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龍
[摘 要]為滿足學生學習語文的心理需要,教師就應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采用多種教法,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推動學生主動投入到各種活動中去。只有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賦予語文教學以生命力,語文教學才能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活”起來
在工作時,常常聽到有的老師下課回到辦公室重重地把教案扔到辦公桌上氣憤地說:“這節(jié)課學生死氣沉沉!”但也常常聽到有的老師說:“這節(jié)課學生表現(xiàn)非常活躍!”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把死氣沉沉的課堂活躍起來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人積極認識事物或關心活動的心理傾向,是人學習活動的動力機制.正是因為這樣很多教育家都相當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引發(fā)和利用.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認為“好學”對教育非常重要。20世紀初的很多權威學者也說過:興趣是個水閘門;興趣是教育過程必須借助的“保險絲”;興趣是兒童成長的“指示器”。可見,培養(yǎng)興趣是多么的重要!
引發(fā)興趣的手段是多方面的,可以通過教師語言進行描繪、敘述創(chuàng)設情境;也可以通過教學硬件讓學生欣賞畫面創(chuàng)設情境;還可以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直觀想像創(chuàng)設情境等。如,講《黃山奇石》一課,我上課出示課件展示黃山風景區(qū)的畫面,請學生說出黃山的特點.然后展示黃山的奇石畫面,請同學們簡單概括出黃山的特點:石頭的名字怪、形狀怪。接著提問學生:“你們看見過黃山嗎,想不想去看黃山呢?黃山的奇石是怎樣的呢?”這時,同學們爭先恐后地回答:“我要去”、“我想看奇石”、“我已經去過了”等等。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把孩子們的興趣激發(fā)起來,使孩子產生了觀察黃山奇石的欲望。孩子有了興趣,進入了狀況就有了學習的欲望,就能達到學習的目的。
二、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
長期以來,課堂教學表現(xiàn)為教師的權威高于一切,對學生要求太嚴太死,課堂氣氛死氣沉沉,缺乏生命活力,致使學生依賴性強,學習效益低下,所以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是每一個教師應該做到的。它可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情感和動機,協(xié)調師生之間的關系,形成強大的合力,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導向和促進作用。教師要巧妙利用課堂上隨機出現(xiàn)的情境變化,注重學生的情感交流,以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用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相信學生,適時調整活動內容與教學策略。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了解學生不同層次的需要,了解他們的愿望、意見、迫求。學生的需要就是教師的需要。只有把情感因素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教育,愿意學習。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及時把教師的教育任務和教育設想整合進去。另外,教師說話態(tài)度要和藹,聲音要動聽,給孩子親切感。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欲望,從而營造和諧向上的課堂氛圍。
三、留給學生學習的空間
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打破了教師滿堂灌的舊的教學方式,許多教師都加快了轉變教學觀念的步伐,以適應課改的潮流。然而,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束縛,仍還有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扮演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角色。雖然,教學觀念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僅需要鍥而不舍地向舊觀念挑戰(zhàn)的勇氣和決心,同時還需要為新觀念及時補充新鮮的血液.只有這樣,新舊觀念才能換位。所以,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到學生中去。
教師在課堂上應給學生自由支配、自由發(fā)揮的空間,還給學生學習的主動權。要給學生學習的空間,必須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力,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根據(jù)問題,有目的地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探究問題,合作交流,提出自己的觀點。
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四、將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放在整個教學活動的核心位置。
杜威曾說:“細心檢查一下正規(guī)教育中永遠成功的教學方法,無論是算術、閱讀、地理、物理或外國語的教學,都將會表明這種教學方法之所以有效,全靠它們返回到校外日常生活中引起學生思維的情境。”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通過創(chuàng)設與學生在校外及日常生活中相似的情境,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思維的開始階段就是經驗”,教師根據(jù)特定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與學生日常生活經驗相似的情境,就能夠引起學生有效的反應,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讓學生在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解放思想,放飛想象力,從而提升和拓展自己的思維能力
五、善于賞識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
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難免會有困難、差錯、失誤,尤其是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如何對待很重要,冷淡、責怪、不適當?shù)呐u往往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而一旦喪失自信心,那么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當然對語文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趣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習困難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取成功,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這一部分課堂上的弱勢群體動起來,使課堂真真實實地活起來。如何有效提高弱勢群體的學習積極性呢?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分層教學,即經常讓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一些很淺顯的、在書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基本題和練習作業(yè),如果答對了、做對了或者答對了、做對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揚,表揚他進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訓練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學習困生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取點滴的長進,體驗成功的快樂。
總之,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在教育過程中總結經驗得出,應改變原有的"填鴨"、"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對于處于基礎起步階段的小學生而言,應該使課堂教學"活"起來,調動學習興趣,變"要學"為"想學",力求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激發(fā)出小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在理解的基礎上學好語文。課堂教學的成功,不在于單純的知識傳輸,而是在于教學者貫穿在課堂教學中的激勵鼓舞與誘發(fā)喚醒。通過情感激勵來誘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參考文獻:
[1]陳如興.讓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J].科學咨詢,2012(3):83.
[2]袁振華.信息技術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起來[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2(3):89-90.
[3]王興洪.讓語文教學“活”起來[J].神州旬刊,2012(1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