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婷婷
摘要:小學時期的教育是基礎,對學生以后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實現有效教學目標,不斷開拓教學途徑,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組織個性化的教學活動,從新的角度、新的層面出發,引入趣味創新元素,帶入特色生活材料,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探究習慣,這是教師必須完成的一項任務,也是英語教學工作走向更大成功的關鍵所在,更是基礎教育現代化進程持續加快的有力保障。本文針對小學英語有效教學途徑做出了嘗試與探索,希望能為其他教師教學思路的多元化轉變提供可行性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英語;有效教學;相關途徑;嘗試思考;探究
引言:小學生對新鮮事物總是充滿了好奇心,但是學習經驗不足,生活閱歷不甚豐富,所以遇到困難、復雜問題常常表現的十分迷茫,脫離教師引導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探究積極性偏低、缺乏自學熱情等情況。鑒于此,英語教師就要運用有效教學方式,展開有效教學指導,通過教學內容的補充與授課形式的變換,啟發其思維的創新力與想象力,鼓勵學生自主分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最終圓滿完成學習任務,彰顯人生最高價值。當然,實現了英語有效教學途徑的多樣化探索,對于學生今后的進步與發展而言也是非常有利的。
一、積極開展游戲活動
小學生都具有很強的游戲心理,將游戲活動引入課堂教學,可以更好的實現有效教學計劃。一名優秀的英語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調整課堂的引導方向,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成長動態,了解學生的內心需求,要積極開展游戲互動,煥發課堂新的活力。這樣,既能讓學生在思考中進步、進步中成長、成長中成才,還能減輕自身的教學負擔,構建起和諧的師生關系,達到一舉多得的目的,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學生切實感知到學習的最大樂趣,有助于英語教學工作順勢迎來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1]。如在教學“1-12”的英語數字和“It's…”這個句型的時候,筆者設計了以下游戲活動:選出十二名學生扮演時鐘的刻度,通過圍成一圈來扮演一個時鐘,再找一名學生扮演時針,然后教師和其他學生說現在幾點,扮演時針的學生一邊要轉到時針表示的正確點數,一邊要用英語回答:“It's one…”比如,學生說現在2點了,這位學生就要轉到2點鐘的位置,并且回答:“It's two…”。學生說現在3點了,這位學生就要轉到2點鐘的位置,并且回答:“It's three…”。學生說現在4點了,這位學生就要轉到4點鐘的位置,并且回答:“It's four…”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句型掌握的熟練程度,還能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另外,我們要注意游戲本身難度要在學生能力范圍之內,力求簡單容易,操作方便,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思維難度,可以起到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
二、考慮學生接受心理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有的教學設計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只有學生愿意學習,喜歡表達,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才能掌握教學內容,達到教學效果,才會高效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小學生處在特殊的年齡階段,他們的心理世界和感知方式不同于成人,很多的想法在成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這是他們童真的表現,也是可愛之處。小學英語教學提高有效性,一定要從他們的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的想法,理解他們的心理,滿足他們的需求。選取貼近他們生活和心理的學習素材和教學方法,讓教學內容、方法和模式符合他們的心理,能夠深入他們的內心。如學習pen 、pencil、 pencil-case 等詞匯的時候,教師可以編成打油詩或者順口溜“鋼筆pen,pencil短,ruler尺子長又長,eraser橡皮香又香,蠟筆crayon畫樓房”。這樣的打油詩學生非常喜歡,他們讀起來朗朗上口,能夠輕而易舉記住這些單詞,又能通過比較記住一些形近詞匯,還能通過想象記住一些單詞,鍛煉他們的比較和想象能力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單詞記憶效果。
三、努力進行情景教學
新編教材的特點是圖文并茂、形象生動并且與生活實際聯系密切。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相應的直觀教具、動作表演、卡片、掛圖、實物等,隨時隨地地取材或根據課文的內容創設語言環境,并盡量多使用英語,逐步過渡到用英語進行課堂教學,使學生置身于一個英語的環境中[2]。再者,有意創設的語言環境,形象直觀、生動活潑,也有助于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引起學習的興趣;視聽結合也便于加深學生的初學印象,強化記憶。如在教小學英語第一冊時,我告訴他們,熟人或朋友見面打招呼時,常這樣表達:
A:Hello!How are you?
B:Fine, thank you .And you?
A:Im fine , too.
這一問候格式也要適時適地的來用。設想兩個人騎著車相對而行,且沒有必要下車交談時,就不該照搬這種近十秒才能完成的問候形式,僅說“Hello”或者簡單的問候“Hi”,甚至微笑著點頭致意就行了。為了更形象些我讓兩個學生在課堂上表演騎車并表演了全部問候語的場面,一邊擦身而過,一邊回頭完成問候的樣子,使得學生們在笑聲中領會其意。
四、適度評價助推教學
評價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積極適度的評價可以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可以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從而為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3]。以前我的課堂充滿以下評價:Yes!Good!Wonderful!Great!等。經過不斷的反思與調整,我試用了榮譽激勵性評價方式,如畫五角星、獎紅花、粘貼紙、蓋印章、贈送小禮品、發表揚信等。經此我發現,孩子們對于學習更加有動力了,課堂因此煥發生機,課改成效倍加顯著。
結語
總而言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施有效教學是完成小學英語教學目標,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廣大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全體、全面、全程關注每位學生,優化各個教學環節,以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田少平.淺議小學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J].湖北教育(教學版),2015(04)228-229.
