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蓮輝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一直是令教師和學生感到頭疼的問題,究其原因就是學生對寫作缺乏興趣,日常生活中缺乏對寫作素材的積累,導致進行寫作時不知如何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寫出的文章空洞乏味,使學生逐漸失去寫作的信心,嚴重影響了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發展。對此,教師要及時的轉變教學理念,并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能靈活的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進而幫助學生樹立寫作自信心,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寫作熱情,引導學生開展有效的閱讀,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大膽的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狀分析;解決策略
引言:
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和深入,社會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學語文老師在給學生進行講課的時候,要關注學生的各個方面,讓學生的發展變得更加的均衡,因此,語文作文作為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也需要老師加大關注的力度,順應新課改的趨勢,思考出正確的教學措施,來讓學生們的學習有效性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就當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并就解決策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過與各位進行分享,希望能夠給各位帶來一些幫助和參考。
一、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狀
1、寫作內容較為空洞
小學生基于他們的自身特點,缺少必要的社會閱歷,并且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同大人相比較,存在著明顯的差異[1],所以,小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許多學生不知道應該寫什么樣的話題,他們在面對題目的時候很難把自己的真實想法以及觀點完全的表達出來,這就造成了小學生們寫的文章大多數情況下都略微空洞乏味,難以吸引讀者們的閱讀興趣。
2、缺乏語文知識積累
老師在對學生們進行作文教學的過程中,都會給學生們強調“我手寫我心”,鼓勵學生們把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完全的抒發和表達出來,借此來讓文章更加生動和充滿感情。但是在實際的寫作過程中,由于小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儲備總量十分的有限,對于那些華麗的辭藻,學生們不能夠很好的進行運用,比如,學生們在表達開心的時候,只會用“我開心地笑了”“我非常高興”“我今天過得很開心”等,而不能夠靈活地選擇表達方式和表達內容,致使作文水平較低。這就導致學生們在寫文章的時候會遭受很大的心理壓力,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心理負擔,嚴重的情況下還會讓學生們對于寫作產生恐懼的想法,給學生們的學習造成巨大的負面效應。
3、教師不注重作文與生活的聯系
在老師對學生進行作文授課的時候,很多的老師為了讓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大量的寫作技巧,通常情況下都會要求學生們使用已經成型的作文模板,讓學生們進行套用,但是這些老師沒有充分的意識到這些寫作模板由于與學生們的實際生活存在著很大的距離,不能夠有效的激發出學生們的寫作靈感,進而使得學生們的寫作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2]。
二、小學語文習作的教學策略分析
1、聯系生活實際,觀察生活現象
在小學的作文寫作中,更加注意生活化趨勢。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教師的引導作用十分重要,教師在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師要選擇適合小學生年齡階段的教學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小學生的生活習慣和觀念,幫助他們健康成長。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比如說組織學生觀察校園的變化,春天或者秋天的時候,帶領著孩子走進大自然,讓學生體會到大自然的魅力,同時還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去做一些樂于助人,觀察老年群體的公益活動,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的素材。
2、培養良好的寫作習慣
小學生寫作水平并不是天生的,這種能力需要長時間的培養,如果小學生在平日里基本不動手寫東西,那么當他面對一個作文題目的時候,就算他有很多的想法想表達出來,他也會很難下筆,很多小學的語文教師會通過各種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寫作習慣,比如說低年級的學生可以通過寫一段話來表達自己的讀后感,而相對高年級的學生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寫更多的字數,而且寫的時間也會更加頻繁,從以前的一周一次可以增加到一天一篇,這樣長期的積累可以培養良好的寫作思維。
3、多樣化的評改方式,提高學生寫作積極性
首先采取學生自評的方式,讓學生學會客觀地面對自己的文章,發現優缺點。同時教師要指出學生習作中具有共性的、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再采取學生隨機互評的方式,讓學生在相互評改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思考并解決問題。這種自評加互評的方式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既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也能讓學生在互相評改的過程中改正不足、收獲益處[3]。因為小學生語言基礎薄弱,經常無法發現病句錯句中存在的語法錯誤,所以教師可以挑選出不同學生的好詞好句或典型錯句寫在黑板上,先進行示范評改,這樣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互評效率,讓學生在練習評改文章的同時提高了自己寫作的水平。
4、擴大閱讀量,積累優秀作品素材
小學生的實踐機會不多,主要知識和素養來源于書本,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語文教材的示范作用,幫助學生觀察和分析名品佳作如何采擷創作資源,做出典型習作分類分析。同時,中高年級小學生的識字量和主動學習意識都比較強,教師應當順勢引導,強調課外閱讀的重要性,給學生講明閱讀和習作之間的密切關系,告訴學生閱讀優秀作品是作家成才的必由之路[4]。教師可以列舉名人與閱讀的軼事,讓學生在課外積極拓展自己的知識面。
結語:
雖然現今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仍存在許多不足和缺陷,但是,筆者認為,只要教育者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制定合理的習作教學方案,采取有效的習作教學策略,小學語文習作會不斷取得進步。學生也會在正確方法的引導下逐漸發現習作的樂趣。
參考文獻:
[1]李淑英.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狀研究及策略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6(12):66-67
[2]王華.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6(12):84-85
[3]陳海燕.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狀研究及策略探討[J].時代教育,2016(22):220-221
