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世東
摘要:發展聲樂藝術,提高演唱技術水平,使我們的聲樂藝術有一個更好的發展,是聲樂工作者,尤其是聲樂教學工作者一個重要的任務。當然,發展和提高聲樂表演藝術,需要研究和涉及的問題很多,如聲樂藝術的基本功與藝術修養問題,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的結合,通俗唱法與民族唱法的結合問題,聲樂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如何保護嗓音問題等。
關鍵詞:聲樂教學;聲”與“情”;技法運用;表演藝術
一、表演在聲樂教學中的地位
在聲樂演唱中,表演可以促進藝術想象的完成。藝術想象力是藝術創造中的一種必不可少的心理功能,它始終和形象思維、情緒情感等心理過程互相聯系,互相滲透和互相作用。情感是歌唱藝術的靈魂,是歌唱藝術的精髓,是歌唱藝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掌握好影響歌唱中情感表達的內外因素,是對歌曲進行情感處理的重要基礎,也是提高歌唱藝術水平的重要手段。這說明在聲樂教學中,表演是尤為重要的。對于聲樂表演者來說,“聲”與“情”的完美結合是非常重要的,而表演又進一步促進了演唱者聲情并茂地演唱。“聲樂藝術諸多主觀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使其在矛盾中變化,在變化中求得統一”。表演者通過藝術想象力的功能,依據作品提供的想象材料結合自己對生活的積累進行表演,讓自己在想象的環境中生活,在這種狀態中表演者通過自己真實的體驗獲得真實情感,從而把作品完美的表現出來,可以促進聲情并茂。
二、聲樂表演的藝術特性
1、聲樂表演的模仿性特征。聲樂表演的模仿性特征,指的是在聲樂表演過程中,表演者通過言語、面部表情以及音色等多個維度仿造某一個對象完成聲樂藝術作品的過程。這是聲樂表演的最初階段,在聲樂表演的模仿階段,表演者能夠通過效仿其他表演者的先進經驗,為自身的表演積累一定的基礎,為今后表演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創造有利條件。聲樂表演的模仿性特征對表演者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
2、聲樂表演的特殊性特征。聲樂表演的模仿性特征,指的是聲樂表演者自身所具備的個性化特點。尤其表現在聲樂表演者自身所固有的一種特定風格以及特殊潛能。聲樂表演的特殊性特征是聲樂表演者個性化嗓音以及個體腔體結構等條件的重要表現,是表演者自身所獨有的一個特征。
3、聲樂表演的創造性特征。聲樂表演的創造性特征,指的是聲樂表演者在對聲樂作品進行充分理解與把握的情況下,充分發揮其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對聲樂作品進行創造性再現的一個過程特征。聲樂表演藝術就是在聲樂作品創作基礎上進行的二次創作,使得原創聲樂作品在更高層次上得以充分表現。
三、培養聲樂表演中的表現力及形體表現力
聲樂表演中的表現力建立在對作品的完整認知和深刻理解基礎上,僅僅認識了曲譜、記熟了歌詞,還需要對作品的創作背景、作者生平和作品主題等方面進行研究,才能讓自己的表現力有根可循。首先要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即什么樣的條件下寫出來的歌曲,往往和曲中主人公的故事密切相關;其次要了解作者的生平,這樣可以明白作者的性格和經歷,是在怎樣的遭遇之下寫出的作品,作品中體現了什么。最后就是要把握好作品的主題,作品想要講述的是什么,有的作品不僅僅有一個主題,而是通過起承轉合、對比再現呈現出不同的意境和主題,具有一定的調性布局和曲式結構,這種脈絡和情感是演唱者必須事先了解把握好的,否則就會失去歌曲的中心。
現代歌唱表演是聽、視合一,既要有感人動聽的聲音形象,也要有優美大方的形體動作。歌唱的形體動作是輔助歌唱表演的一種手段。形體動作與歌聲一樣,要發自內心,所謂“情動于中而形于外”,就是一切歌唱的外部形體動作,都來源于內心的感受,都從作品的內容和感情出發,切忌在外形上故作姿態,無目的的亂動。形體動作只是作為歌唱的一種輔助,一定要做得恰到好處,不能喧賓奪主。形體表演也是需要訓練的,平時練唱時就要注意歌唱站立的姿勢,要端莊大方,精神充沛。可適當做一些形體訓練,使手勢、形體動作優美協調,既要有精、氣、神,又要自然放松,不能全身緊張僵硬。除了平時的形體訓練時,還應多觀摩一些優秀的歌唱舞臺演出,學習別人在表演上的長處,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面部表情主要是通過眉、眼直接來表現。如喜悅的眼神、悲傷的眼神、憤怒的眼神、慈祥的眼神等等。這些眼神主要是通過心理情緒和情感而提供的,有什么樣情緒和情感就會表現出什么樣的眼神。形體動作是為了使觀眾明白歌詞內容,控制觀眾的情緒和注意力,加深觀眾對歌曲情感的理解等。所以形體動作一定要做到恰到好處,要簡練、大方、準確。總之,形體動作越精煉,越有實際意義,表演就會更加生動感人。
