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臣俊
摘要:“自學互助導學法”是一種體現課改理念的課堂教學模式,“互助”是這種模式關鍵的環節之一,而小組合作則是課堂學習中互助的最佳體現形式。我們發現,很多教師認為只要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就可進行小組合作了。他們不知道,小組建立并不等于小組建設。那么,怎樣進行小組的建設呢?下面談談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體會。
關鍵詞:小組劃分;文化建設;培訓管理
一、如何劃分學習小組
1、小組劃分的原則。小組劃分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同質結對,異質幫扶”的基本編組原則。班主任應召開科任教師聯系會,在充分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各自不同的學業成績、性別、性格、學習能力等方面組建學習小組,組內一般以異質為主,使小組成員之間具有一定的互補性和個性化。同時保持組與組之間的同質,以便促進組內合作與組間競爭。①男女比例分配要適中。因為:第一,一般情況下男同學抽象思維較好,女同學形象思維較好;男同學粗心大意,女同學細心認真。第二,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男女搭配便于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充分利用異性效應進行合作交流。再者,男女搭配也利于開展競爭,以此來最大限度地激發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總之,男女搭配能讓他們優勢互補。②學生性格搭配要互補。內向外向性格的科學搭配,能讓外向的同學帶動內向的同學,使各小組都能充分展開合作討論,搶到展示的機會,從而提升小組的合作能力。③組內要考慮各學科的均衡。分組時,教師應把各小組的同學根據學科優勢和劣勢進行合理的微調,使各科都有帶頭人,這樣有助于同學間的互幫互助,便于幫扶與交流。④座位的安排要合理。兵教兵、兵強兵是學生合作學習最好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在安排各小組座位時應讓優生、后進生得到的合理搭配。一般來說,優秀生居中(通常是正副組長對坐或與學科組長對坐),中等生和學困生在兩邊。在農村初中,由于學生基礎相對較差,這種分法也只是相對的,因為這個學生這科好,那一科不一定好,很多學生的各科成績都是參差不齊的。要達到理想的排位,是做不到的,這也是農村學校實施課改舉步維艱的原因,所以組內及各組之間的成員安排還應作好階段性的隨機調整。
2、具體分組方法。農村初中由于師資缺乏,往往班額較大,這是一時間無法改變的客觀條件。初中生自主性稍強,合作小組人數可較小學增多。一般每班以6個小組為宜,每組7—10人。每個學習小組中,可分為A、B、C三類,A類學生稱做優秀生,B類稱做中等生,C類稱做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實現A對A、B對B、C對C的分類合作交流,同時,可以實現A教B、B教C的目的,使每個人都能實現“最近發展區”的學習目標。
注:這里的A、B、C分類也是相對的,因為一個學生的各科并不是均衡的,前面已有說明,這里就不闡述了。
二、小組內的機構人員設置
1、正、副組長各一名:組長抓全面工作,主要抓學習;副組長協助組長搞好課堂小組合作探究的組織、討論、展示等工作。
注:因為班額大,組員較多,一個組長一般很難駕馭或控制小組討論的局面或過程。
2、學科組長:每科一人,根據學生學科特長,可以擔任1-2個學科的學科組長。學科組長也可兼任組長。
3、紀律、勞動衛生、體育、宣傳、生活委員,記錄員各一名,可以兼任。堅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原則,小組每個成員承擔不同的工作任務,相信每個孩子都是不可復制的獨特個體、每個孩子都能成功、每個孩子都能發展。組內成員既分工又合作。
三、小組文化建設
要使學習小組能夠正常運行,合作富有成效,還需要加強小組文化建設。
