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順華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被應用到小學語文課程中,不僅僅使學生的語文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熟練地掌握了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因此,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熱潮下,教師要展開冷靜的思考,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輔助作用,努力開發各種資源,結合學生實際需求進行科學的設計和呈現,這樣會很好的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也能夠使學生們體會到語文課堂的魅力,讓語文課堂綻放高效的風采。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技術;課程整合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現狀
信息技術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尤其是在與小學語文課程的整合方面,取得了極大的進展和成果。在整合過程中,教師的信息應用技術和信息應用意識也在不斷地提高,在當前的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已經能夠熟練地掌握信息技術。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當前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或困惑,影響兩者在實踐中配合應用。首先,對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內涵了解不深。在當前許多學校或者教師中,教師對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內涵都不了解或者了解不深,這對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熟練應用信息技術產生一定的阻礙;其次,教師在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時,往往做不到合理分配兩者的使用時間,有的老師過多的關注課本的教學,有的教師確實將全部精力都放在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上,但忽視了課本應該強調的內容;再次,有些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時,在制作課件中,常常大量地使用各種圖片和影音文件,忽視了語文教材的作用,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但卻達不到教學的理想效果。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應注意的問題
1、信息技術與教學理念的融合。傳統教學理念片面注重學生成績的提高,忽略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有效提高教學質量。首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自主學習等能力作為教學目標。
2、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因材施教。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媒體是雙向的,它既可以呈現教學信息,又可以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地對反饋信息進行診斷和評價。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能及時反饋教學信息,以幫助教師調整教學內容,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率。識字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在備課時,教師要預設學生在本課的教學中會出現哪些誤區,容易寫錯哪幾個字,以便在課堂教學中重點指導,但有時的生成往往是預設不到的,課堂40分鐘很難反饋。有效將信息技術融合到識字教學,能達到用時少而高效的效果。利用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當堂進行聽寫,當堂反饋,當堂鞏固,效率很高。在進行新課的識字教學后,課堂中聽寫了八個詞語,手寫或是鍵盤輸入至電腦后提交,由電腦統一進行匯總反饋,主機屏幕中會顯示每個詞語的正確率或是錯誤率,這樣教師就可以馬上進行因材施教,當堂解決學生的錯誤。如在教學《最佳路徑》一文結束后,教師設計了兩道練習題:①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事是“給人自由,任其選擇”,舉例說一說。②格羅培斯的迪斯尼樂園路徑設計為什么被評為世界最佳設計,它與法國南部農民買葡萄有什么聯系?學生當堂完成。成績優秀的學生能夠馬上寫出來,但學生差異的存在導致一些學生不會答,這時可以直接在電腦上點提示,電腦會提示幾個關鍵詞或是小提綱,幫助他們有效完成。完成答題后,學生可以點擊參考答案給自己評判并能及時改正,這就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效率,鞏固了課堂學習內容,有助于學生及時對知識點的消化與吸收,同時還兼顧了學生之間的不同差異。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及時有效互動,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3、通過多媒體教學豐富語文課堂教學形式。影視作為一種藝術,它囊括的信息量非常大,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該種資源,改善語文課堂教學環境,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高中語文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學視野,凈化他們的心靈,讓他們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的思想文化素質,從而達到高中語文教學目標。影視作品同樣也具有這樣的功能,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將其融入到語文課堂上,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堂的學習樂趣,幫助他們掌握更多的語文學習技巧。
教師通過為學生播放《一個都不能少》、《雷雨》等影視視頻,將學生從課本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讓他們充分運用自己的各項感官去學習語文,更深刻的認識人物、學習課文。影視資源作為新生的產物只要被充分的利用好,就會成為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習興趣的有力推動力,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微課的語文教學圖文并舉,視聽結合。
4、利用信息技術完成有效的課外預習。隨著年段的提升,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預習習慣是衡量一個學生是否能學好語文的重要依據。在信息技術不斷融入語文教學的背景下,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有效的語文預習,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中高年級可以開始嘗試建立班級QQ群,新課前教師將預習要求、預習重點、預習練習題設計發至QQ群中,學生根據要求自行預習。學生預習時還可以在規定的時間中進行班級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把預習內容上傳至QQ群中與同學分享。網絡上的預習資料可以說是應有盡有,了解作者生平簡介、詞語的解釋、語句的理解等都可以在預習中解決。學生在自主收集資料的過程中,逐步提高了運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包括獲取信息、生成信息等方面的素養,促使學生從多角度、多渠道獲取知識,提高了自學能力。教師還可以將文章的重點段落的朗讀音頻文件或是本課的重點資料上傳到網上供學生參考。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課程既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學習工具和方法,又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因此要重視信息技術同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在全新的教學理念下以信息技術為認知工具,實現對語文教學環節的優化,在培養小學信息技術素養的同時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珂,蒲桂琳.多媒體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利弊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0):158~159.
[2] 劉新麗.多媒體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3(04):172.
[3] 王張合.淺談多媒體下的語文教學[J].文學教育(中),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