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誠章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醫療衛生條件的提高,人口在其死亡后能供捐獻的遺體或器官日益增多。人口老齡化是全社會普遍面臨的重要問題,每年有大量老人因自然或非自然原因而死亡。眾所周知,器官供應不足是導致我國年輕人因車禍,疾病等死亡的重要原因。所以,提高我國老人人口的遺體捐獻率對于促進醫療事業的發展,實現老人的人生價值及降低年輕人群體的致死率或致殘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過群體亞文化的視角,對我國老年人的遺體捐獻有了一個清楚明白的分析,希望借此提升老人的遺體捐獻率。
關鍵詞:群體亞文化;遺體捐獻意愿;對策研究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1、國內對遺體捐獻的研究
我國遺體捐獻開展較晚,雖然在20世紀70年代就有人志愿捐獻遺體用于醫學研究和解剖學教學,但只是進入90年代后,才在南京、上海、北京以及揚州市開始大規模地接收志愿者的遺體捐獻。總體上,我國遺體捐獻呈現開展晚,發展慢的局面,但地區之間還是存在差異性。根據學者們的研究發現:遺體捐獻現在主要是集中依靠北京上海等發達城市,欠發達地區尤其是經濟落后區幾乎趨于零。比如孫福川、丘長紅的《我國遺體捐獻現狀及其制約因素的研究》中對其遺體捐獻現狀做了總述,“現在每年最終捐獻的遺體近300具左右,但這個數字離醫學教學一年需要的700具還相去甚遠”。再者,儲瑞耕的《關于遺體捐獻的思考》,“現在的人體解剖、人體器官移植等都需要大量的遺體來源,捐獻遺體與臨床醫學的用途需求缺口相當大,只達十分之一”。遺體捐獻對于社會醫療衛生的發展至關重要,我國面臨遺體捐獻欠缺的困境。
2、國外對遺體捐獻的研究
國外學術界對遺體捐獻只是停留在器官捐獻的現狀和捐獻程序層面。比如李瑞濤的《國外器官捐獻概況及對我國器官捐獻的啟示》詳細描述了國外器官捐獻的現狀,西班牙是世界上器官捐獻比例最高的國家,在器官捐獻領域,是當之無愧的領先者。“所有西班牙公民都被視為器官捐獻者,除非公民本人在生前表達了拒絕捐獻”,這是西班牙捐獻法的明文規定。美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展器官移植及移植數量最多的國家,早在1968年就出臺了《聯邦遺體捐獻法》,1984年就投票通過了《國家器官移植法》,并成立專業機構負責器官的捐獻與分配。盡管已有20多年的發展歷史,美國器官捐獻體系扔在不斷完善之中。“從2006年9月1號開始,英國針對除蘇格蘭的英國地區推出新的《人體組織法》,賦予那些在臨終前決定捐獻器官的人,堅持個人意志的權利”。
二、群體亞文化對我國老年人遺體捐獻意愿的影響
1.傳統亞文化的影響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落葉歸根”“死要全尸”等傳統思想觀念,有些老年人本來有遺體捐獻的意愿,但迫于這些觀念的影響,往往遲遲做不了決定。即使表達了此意愿,也會遭到家屬的反對。老人過世后,親屬處在悲痛之中,醫生也也不方便向家屬討論遺體捐獻的事。
2.現代亞文化的影響
(1)家庭亞文化:家庭是老人遺體捐獻的載體,很多老年人雖然有捐獻的想法,但迫于壓力還是不敢向子輩群體提及。201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黨員干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鼓勵黨員干部去世后帶頭捐獻遺體的意見。于是,一些高素質黨員干部敢于提出想法并勇于簽訂遺體捐獻承諾書,形成并保持遺體捐獻的家庭氛圍。
(2)社區亞文化:社區是老人茶余飯后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老人有交流意見,互吐心聲的需求。因此,一部分有捐獻意愿的老人通過和周圍人的分享,有時候會遭到反對,他們受到同輩群體壓力的影響而把自己的想法埋在心里。同時,由于社區內各種政策貫徹不到位,社區支持網絡的欠缺不利于形成良好的遺體捐獻氛圍。
