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弢忠
摘要:小學美術教師必須將以美育人、以美感人作為開展藝術教育活動與實施審美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學生學習的過程、環節與內容等其實也屬于審美過程,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僅能提高學生藝術修養,提高學生素質,塑造人格,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發現美、懂得美以及欣賞美的能力,使其創造美的能力得到提高。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審美素養;培養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要求必須對學生健康的審美素養與審美觀進行培養,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確保學生能夠形成對科學美、社會美、藝術美以及自然美的鑒賞力、想象力與感受力,使學生積極參與學校所組織的文化藝術活動,以此進行創造與表現美的實踐行動。小學教育中,一定要注重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培養符合我國社會發展要求,而且具有綜合能力的現代化人才。而在小學美術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并對其進行美的熏陶,另一方面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美術技能水平和審美能力。
一、審美教育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作用和意義
每個人的審美素養并非與生俱來,而是在漫長的人類演變發展過程中逐漸提升與總結出來的,而且這種審美素養在另一方面還會對人類形成一定的反作用,進一步推動社會發展,幫助人類走出無知、愚昧與貧困,并創造更多的奇跡。從原始時期打造的石斧,發展到后來三星堆青銅器,從遠古時期的金字塔,發展到后來的埃菲爾鐵塔,這些事實充分證明,在社會演變與發展的過程中,人類審美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所以,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是當今小學教育的必修課。審美能力屬于一種判斷美好事物的能力,而且也是感知理解美的能力。多種層面共同構成審美能力,其中包括審美想象力、審美感知力、審美評價力以及審美理解力等等。其中審美過程就是通過調用已有知識、記憶和經驗來體驗、感受以及分析、判斷審美對象的過程。此過程具有極為豐富的心理學背景與個性特點,而且深受美術與學校教育的影響,小學生必須擁有一個較高美術素養與穩定健全的審美心理。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并不只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同時也是學生專業素養得以形成的基礎與前提。通過美術教育所培養的高尚情操,是對學生人格與道德進行提高的必備條件。所以,審美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小學美術教育中對學生審美情趣進行培養的方法與途徑
①引導學生審美觀點的正確樹立。在生活中,我們隨處都能感受到美的存在,因此審美教育中,教師與學生必須注入情感,缺乏情感的審美根本不存在。審美活動中,情感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因此,一定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用心去鑒賞美與感受美。著名文學家陶行知曾說:“教育中,首先要重視藝術化校容?!庇纱丝梢娦@設計不僅要審美化,同時還必須做到人際關系審美化。所以,校園必須力求綠化、凈化、美化以及師生的和諧化。所設計的校園環境對學生審美視覺造成直接性刺激,外在環境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在建設校園環境時,可適當鼓勵學生參與設計,為校園美化獻一份力量。從根本上說,校園環境是對學生審美素養的培養有潛移默化作用的獨特空間。因此,校園審美設計的合理性能夠直接培養學生對美進行鑒賞的能力與水平。②走進生活,感悟自然美。俗話說,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藝術家的靈感通常都是日常生活積累所得。之所以存在美,主要是由于存在美好的事物。而優秀的自然風景也是對審美能力進行培養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要讓他們領略畫中自然風景,感悟畫中的自然美,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走進自然,這樣一方面能使學生審美情感得以激發,讓學生學會欣賞美,另一方面還能讓學生感受祖國的壯美,進而對學生審美情趣進行培養。生活中創造美,生活中處處存在美,美離不開生活,積極引導學生成為生活美的創造者,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③通過審美創造活動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審美創造是美術教育的核心,也是美術教育的目的。美術活動是具有情感形式的創造勞動,在以往的美術活動中,我們往往注重技能的訓練,看重畫面的效果,因此,我們常常會看到的是孩子色彩、線條較完美的作品,更多地關注了美術本質論的學習,忽視了活動過程中孩子的情感,漠視了孩子在活動中審美愉悅。畫畫應該是孩子內心世界的流露,真實情感的宣泄,要讓孩子帶著愉悅的情感去畫,必須要讓孩子對客體產生一種生命的自我發現,有一種深刻的審美體驗,這是藝術活動的核心。于是,我們把藝術創造活動引入美術活動中,并以美術為切入點,發展音樂、美術、文學藝術中共同的審美要素,按創造的原理加以溝通,提高多種心理功能的協調作用,以不同的藝術形式使小學生獲得美的熏陶,推動小學生審美聯想和創造。藝術創造活動給予了小學生深刻的審美體驗,藝術的核心是審美,審美作為人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是以體驗的形式存在的。美術課教學中的室內外寫生、社會實踐等,正是以培養學生觀察力和想象力為主要教學目的的。運用科學、合理、趣味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激發起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表現欲望和創作的沖動。教師應充分利用美術學科的優勢,在課堂教學及其他活動中引導學生觀察社會和自然現象。要引導學生培養一雙畫家的眼睛,善于觀察、準確觀察和敏銳觀察,提高創造想象能力。培養學生發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水平。
總之,綜上所述,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素養的培養是為小學生精神世界里充盈美的感覺,以達到美化小學生心靈、行為、語言、體態全面和諧發展的目的,提高小學生的道德與智慧。小學作為培養人才的搖籃,是他們形成審美能力的主要載體,因此廣大美術教師應該對小學美術課堂的審美教育加以重視,以促進小學生審美能力提高。
參考文獻
[1] 高健.怎樣培養小學生的審美素養[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20).
[2] 黃學寧.構建有文化的美術課堂.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J].時代報告:下半月,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