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霞
【摘要】中職對口單招生語文基礎知識掌握不牢,甚至缺乏基本的語言素養。然而,語文是中職對口單招中的重要學科,是關系到中職生綜合素養是否提高的關鍵性問題。因此,我們要瞄準對口單招中語文學科的命題價值取向,在教學中加強語文素養教育。
【關鍵詞】中職語文;價值取向;對口單招;素養;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中職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同時加強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教育”。在近年的對口單招命題中不難發現,很多題目都發揮了試卷的導向價值,切實把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貫穿在試卷命題中。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瞄準對口單招命題價值取向,通過加強學科教學來讓學生語文素養得到提升。
一、重視文化傳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我們知道,語文試題中從來都是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如2015年江蘇試卷中第25題單選題,考查了文言文常識,以及對文言文與詩詞內容的理解;其中第五大題文言文閱讀理解,選自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作為閱讀材料。從中我們不難發現,這些材料與問題都是中國文學史上最負盛名的作家與作品,是命題人青睞的對象。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些作家作品最具經典性、可讀性、啟發性,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不僅如此,對口單招試卷命題還體現在詩歌閱讀方面。例如:15年試卷中第四大題,既考查了詩歌閱讀,同時又考查默寫內容,這幾乎與普通高考差不多。我仔細分析,這都是命題者把傳統文化經典教育滲透到試題中。在歷年的試卷中,古代時期的重要學派都是考查的重點內容,命題者的目的很明顯就是要通過這樣的考查來傳承我們的民族文化,進而提升中職生的人文素養。例如:2014年江蘇試卷中第三大題中的6個單選題,其內容既涉及先秦文學,同時又包含古代各個時期的文體內容。這樣的命題取向,對中職生人文素養的提高具有現實的意義。
二、形式力求創新,突出對基礎知識考察
縱觀我省對口單招試題,不難發現命題的原則與命題形式。那就是穩中有變,既存在相同點,也在不斷努力創新。很多命題形式既繼承了傳統,同時也力求出新。例如:前年試卷中把原來判斷詞語書寫正誤改為識別具體語句中的錯別字,這樣的命題目的是提高中職生對漢字的書寫能力,這是對學生糾錯能力的考查。其次,近年來試題中出現了詩詞鑒賞。例如:把宋詞中《清玉案·元夕》中運用什么修辭手法?以及“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的“他”,有人認為是佳人,有人認為代“愛情”,有人認為指思想。說說你的理解。尤其是第29題,要求學生揣摩全詞的內容和意境,將“東風夜放花千樹”擴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這些形式的命題不僅考察了學生語文基礎知識,同時潛移默化的滲透了對學生素養的提升。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與復習時,有必要指導學生識記名家名篇中名句、名段。通過熟悉的識記名言、名句、名段、名篇,有利于學生吸取前人思想的精華,盡管有些篇目并不是大綱中要求背誦的,但是熟悉的識記這些內容,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
三、重視能力考查,加強文學素養的培養
重視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考察是歷年對口單招語文命題的走向。我們知道,語言的變革對文學形式發展影響是深遠的。文學語言的變遷與中國現代文學發展的關系是緊密的,試卷的命題往往重點探討中國現代文學形式發展的內在根源。在閱讀部分,往往考察作者的觀點,以及文章的論證邏輯性,從而讓考生感受閱讀材料內涵的豐富性。因此,閱讀材料的選文力求使考生通過閱讀提高文學理論知識。其次,這樣的考查能較好地反應考生對文本的理解、信息的篩選與整合等方面綜合的能力。例如:在文學類的文本閱讀中,命題的材料選取了鐵凝《文學是燈》,通過對文學的形式與文學對一個民族的精神成長所起的作用,尤其在藝術形式上作者有很多獨到的追求,這給學生對散文審美能力的提高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口單招的命題通常采用主觀命題的形式,從理解能力的考查,分析與綜合能力的考查,以及文學鑒賞與評價能力的考查,最后到表達與寫作能力的考查,都體現了個性化的特征。這樣的考查,都體現了新課改的要求。
四、聯系生活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中職語文教學要針對中職生的現狀采取相應的措施。我們知道,中職生厭學情緒嚴重、普遍。這就必須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努力讓教學內容與形式實現生活化、多樣化。在教學過程中加強朗誦教學,通過各種形式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努力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直觀的、感性的具體事物,從而有利于學生的理解與內化。例如:在教學胡適的《我的母親》一課時,就策劃了一次以《感恩父母》為主體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前制作多媒體課件,把汶川地震中震撼人心的場景通過視頻的形式展現給學生。生動的視頻再現了地震中母愛與父愛的偉大、無私。這樣的場景深深地感染了學生,感恩教育得到落實。最后,讓學生表演舞蹈《感恩的心》,把這節課的主題進一步升華。每個學生都可能在此時回憶成長中的經歷,重溫了父母平時對自己的關愛。學生在獲得情感教育的同時,進一步理解課文的思想性、知識性與教育性。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深受學生與家長的歡迎,這樣活動有利于學生認識學習與生活是統一的整體。而且這樣的活動不僅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培養了能力,還潛移默化的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綜合上述,中職語文教學必須貫徹“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基本原則。隨著對口單招命題價值取向的指引,中職語文教學中必須滲透職業素養教育,不斷提升中職生的綜合素養,才能為今后的就業與創業服務。因此,作為一名中職語文教師應該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把語文素養教育滲透到平時的教學中。這樣,才能把學生培養成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彭宅芳.江蘇省對口單招語文命題對教學不良影響分析[J].成功,2014(4).
[2]蔡曉東.中職對口單招下學生的語文復習策略[J].高中生學習,2013(6).
[3]王鳳玲.職業高中語文教育的基本價值追求[J].職業教育,2015(4).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