四、聲樂表演中的“聲”與“情”
在數年的聲樂教學工作中,發現許多學習聲樂的學生及演員,往往只單方面注重聲音技巧的運用,忽略了在訓練中“情”的運用,以及藝術表現的運用。有許多人練起聲來呆呆板板,練聲只練聲,唱歌只唱歌,毫無生氣與朝氣,缺乏奮進的激情。聲與情,技與藝,從來都是歌唱藝術中的血肉相連的兩個部分,發聲、咬字、吐詞和內容的表達構成歌唱的整體,又是不可分割的三部分。好的歌唱不僅技巧好,更重要的是內容表達的好,比如:演唱《騎著馬兒過草原》。這首歌曲,作者根據詞意體驗草原牧民贊美家鄉美好生活與秀麗景色的奔放感情。歌頌今日的美好生活,充分表現內心歡快的幸福豪情。如果演唱者沒有到過草原,那么就可以間接從看到過的電影,圖片或其他資料中去豐富自己的想象與聯想,加深自己對草原的感受。
聲樂不僅僅是聽覺藝術,在現代社會,更是聽覺與視覺結合的藝術。歌曲寫的好,還要*歌者唱的好,才能激發觀眾的強烈共鳴:好的歌唱應當是聲音優美悅耳,感情真摯動人,語言形象準確,技法運用自如,形體動作大方,成為多種因素匯集于一體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藝術。只有聲情并茂、技藝結合,才能使歌唱達到感人的境界,產生極富感染力、沁人肺腑的藝術效果。在聲樂藝術的發展過程中,“唱聲”與“唱情”也有不同的看法,這種不同看法的存在,從一定意義上說,也是一個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相互溶化的過程。所以,在教學工作中,我主張技、藝結合,聲情并茂、以情帶聲、以聲表情、寓情于聲。因為“聲”是基本功,沒有唱“聲”之功,也無法達到唱“情”的目的,也就沒聲樂藝術。聲與情是相輔相成的。精湛的聲音技巧可以促使藝術感染力的產生,沒有“技”,也就無所謂絕妙的“藝”,沒有純熟的聲音技巧,就不可能有完美的藝術表現。對于聲樂工作者來說,“聲”與“情”、“技”與“藝”是完美的藝術結合。
五、聲樂教學中表演的教學藝術
在聲樂教學中,教師往往只單方面注重了聲音的運用,聲音技巧的運用。而忽略了在訓練中“情”的運用,以及藝術表現的運用。聲與情,技與藝,從來都是歌唱藝術中的血肉相連的兩個部分。好的歌唱不僅要技巧好,更重要的是怎樣把作者要表現的內容表演得好,做到聲情并茂地演唱。聲樂不僅僅是聽覺藝術,在現代社會,更是聽覺與視覺結合的表演藝術。歌曲寫的好,還要靠歌者唱的好,才能激發觀眾的強烈共鳴:好的歌唱應當是聲音優美悅耳,感情真摯動人,語言形象準確,技法運用自如,形體動作大方,成為多種因素匯集于一體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藝術。就是說,只有聲情并茂、技藝結合,才能使歌唱達到感人的境界,產生極富感染力、沁人肺腑的藝術效果。
當然,并不是說只有表演重要聲音技巧不重要,聲音也是不能少的的,沒有聲音技巧就談不上演唱。“演”和“唱”是“聲”與“情”的統一。沒有聲音技巧,就無從談以“聲”傳“情”。聲音技巧不是目的,但聲音(尤其是美的聲音)是傳達語言及作品內容的一種藝術形式,聲音技巧的訓練是非常必要的,聲音技巧越高,就越有演唱再創作在表演的條件,你的演唱綜合水平,就會有飛躍的提高。
在聲樂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學生歌唱技巧的培養和提高,同時亦要注重表演(形體、修養,感情、韻味)的總體藝術效果。教者應該把技、藝結合,聲情并茂、以情帶聲、以聲表情、寓情于聲。因為“聲”是基本功,沒有唱“聲”之功,也無法達到唱“情”的目的,也就沒聲樂藝術。學生的聲音需要訓練、培養,而歌唱中的情感運用和表現也同樣需要訓練和培養.只有訓練有素的演唱者,登臺時才有可能自如地表達歌曲內容的內在美,這樣才能真正把作品演唱好,達到聲情并茂的藝術境界。
歌唱情感是演唱者對自己演唱的作品所持的一種精神狀態,它是一種善于表現和激發感情的藝術,也是一種能帶給聽眾美感、給人以教化的藝術。因此,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注重訓練表演的技巧,訓練歌唱情感,發揮其在聲樂藝術中的價值,這些主要在于是否能夠充分認識到表演藝術在聲樂演唱中的重要性,能夠具有良好的扎實的演唱技法、豐富的音樂修養,就能為演唱者提供更好發展藝術才華的基礎,我們只有不斷探索和研究表演在聲樂演唱中不可或缺的地位,這樣才能使聲樂演唱水平得到不斷地提高和升華。
參考文獻
[1] 曹明明.論聲樂中的“情”[J].黃河之聲.2011(11).
[2] 王均棟.談聲樂演唱中的聲情并茂[J].大眾文藝.
[3] 徐黎鐘.聲樂教學中對學生藝術表現力的培養[J].中國音樂2013.07.
[4] 唐紅英.藝術實踐在聲樂教學中的意義和作用探析[J].大眾文藝,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