生的鍛煉效果進行檢驗,給出客觀評價,并為后期教學安排提供支持。在田徑教學之中,教師還應合理安排田徑運動負荷量,處理好學生運動負荷與運動時間的關系,確保學生在提高運動效果的基礎上,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損害,合理控制負荷量,有計劃增加負荷強度,讓學生收獲成功體驗,以提高學生田徑運動興趣與田徑技能。
三、結語
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普遍面對著學生興趣不高,參與度較低問題,引入興趣教學,旨在激發學生參與高中體育田徑運動的興趣與積極性,從而為提高田徑教學質量與效果提供支撐。在淺談學生缺乏參與興趣成因的基礎上,提出以學生為本理念下,積極改革田徑課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并讓學生參與到評價與目標編制之中,引入興趣競賽,合理安排運動負荷量,積極提高學生參與興趣,以興趣為導向力實現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