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鑫
摘要:本文針對農村金融發展的現狀而言,建議增加農村金融服務網點的分布密度,政府需要加大對農村金融人力資源等各方面的投入,合理配置金融貸款業務,不斷完善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關鍵詞:農村金融服務;發展現狀;發展對策
一、我國農村金融服務的現狀分析
(一)農村金融服務網點數量分析
農村金融服務機構主要包括有農村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以及其他農村商業銀行。通過近幾年對全國各地的農村金融服務網點數量的調查顯示,各省之間的農村金融服務機構數量相差較大,網點分布不均勻,而造成這種差異化的原因主要在于:
1.人口差異。例如調查顯示在四川和西藏兩個地區,農村金融服務機構數量就存在明顯的差距,導致數量差距嚴重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人口上的差異,四川省的人口數量絕對大于西藏的人口數量,而且一些省市由于不同地區的人口差異也會產生營業網點數量的不同。
2.地域差異。我國幅員遼闊,地形也各不相同,例如在西藏地區屬于高寒之地,由于地形的影響,農村分布的比較稀松,因此建立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的難度相對較大。而平原地區建設的難度就較小,這也造成了不同地域金融機構數量不一的現象。除此之外,還存在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差異影響,東部地區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因此其農村金融機構建設數量也教西部地區多。
3.經濟差異。根據數據顯示,在南方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農村經濟發展速度也比經濟落后地區發展快,因此經濟落后地區的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發展受到限制,沒有經濟發達地區農村金融發展速度快,數量多。
4.文化素質差異。由于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情況各有不同,人們對于一些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也存在著差異,由于服務群體的文化素質的差異使得農村金融機構在文化素質相對較高的地區能夠更加快速的成長,因此其發展數量也相應較多。
(二)農村金融機構從業人員數量分析
從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網點數量就可以看出,經濟發展速度不一的各省份在農村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的投入數量上也會存在差異。根據調查顯示,從業人員數量最多的是四川省,而最少的則是天津。從業人員數量決定了農村金融服務機構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人員的素質高低也是受到受教育程度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但是像西藏地區的從業人員數量還大于天津,這反映出從業人員數量還會受到地域從業人員素質和學歷等其它因素的影響。
(三)農村金融機構貸款規模分析
農村金融機構貸款規模可以體現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需求程度以及對金融服務的滿意程度。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各省市農村在金融貸款方面的規模在逐漸上升并沒有下降的跡象,這種現象意味著農村農民對資金的需求量在不斷增加,同時也反映了農村金融機構服務開展的深度和廣度。
二、加快我國農村金融服務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大力推進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建立
為了更好的促進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的建設發展,就要根據農村經濟實際發展的需要,不斷增設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增加機構的覆蓋密度以及服務效率的提升。首先是要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的密度,根據調查顯示,城市金融發展的程度會影響到周邊城鎮地區金融發展服務,因此為了加快農村金融服務的發展可以走城市帶動農村的路線,加快城市金融服務數量。其次就是區別對待農村金融服務地域差異。不同地域的農村經濟發展特點不一樣,,因此需要針對地域的差異性有針對性的進行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發展,研究適合地區發展的金融服務機構模式。
(二)加大農村金融人力資源投入
農村金融服務的發展離不開從業人員的素質和工作質量,投入的從業人員素質的高低以及數量的多少都會直接影響到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的發展。針對人力資源方面的問題,國家首先需要提高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加大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其專業職能素質,保障農村金融服務機構職工隊伍的質量和穩定。其次增加農村金融從業人員的密度,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的從業人員數量反映了該地區金融經濟發展情況,雖然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各地區的從業人員數量在逐年上升,但是根據各地區的上升幅度比較還是可以看出不同地區的差異性明顯,因此需要針對各地區經濟發展狀況,讓發展較快地區帶動發展較慢地區前行,加強地方政府對農村金融從業人員進行整合和編配。
(三)合理配置農村金融存貸款業務
建立保障農村存貸資金良性循環機制的前提就是要合理配置農村金融業務的存貸款業務。首先需要構建資金循環的財政投入機制,當前農村金融的主要資金來源是政府的財政支出,因此政府做好財政調控手段有利于合理確定資金投入方向和重點,保障農村經濟的發展。其次就是構建資金循環的信貸投入機制,信貸業務在整個農村金融體系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國家通過強化農業政策性銀行的職能作用加強三農的支持力度,保障農村金融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最后就是構建資金循環的導向激勵機制,農村目前的資金來源比較單一,完全依靠政府的投入,但是政府的資金畢竟有限,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農村資金匱乏現象就熬構建良好的激勵機制,引導商業金融等其它社會性資金流入農村,保障農村經濟的發展。
(四)加強農村金融精準扶貧,助推三農發展
三農一直以來都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在發展三農過程中充分發揮農村金融“小、快、活”的優勢,全力為其提供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并實施“小微+農戶”扶貧工程,為龍頭企業帶動農戶脫貧鋪平道路。
參考文獻:
[1]熊德平,余新平,熊皛白.中國農村金融效率與農產品對外貿易——基于1982–2009年數據的協整檢驗和格蘭杰因果分析[J].中國軟科學,2011(10).
[2]張偉.現代農村金融理論及我國農村金融制度模式的演進探索[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