1、由組長組織成員根據本小組情況討論制定有特色的組名、組規、口號、組徽,組歌、小組目標等,并制作成小組文化標識牌,激勵每一個組員。建議班級舉行小組文化解讀展示會,讓每個小組上臺解讀本小組的組名、組規、口號、組徽,、小組目標等,使小組文化通過活動以外在的形式顯現出來,浸透到每一個組員的心中,并與其它組的文化發生碰撞。讓大家在共享中點評,在點評中感受,在感受中打造團隊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
2、根據班級規定組規,從自身小組學習、討論、展示、作業的完成與收交、自主學習的紀律及學習的目標達成等方面制定出基本的規范要求,確保每個同學都能明確每個學習環節的具體做法。
我校去年也在積極推進課改,其中也要求各班進行班級小組文化建設。當了解到很多班主任不清楚班級小組文化怎么建設的時候,本人讓所任班級八(1)班各小組學生自己制定了組名、組規、口號、組徽、小組目標等文化。并利用兩節晚自習讓各小組進行展示,同時邀請學校領導及各班主任參與分享和點評。有一個“小虎組”是這樣制定并解讀他們的小組文化的:
組名:小虎組
解說:虎是自然界之中的王者,是食物鏈頂端的狩獵者,但它并不是每一次獵食都是成功的,即使失敗了也仍然一次、兩次、三次的去嘗試,直到成功。生活也如自然界一般,我們也想做生活的主人,即使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也可以一次兩次的去嘗試,去摸索,找尋成功的鑰匙。我們還年輕,我們怕什么,即使我們現在尚且年幼,是一只羽翼未豐的小虎,只要我們認真努力的去學習,他日也定能成長為一只老虎,做主宰自己命運的人。另外,以前有個很紅的組合叫“小虎隊”,他們給大家帶來了歡樂,我們也想像他們一樣,給同學們帶來歡樂,當大家的開心果。
組號:八虎八虎,前路無阻
解說:我們組有八個人,是八只小虎,我們就像一個團體,無論前方有什么坎坷,我們都能一起面對。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就不會懼怕未來未知的風險,因為每一只虎的背后永遠有七只老虎在支持著他!這樣,我們的未來一定是暢通無阻的。
組規:每天6:40必須參加勞動,下午6:30后不許吵鬧,上課積極討論,語言文明,講普通話,坐立有姿,好東西要分享,勞動不許偷懶,團結友愛。
解說:按時參加勞動可以讓我們養成良好的習慣,下午6:30我們要反思學校給的六個問題。我們是課堂的主人,所以必須積極討論。“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組平時有些同學愛說臟話,坐姿不正,影響學習,我們要用規定來共同約束,共同進步。我們要把腦子里學會的知識分享給別人,這樣可以有益于大家成績的提升,我們是一個團隊,只有擰成一股繩,才會壯大力量。
目標:小組排在前三名
解說:我們不求一下子排到第一名,因為我們目前的實力不夠,我們要一步一個腳印,爭先進入前三名,我們相信,不久以后,第一一定是我們的。展示會上,六個小組的精彩演講及相互點評,使展示會場高潮迭起,掌聲不斷。這次展示,得到了學校領導的高度評價及各班主任的贊賞。
四、搞好相關培訓
不僅要對組長進行責任心、組織能力的培訓,對組員進行合作意識、學會傾聽、學會發言等不同內容的專項培訓,還要把培訓常態化,定期召開組長會議,了解他們在小組管理方面存在的困難并及時予以解決,把每一堂課都變成學習小組打造的過程。要對預習、討論、展示、點評和質疑等各個環節進行不厭其煩的培訓。通過反復培訓,使學生學會預習、討論、展示、點評和質疑。
五、建立相關評價制度
為了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還要建立相關的評價制度并實施。評價也要講究策略和方法,不斷改進和創新。可采取有形評價和無形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有形評價如“五星評價制”,無形評價如一個微笑、一次贊許、一次掌聲等;可以小組互評,也可以教師點評;可以及時(針對某個問題)評價,也可以整體評價(結合整節課各小組的狀態);評價結果的彰顯可采取物質評價,也可采取精神評價。評價要從教師、班主任、學校自下而上形成一條線評價體系,才能有效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
不同的教育環境,小組建設的方法及策略也各有區別。我們應依據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制定切實有效的建設方案,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