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澤進
組織創新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以發掘人的創新潛能、弘揚人的主體精神、促進人的個性和諧發展為宗旨,通過對傳統組織教育的揚棄,探索和構建一種新的教育理論與管理模式,并使之逐漸豐富和完善。由于創新作為教育的核心目標,會牽涉教育的許多方面,所以組織創新的探索與實踐將會有力地推動教育改革的深化,更好地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一、體育課程教學需組織創新
根據體育新課標的理念,體育教學組織創新要貫徹“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在我們的教學中,應有選擇地學習競技運動的項目。有些項目要進行改造和簡化,根據學生的需要大膽地創新和發展,尋求符合學生身心健康的,學生喜歡的,能激發他們興趣和積極性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如在學習體操時,如果我們只是為學會一些體操動作,那么我們的教學就是傳授動作技能,如果我們瞄準為健康而學體操,那么就是既學動作又學鍛煉方法,而且課中還要想著進行鍛煉。于是,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就隨之產生了變化。教師必須告訴學生哪些體操動作可以進行哪些肌肉的鍛煉;哪些素質的鍛煉應該用多大的運動負荷和如何安排練習間歇與休息,甚至連應補充什么營養都要教給學生。
二 教學組織創新需注重教學改革
1、關注學生智力的開發。智力就是人的認識能力和創造能力,智力是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總和。較為統一的認識是:智力是人腦功能的表現,是人的觀察、記憶、想象、思維等心理活動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人的智力發展雖然主要依靠智育來完成,但人體發育智力的器官機能卻有賴于體育活動。在教學中利用圖解觀察、練習中因勢利導,啟發學生的思維。學生的學習活動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交織在一起的復雜的心理活動。
2、關注教育因素的多樣化。第一,教學模式的多樣化。這些模式有的趨向于各種模式的綜合運用,有的趨向于師生關系,有的趨向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有的趨向于教學內容,有的趨向于教學安排,有的趨向于技能學習與學生心理發展。追求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追求從生理改造到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追求從學會到會學水平的提高。教學模式的多樣化,說明各種教學模式都有自己特定的適用范圍。
第二,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教學形式以集體教學、分段教學、循環教學、提示教學、電化教學、分組考核、小組創編隊形以及理論教學等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教師要有意識地組織多樣化的生動有趣的活動來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情感。如組織學生觀看有關錄像、電影,訪問體育明星,回顧我國體育發展史等,對陶冶學生性情、激發學生情感很有好處。
第三,教學內容多樣化。體育課程設置應由單一的普通教學課向選項課、專項提高課、保健體育課等多樣化的方向發展。未來的體育教學內容,將從“以運動技術為中心”向“以體育方法、體育動機、體育活動、體育經驗為中心”轉移。但這并不意味著對運動技術教學的否定。不過,具體的教學內容將根據社會體育的發展、學生個體的需要及學校的教學條件進行較大幅度的調整。非競技運動項目、娛樂體育項目及個人運動項目的內容比重將加大。內容的廣度將拓寬,包括理論、技術、保健、素質等方面,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內容的深度強調可接受性,突出基礎性、實用性、趣味性、科學性、人文性,以利于吸引學生主動地參加體育學習和鍛煉。
3、妥善處理幾種教學關系。創新教育倡導、鼓勵學生求異創新,強調培養學生掌握獨立地分析問題的能力,獨立地獲取解決問題的多種新途徑和方法。在體育課程教學中包含著各種要素,如教師、學生、教材、組織教法、學生生理、心理的發展以及場地器材等。這些要素之間既互相對立,又互相聯系,每一種要素的變化又都影響著其他要素的變化,影響著整個體育教學質量的變化。因此,要使體育課程教學的創新獲得最大效益,必須從整體性的觀點出發,把握住各要素之間的聯系,弄清他們相互之間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教師應把握好以下幾種關系:
第一,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關系。以學生為主體是說課堂教學應該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增強主體意識的過程,應該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發問和爭辯,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第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新型的師生關系應當是一種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為基礎的積極合作的關系,合作應當是雙向的、主動的、協調的、和諧的、不是管與被管的關系。
第三,處理好知識與身體活動的關系。體育教學的基本特性是“以身體活動為主”,這就形成了體育教學在實施時與其他知識傳授類學科不同的特殊性,因此,創新教育必須結合體育教學的特殊規律去組織教學。而在培養人格、促進學生的社會性、改善學習效果、增加運動樂趣等作用的認識和功能上應得到充分發展。
總之,要對學生進行創造力的培養,教師本身必須有創造力。因此,教師要依靠創新,發展自己、充實自己、拓寬自己、延伸自己、超越自己,要有高度的工作熱情、強烈的創造意識,要有堅忍不拔、百折不撓、頑強的意志力,這對于教師來說十分重要。倘若把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作為教育的目標,那么實現的前提就是教師的創造性工作。教師的創造性主要受自身素質――知識、經驗、智力、個性心理品質等因素的影響。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基礎,是完成跨世紀宏偉大業的保證。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我們需要進行一系列的研究與探索,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從而實現初中體育課程教學的組織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