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豐
摘要:作文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作文在考試中占據較大的篇幅,是衡量學生語文成績的重要部分,小學生由于基礎認知淺薄,在作文中經常體現出力不從心,諸多學生的作文內容千篇一律,讀之索然無味,我們教學中,不僅要從學生的視角分析問題,幫助學生掃清寫作的障礙,同時還應強化自我的反思,以推陳出新的高效教學形式,更替傳統作文的教學理念,融入素質教育的指南,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導入作文教學中的興趣內容,吸引學生的創作參與,并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潛能,讓靈感如源源活水一般涌現。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創新
引言: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在作文的表達中,缺乏有關的詞匯累積,難以利用契合情境的詞語抒發自己的見解,在作文構思中,缺乏社會的認知能力,作文中的情感抒發難以引發讀者的心靈共鳴,種種情況下,教師應打破封閉的課堂制約,引領學生走進更加廣闊的情境空間中, 結合日常的生活感悟延伸思維,大膽的進行思維的遷移,整合語文的文學智慧,彰顯內心的真情實感,改變以往集中化、單一化的教學模式,結合學生的作文寫作問題,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通過作文教學的不斷創新強化學生的文學素養。
一、融入童真趣味
學生的認知淺薄、社會閱讀少,這些都是作文創作中的劣勢,但通過不同的視角進行分析,學生正是由于沒有被社會上的“濁氣”感染,才能夠自帶“明朗”,在作文中教師沒有必要固化寫作的模式,讓學生一板一眼的進行思考,反而應預留空間,允許學生能夠暢所欲言的闡述真實的想法,學生原本一些不敢出現在作文中的語句,擔心不正規的作文表達,逐漸的借助自由的寫作平臺得到揮灑,教師會發現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1。例如:寫“雨天”有關的天氣文章時,學生在作文中這樣寫道:“小雨滴噼噼啪啪的打在窗戶上,仿佛在對我說:不要念書啦,我們一起出來玩吧……”多么富有生氣的情境畫面啊,然而傳統的寫作中,教師并不認可學生的這種自由表達內容,認為學生上課期間有想要出去玩的想法是不對的,一味的打擊學生,長此以往,學生難以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真實的情緒,滿篇都是謊話、廢話,出現了千篇一律的現象。教學的創新理念下,教師應允許學生展示自己的童真童趣,也讓學生消弭對寫作的膩煩情緒。例如:寫“爸爸媽媽”時,學生大多都是說明一些實例,然后表達對爸爸媽媽的愛與感恩,通篇內容雖然大同小異,但教師已經司空見慣了,此時有位學生表述了不同的觀點:“我的媽媽有很多的缺點……希望媽媽看到這篇文章不會打我。”整篇內容雖然說了很多媽媽的缺點,并無贊美的語句,但顯而易見家庭的氛圍十分和諧,整篇內容都詼諧逗趣,讀者很容易被這種真實的場景吸引,由此及彼的觸動心理的情感,雖然該生并沒有以:“媽媽我愛你”這樣常見的結尾抒發情感,但一句:“希望媽媽看到這篇文章不會打我?!弊匀欢坏牧髀┏隽四缸又g平等、尊重等互動模式,這樣的文章更加珍貴、真實,正是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才能夠“大膽直言”,獨辟蹊徑寫出不一樣的精彩2。
二、靈活吸取取營養
寫作必然要累積文字詞匯,掌握句式、句型,并通過小學常見的比喻、排比、擬人等方式為文章增光添彩,整個過程需要循序漸進,并非一日之功3,傳統作文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寫摘抄筆記、寫日記等,學生機械化的完成任務,對作文的幫助并不大,教師可定期開創文學活動,潛移默化的指引學生汲取文學營養。例如:周一的時候進行分組,告知學生周五語文課上以“春天”為主題進行游戲闖關,并不安排任務,學生自然的會在課后集合起來一同收集有關春天的詞語、詩歌、文章等,周五的時候學生們已經蓄勢待發,教師從簡單的問題開始,背誦詩歌的上半句,讓學生對答下半句,逐漸的開放課堂游戲模式,讓小組之間互相出題,最后選出小組的代表,每人現場口表達一段有關春天的情境,學生之間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大家都卯足了勁去競爭,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得學生在愉快又自由的環境下,掌握了更多的文學內容。
三、細致觀察貼近自然
學生在寫作中,內容枯燥無味、描寫粗枝大葉,多是日常的觀察較少,臨時抱佛腳無寫作思路引起的,教師可指引學生強化對日常的觀察,結合家庭、校園等場景,走進自然空間,為激發作文的靈感提供契機。例如:以描寫情境的文章為命題時,教師可帶領學生去觀察校園,或者利用多媒體展示校園情境,通過“找不同”等游戲形式,學生直觀的看到四季的變化、花草樹木的更替、小蟲子的體態等,這些多彩的情境映入眼簾,學生寫作時自然文思泉涌了4。再比如:描寫故事類的文章,題目為“我印象深刻的一個人”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展示不同的職業情境,環衛工人凌晨打掃街道、交警曝光在太陽下指揮、教師夜半伏案批改等,誘發學生的聯想與回憶,讓學生調動自己的經歷故事,回想自己是否與這些人有過接觸,那么記憶中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主人公又是誰呢?課堂上不是對學生放任自流,而是結合命題的元素延伸情境的展示,激發學生的思維跳躍,觸動學生的創意靈感。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針對作文的創新教學,可采取多樣化的模式,以童真的導入、日常的觀察回顧、知識的累積分享等,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朱一明.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途徑探析[J]. 作文成功之路下, 2016(4):5-5.