(4)社會輿論亞文化:當前我國社會輿論總體偏向于鼓勵老年人去世后進行遺體捐獻,但據調查,仍有大部分有捐獻意愿的老人對我國的遺體捐獻體系建設持不信任態度,一方面是因為我國立法的完善,另一方面某些大眾傳媒大肆宣揚遺體買賣,地下交易之風,很多老人懷疑捐獻遺體后自己的遺體會被拿去交易,為不法分子牟取暴利,他們也不想自己的身體被“浪費”。
三、群體亞文化視角下老年人遺體捐獻對策研究
1.轉變傳統觀念,營造為國家遺體捐獻事業獻身的氛圍
我國受傳統思想及道德觀念的影響,遺體及器官捐獻率一直較低。每年我國需要大量的器官移植,數以萬計的接受者需要進行器官移植。老齡化是我國社會面臨的大的趨勢,老年人去世后為現實世界留下一雙眼睛或是一個腎臟不僅可以幫助更多的人獲得健康,也可以提升老人乃至全社會的奉獻精神,營造積極良好的氛圍,彌補國家遺體捐獻的缺口,實現人身價值。
2.維護捐獻者的知情同意權、尊重捐獻者的意志
知情同意,即捐獻者有權知道去世后遺體將用于哪些方面,有權知道遺體捐給哪些人。因此,捐獻者在簽訂了遺體捐獻書后,委托家人或律師對遺體進行監管,對不符合捐獻書使用的行為有權向法院起訴撤銷遺體捐獻承諾。維護捐獻者的知情同意權,不僅可以讓遺體得到有效利用,更能夠嚴控國家的器官買賣行為,從而維護法律的尊嚴。
3.社區鼓勵、鄰居支持的原則
很多老年人簽署了遺體捐獻書后招來社區、鄰居的冷眼旁觀,他們認為老人去世后不能歸于塵土是不詳的征兆。社區居委會要帶頭做好鼓勵工作,對這類老年人給予特殊的照顧,比如節假日補助,上門看望等。鄰居也要改變傳統落后的價值觀念的束縛,捐獻行為是一項服務社會的高品質行動,是為國家作貢獻的有益行為,是值得表揚及贊美的行為,每個人都應該尊重老年人的無私奉獻。
4.公平、公開、公正的使用遺體
害怕自己的遺體被不法分子利用甚至是買賣是很多老年人不愿捐獻遺體的重要原因。相關醫療機構接收到老年人的遺體后,要與其家屬之間簽訂相關協議,保證遺體的處理及使用是在合法的程序下進行。老人遺體器官的每項用途(醫學實驗、器官移植)都應該出示國家權威機構的認證,家屬有權過問老人遺體的具體使用情況。相關醫療機構不能為了私利及醫療聲譽對遺體進行侮辱甚至毀壞遺體。
5.建立激勵機制、適當物質報酬的發放
老年群體選擇遺體捐獻一方面是為了自我實現,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國家的遺體捐獻事業作貢獻。我國奉行的無償捐獻制,很多老年人覺得遺體捐獻僅僅只能獲得一紙承諾書,自己身后事還是未知數。因此,建立適當的鼓勵遺體捐獻的激勵機制,發放相應物質報酬,對于提高老年人的遺體捐獻熱情,激勵更多的老年人捐獻遺體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四、總結與反思
我國遺體捐獻率低,伴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很多老年人有遺體捐獻的意愿。發揮群體亞文化的作用,鼓勵更多的老年人群體捐獻遺體,不僅可以完成老年人的自我實現,而且可以緩解我國遺體器官需求緊張的現實狀況。對個人、群體、社會都是一種正能量分,我們要積極鼓勵支持此類文化的發展,以此來推動我國遺體捐獻事業邁向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儲瑞耕.《關于遺體捐獻的思考》.中共石家莊市黨校學報.2012
[2]孫福川,丘長紅,柏寧.《我國遺體捐獻現狀及其制約因素的研究》.中國醫藥學倫理.2005
[3]張安勇.《解析遺體捐獻瓶頸的成因及解決措施》.中國醫藥學倫理.2009
[4]詹東,王金德.《遺體捐獻的現實意義和人文反思》.醫學與哲學(人文科學版).2011
[5]張瑞濤.《國外器官捐獻概況及對我國器官捐獻的啟示》.教育教學論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