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國
【摘要】文言文是中華古代燦爛文化的載體,文言文學習是我們學習和吸納古代文化遺產的重要渠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重視文言文教學,提高學生的文言素養,獲得基本的文言知識和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是語文學習教學的重要內容。本文就初中文言教學的現狀、問題和提高文言文教學的質量等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文言文教學;問題分析;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言文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所選篇目都是傳承多年、文質兼美的名篇,是培養學生思想情感,提升祖國語言文字和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文言文作為我國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需要得到國人的學習傳承和保護。但是初中語文課程中的文言文一直是限制學生語文水平的難點之一。初中蘇教版的教材中也有關于文言文的學習,以此來提醒學生們文言文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但當前狀態下的初中語文教學環境促使文言文的教學存在著很多問題,使學生的文言文成績越來越差,甚至產生了逆反心理。隨著國家新的教育指標頒布,人們已經意識到了文言文的重要性,并要求中學語文教師找尋新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文言文興趣。
一、中學文言文教學中存在問題分析
(一)傳統教學模式固定
根據調查了解顯示,不少初中的教師在講解文言文的過程中都會考慮到教學參考書中的指導方法,并按照參考中的要求來講解講學內容。該種教學模式不僅固定,且無法滿足當前的教育需求。教師采用該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在接受知識時處于被動的地位。教師經常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將大量的思想灌輸給學生,并且要求學生一定要記牢。學生為了不遺漏教師所教導的知識,就會在課堂當中記錄大量的筆記。該種情況下的學生所學習的只是固定知識,缺乏了自身對于文言文的理解。初中語文課程本來就比較枯燥,在該種教學模式當中,學生更加感覺到了文言文的乏味,就會對文言文的學習失去興趣。例如:蘇教版教材中《論語八則》所講解的是古代圣人所講解的做人以及學習的道理。而教師利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就會簡單的為學生介紹論語的背景,并且要求學生對該文章進行朗誦,糾正學生的讀音,然后進行簡單的講解。該種方式下,忽視了學生的思考,使學生始終缺乏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二)教學指導方法單一
教師在教導學生文言文的過程中僅僅認為朗誦最為重要。為此,教師會要求學生一遍一遍的在課堂當中朗誦文言文。但該種教學方法不僅單一,也缺乏指導作用。既然教師認為朗誦比較重要,就應該對學生提出朗誦方面的要求和指導。但事實上,大部分的教師都會忽略指導部分,而是要求學生自行練習。該種教學方式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得到糾正,一旦出現了錯誤,就會一直錯下去。例如,蘇教版語文教材中有一篇《愛蓮說》,該篇文言文主要是為了記錄情感,向學生轉達蓮花的高潔。但教師通常會要求學生分為男生和女生兩個部分進行朗誦,并且缺乏對學生朗讀節奏的指導。促使學生無法從朗誦中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
二、中學文言文教學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注重文與言
所謂的文言文,自然要突出文與言的重要性。教師首先要了解到文與言的教學定位,從而才能夠了解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所在。傳統的教師既然會采用零散的教學方法來教導學生,就會使文言文的整體出現被肢解的現象。為了轉變該種現象,避免學生對于文言文的記憶太過機械,教師應該注重文言文中的文與言。例如,在蘇教版教材當中,《桃花源記》一課,教師可以幫助學生來解讀文章的具體含義。該種幫助并不是指教師自己將整個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然后由學生對此進行記憶。而是由教師作為引導,指導學生對文章進行逐句翻譯。教師還需要對學生做出要求,要求學生能了解文言文的文本,并注重對書中注釋的理解。教師還需要督促學生進行自學,并且感悟整篇文言文的含義。
(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教學質量,首先需要培養學生對于文言文的興趣和愛好。初中的蘇教版教材當中,很多文言文雖然比較晦澀難懂,但其中的內容都與中國古代比較著名的人物相關。教師在教導學生的過程中可以抓住文言文的這一特點。例如:《花木蘭》一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來了解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并在課堂中講解花木蘭的故事。教師講解的內容能夠使學生對此產生興趣,并引發學生對于花木蘭的敬佩之情。教師能夠將文言文從學生比較陌生的內容轉化成為學生熟悉的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生也能夠轉變自身的心態,愿意接受文言文的學習。其次,教師可以利用當代比較先進的多媒體技術來向學生展示文言文的故事。為學生創設出比較真實的文言文環境。多媒體教學方法能夠使教師利用視頻以及課件的形式向學生展示文言文的畫面感,并且沖擊學生的精神世界,打動學生的心。學生也能夠在觀看文言文故事的過程中領略到當時環境的震撼。例如,教師在講解《田忌賽馬》時,可以配上一些比較雄壯激昂的音樂,以此來使文言文的故事展現得更加形象具體。最后,教師可以設計比較合理的文言文問題,引導學生對文言文進行深入的思考和解讀,感受文言文作者的情感。例如,蘇教版中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充分展現了作者當時的生活窘狀,要求教師能夠針對該項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才能夠使學生產生對文言文的興趣。
總而言之,文言文在初中的語文學習中非常重要。但要學習文言文卻非常不容易。為了能夠使初中語文中的文言文教學更加順利,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找尋合適的教學方法,并且培養學生對于文言文的興趣,從而塑造學生的文化內涵。只要教師能夠改善教學單一以及教學模式固定等相關問題,初中文言文的教學效率就一定能夠提高。
參考文獻
[1]洪珍珍.淺談中學文言文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課外語文,2015(12).
[2]拓佳燕.初中文言文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探析[J].才智,2015(29).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