[2]佟喜珍.淺談在新課程標準下對英語教與學的認識[J].承德職業學院學報,2016(03)89-90.
[3]王永輝.小學英語課堂活動設計例談[J].才智,2016(13)44-45.
何華丁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開展,小學英語的教學質量被人廣泛關注,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上進行有效的創新和完善,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因此,教師必須及時的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靈活的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提升英語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并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加強對學生的互動交流,為學生打造高效的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小學英語的有效發展。本文就小學英語有效教學途徑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途徑;嘗試與探索
引言:
小學英語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一直都在小學教育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小學英語教學質量愈發的重視。小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聽力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英語寫作能力等實踐應用能力。但受到學生的年齡認知水平以及性格特點等因素的限制,英語教學中存在著學生缺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教學方式單一、缺少良好的師生互動教學關系構建等問題,限制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不斷提高對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視程度,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不斷將教學策略予以改進,使英語課堂呈現出富有生機的面貌,進而激發學生對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是提升英語教學水平的重要舉措。
一、當前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氣氛沉悶
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舊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即英語知識的灌輸以及單純的背誦記憶和教師檢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處于絕對支配的地位,課堂學習氛圍十分沉悶枯燥,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2、學生缺乏學習興趣,課堂效果不理想
小學正是學生思維活躍和性格脫跳的年齡階段,很難在枯燥乏味的課堂學習環境中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精神狀態,對于英語知識的學習學生極易產生抵觸和厭惡的心理,導致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嚴重降低了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1]。
3、師生之間存在距離感,缺乏互動交流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互動教學關系的構建,學生缺乏和教師的溝通交流,容易產生對英語學習的抵觸心理,且在教學實踐中嚴重阻礙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這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意識和習慣,限制了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對此,需要教師及時的轉變教學理念,注重良好師生互動教學關系的構建,增強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二、小學英語有效教學途徑
1、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構建民主師生關系
在以往的英語學習活動中,學生都是跟著教師思路走,沒有自己的主見,即使有些學生有見解也不敢表達,所以導致課堂氛圍壓抑,教學枯燥乏味,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扼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2]。因此,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要努力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構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給學生提供自由表達和自由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才能,展示自己的個性,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我們可以開展競技類活動和游戲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實現寓教于樂,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去創造,發揮學生的主體優勢,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自發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享受英語學習帶來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動力。例如:在教學“This is my mother”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全家福的照片,讓學生對照片中任務進行詢問:“Who is this?”“He is my father.”“Who is that woman?”“She is my grandmother.”使學生能更加輕松的對知識進行理解和學習,進而加深學生的印象,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小組練習,團隊合作
小組合作模式是新課改后才逐漸流行起來的一類教學模式,一般通過三四個人組建的小組之間的合作,協同完成問題或教學課題目標。在團隊模式中孩子可以學到互幫互助,同學交流的技巧,同時個人榮譽感上升到團隊榮譽感也會對個人產生督促作用[3]。在增強學生綜合素質的時候也潛移默化的鍛煉了孩子的責任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自學能力。在小學英語教材中還有這樣兩個句式“I like……”和“Who is……”,在進行這兩個句式的教學的時候就可以深刻考慮到小組分組合作教學模式,讓孩子將自己喜歡的東西,自己的家人在一張白紙上畫下來然后互相交流,既可以一問一答,也可以最后通過小組間的演講競賽模式鍛煉學生的演講口才和英語句式掌握能力。
3、聯系學生現實生活,開展生活化英語教學
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能夠從生活中學習英語,將英語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更好地感知英語的價值。生活化教學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表達熱情,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充分投入,積極參與,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習效果[4]。英語是一門很好的生活化語言,能夠從現實生活中應用英語,在自然狀態下感知英語詞匯,表達交流,培養他們的英語素養,鍛煉綜合交際能力。每個生活場景、每個生活環節,都可以學習和應用英語,給學生設置一定的生活化英語作業,鍛煉他們的英語應用能力。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現在的小學生身邊的人基本上都能說幾句英語,和小學生進行表達交流綽綽有余。比如,和自己的父母進行簡單的日常生活口語交流,掌握基本的口語和常見句式,學生用英語打招呼,能夠從生活中記住更多的詞匯。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教師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進行有效的創新和完善,堅持以學生為本,有針對性的制定教學計劃,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王丙芬,溫貴田.淺談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26):109-110
[2] 張瑞華.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6(26):142-143
[3] 鄭野.新課標背景下關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03):239-240
[4] 張琦.小學英語有效教學途徑的幾點嘗試與探索[J].學周刊,2016(08):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