[4]張立明.淺談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狀及策略[J].天天愛科學,2016(14):85-86
李蔚娟
摘要:小學階段的習作教學是學生寫作能力發展的重要基礎,對他們語言能力的獲得與提升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由于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加之教師采取的習作教學手段有待完善,現階段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問題百出,需要加強對有效對策的研究,使習作教學的作用充分發揮,提升教育的有效性。本文將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現狀出發,提出幾點相應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現狀;策略
引言:
習作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是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綜合體現。但習作教學涉及到基礎詞句的積累,技巧的傳授以及教會學生運用等多個環節,具有綜合性的特點,想要達成教學的目標并非一朝一夕或采取某些強制性的手段便可實現的。也正是因此,習作教學是小學基礎階段語文教學中難度最高的環節,也是出現問題最多的部分,從教學實踐中可總結出以下問題。
一、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狀
盡管習作教學在教育改革的推動下獲得了進步和發展,但一些突出的問題仍然存在,是教師所不能忽視的。縱觀小學生的習作作品,內容千篇一律,套用某些固定的模式,一些學生的寫作思維難以打開,創作出創新型的作品,還有一些學生甚至直接照搬網絡上或工具書中的資源,教師面對這樣的問題也苦于找不到解決的方法。其實,這些問題的根源主要來自于教師。在習作教學中,教師總是過分強調學生對技巧的運用,學生迫于壓力,只能按照某一模式毫無感情的堆砌文字,導致作品內容與實際相脫離。
此外,教師對于習作教學的重心沒有找準。將大量的時間用于一些知識、習作技巧的講解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還需要掌握從生活中挖掘素材的能力,更需要從教師的評價中獲得進一步的提高。因此,教師必須將更多的精力傾注于引導和評價環節,使習作教學更加完善。
最后,習作教學的手段單一,不僅無法打開學生的思維,還將會導致學生們對習作產生厭煩。小學生的想象力豐富,具備開拓精神,教師需要采取新穎的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但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教師開展習作教學的手段還應進一步創新[1]。
二、小學習作教學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素質教育發展的今天,課堂教學活動要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要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著手,激發興趣,使他們變被動為主動。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教學工具也在完善和更新,在教學手段方面,可以使用視頻等影像資料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升習作的興趣。
四年級上冊習作6的作文是讓學生展開想象,從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里面選出一到兩個重新編寫故事。小學生都愛看動畫片,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動畫片,讓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愛的卡通人物,像《熊出沒》《哆啦A夢》《貓和老鼠》等,這些都是小朋友們最愛的動畫片,然后讓學生從中找出自己喜歡的,將這個卡通人物帶入學生自己編織的故事里去。教師可以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比如“你想帶著你喜歡的卡通人物去哪里啊?”“去干什么?”“你們在一起發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等,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地進行,進而激起學生的表達熱情。學生可以相互討論與交流,最后以書面形式進行總結。
(二)培養學生日常習作習慣
寫日記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好方法,但學生通常對單純的記事缺乏興致。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早早地接觸到了各種媒體和移動設備,教師可以將學生傳統的記事觀念轉化為觀后感、讀后感、新聞趣事的體悟等多樣化的寫作形式。將寫作與“讀”、“看”、“說”結合,大大地增加了寫作的趣味性。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一些優秀書籍,如《草房子》、《呼蘭河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組織學生開展讀書交流會,讓學生勇于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由此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面對話題作文有話可說,同時夯實學生的閱讀基礎[2]。
寫作技巧的教學方式也可以多樣化,如在三年級下的一次習作課中,筆者教授了敘事文的寫作方法后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拔河比賽,讓同學們通過親自觀察,親身體驗能夠完整地敘述事件過程。這樣的方法能使學生學以致用,不至于只憑借想象寫出空洞的、脫離實際的文章。
(三)實施差異化教學
差異教學指在班集體教學中,立足于學生的個性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以促進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的教學。實施差異教學策略,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個體的學習需要,能夠促進學生個體有差異的發展。
我國的教學模式是班級授課制,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其扮演的角色是一對多的培養學生。但是學生的學習水平是有差異性的,教學任務的計劃性使教師很難對所有學生都能夠照看過來,所以在教學方式上可以進行策略的轉變,可以把班級內部的同學分小組,小組的內部成員要有強、有弱以及中等生,選出小組長。對于書信體、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等的寫作規范讓學生掌握之后,可以讓小組內部互相學習。同時對于學習以及理解能力確實比較落后的學生,可以進行個別輔導,最終的目的是提升整個班級的學習效果。在習作教學中,實施差異教學策略,將集體教學、小組合作和個別輔導有機結合,能夠提高習作教學質量[3]。同時也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習作本身就是想象力以及創造力的發揮,教師對學生要積極地鼓勵與引導。尊重差異性,實現共性與個性的共同發展。
三、結語
習作課程是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中的重要部分。面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出現的種種現象,筆者認為應堅決秉承新課程改革理念,注重學生發展,使課堂內容多樣化,采取多元化評改方式,以提高學生寫作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
參考文獻:
[1]劉婷匯.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問題透視及解決策略[J].亞太教育,2015,(10):28-28,27.
[2]駱惠云.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生活化的探索[J].學園,2014,(28):109-109.
[3]胡思思.開展開放式習作教學,推進小學語文教學[J].考試周刊,2016,(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