[2]張桂玲. 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策略[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6(26):88-89.
[3]胡培培. 關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創新途徑的探析[J]. 課程教育研究, 2015(35):78-79.
[4]吳亞群.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途徑與思考研究[J]. 新課程中, 2017(44):75-76.
熊晶
摘要: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得到了思維能力和想象力的鍛煉,可以把內心的情感抒發出來,進行語文綜合能力的綜合運用。但當前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問題還很多,學生的作文水平不高,對此需要教師進行教學方法上的創新,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生活,做到舉一反三,堅持寫日記,優化作文評價,還可以組織學生體驗生活,這都有助于改善當前作文教學中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教學方法;創新
一、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分析
1.教學模式問題
教師大篇幅理論性的教育,使得寫作教學嚴重脫離生活實際,學生對枯燥的理論知識及陌生的寫作課程產生了非常嚴重的抵觸心理,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根本無法了解寫作的意義,也體會不到寫作的樂趣,嚴重制約能力的發展。
2.學生缺乏實際體驗
在初級習作教學階段,學生所進行的寫作訓練基本都是記敘文,其中也會有少量說明文。那么教師首先應該幫助學生掌握敘事性文字的寫作特點和要求,記敘文要講究真情實感,學生只有親身感受到事件的情況,才能夠形象、生動地進行描寫,但是目前我國很多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并沒有關注學生在這方面的體驗,大部分的寫作練習都是為了應付考試,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死記硬背。
3.作文模式化嚴重
雖然說在初級寫作階段學生進行佳文段落的背誦,對于寫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幫助,但如果過于機械化、模式化,結果就是學生的文章脫離實際。教師應該明確一點,合理的借鑒和背誦要建立在與實際相符的基礎上,要秉持適度原則。教師一旦采取了錯誤的教學方式,學生必然會在開始就建立錯誤的寫作觀念,認為寫作就是背誦,就是抄襲,完全不懂得如何聯系生活,如何運用情感寫作,從而產生很壞的影響[1]。
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途徑
1.結合實際生活,激發興趣
小學作文教學必須求新、求變,但是所謂“萬變不離其宗”,教學方法不管如何變化,都不能夠脫離生活實際這條主線。小學階段的寫作類型以記敘文為主,記敘文的特點就是真情實感,學生寫作要符合邏輯,要融入情感,不能夠架空在生活實際之上?;谶@個根本,教師可以運用生活體驗法、情境創建法開展教學,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感受生活的美妙,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釋放,思路會更開闊,對于寫作也會更加熱愛[2]。比如可以和學生開展郊游活動,活動中帶領學生觀賞花朵和蜜蜂,然后回到課堂上,教師將蜜蜂采蜜的過程用說明文或者是記敘文的方式描繪出來,再讀給學生聽,讓學生了解如何進行文章閱讀賞析,了解寫作的脈絡,這樣就打破了以往枯燥的教學模式,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2.舉一反三,釋放情感
寫作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情感的注入。在作文創新過程中,教師應該從情感這個角度入手,通過小組合作、朗讀比賽等方式,激發學生參與熱情,讓他們能夠從寫作中獲得樂趣,并了解到情感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聯想能力[3]。例如在《我的家鄉》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舉一反三,先進行《我的校園》這個題目的描寫,學生對于自己的學校都非常熟悉,能夠寫的內容也會更多。教師要求學生認真感受和思考,將自己對學校印象最深刻的內容作為重點寫作段落,融入真實感受,這樣的文章會更具感染力。最后教師通過朗讀比賽的形勢,讓學生將自己的文章朗讀出來,以投票為準,哪個學生票數最多,哪個學生就會得到獎勵,既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3.堅持寫日記,給予中肯的評價
小學階段學寫日記也是寫作教學的一部分,學生通過寫日記,記錄生活中的一點一滴,記錄自己的喜怒哀樂,這是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雖然寫作教學需要不斷創新,但是記錄日記這個教學內容應該給予保留。教師鼓勵學生寫日記,定期進行評閱,中肯的評價,而不是簡單的一個“閱”字。學生在日記這個小天地里與教師交流,感受到課堂之外教師給予他們的鼓勵和關懷,對于學習和寫作的信心會更強,久而久之也會養成“記錄”的好習慣。他們不僅會記錄自己的心情,而且會將好的文字和自己的體會統統記錄下來,這樣積少成多,學生的詞匯量會不斷增加,寫作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4.體驗實際生活,產生真實情感
依據新課標要求,作文教學要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這就表明了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就應該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進行教學,這樣學生就不會總是覺得才思枯竭,他們不但可以順利地完成寫作任務,還可以在描寫實際情境的時候流露真情實感。生活就是創作最好的源泉,而小學生的生活內容都比較豐富,小學語文作文教師應該合理利用這一優勢,鼓勵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創作,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為自己增加寫作素材,豐富作文內容和思想,從而促進寫作質量的有效提高[4]。例如對于作文題目“我最難忘的一件事”,就可以引導學生去聯系生活,可以是做家務、旅游,可以是一次商店購物、一個游戲等等,把這些感受運用文字寫出來,就會有話可說。
參考文獻:
[1]胡培培 . 關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創新途徑的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5(35):78-79.
[2]劉新華 .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思考[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5(04):123.
[3]劉慧敏 .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J].中國高新區,2017(01):85-86.
[4]張宇佳 .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途徑探析[J].課外語文:下,201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