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清 趙岑
摘要:構建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一個復雜而艱苦的工作。這種溝通、關愛、和諧關系的建立又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教師作為教育教學的主導者,必須是這種關系確立的倡導者和積極的推動者,我們教師結合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法去耐心地引導,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學到知識,快樂健康地成長。
關鍵詞:和諧;師生關系;健康成長
“和諧”是我國古哲先賢們所追求的理想,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把社會矛盾調節到適度、適時、適量、適當的狀態的哲理學說。如今,“和諧社會”早已成了當今的流行詞,構建和諧社會,和諧的現代師生關系更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多年以來,各種教學方法不勝枚舉,難在行動上的執行貫徹,因為它們畢竟不是口頭禪,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現在的不少的中小學生,學習素質和心理素質都普遍較差,厭學情緒也較為嚴重,他們的言行舉止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地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現在的獨生子家庭、單親家庭、重組家庭特別多,這也是學生有這類情緒的一些原因。我們教師在課堂上遇到學生違反紀律,有時為了面子或者樹立威信,總是和學生當堂對峙,有的直接走出教室,交學校處理、請家長等手段。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這種現象的出現,使我們廣大教師必須重新認真審視一下,在當今社會中,該如何建立牢固而又良好的師生關系這一古老而嶄新的話題。
一、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是建立平等互助的師生關系的根本保障
我們總說現在的學生不好管理,一屆不如一屆,以前我們上學時老師說一我們哪敢說二,現在的學生和我們教師都對著干了等等之類的話語。可是時代在改變,現在網絡那么發達,也許有些東西我們都不知道,可是他們卻很熟悉,他們怎么會打心里服氣呢?再說現在的學生基本上是獨生子,他怎么會那么容易順著你呢,我們又該如何改變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呢?
首先,現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為本”,更注重培養學生能力和開發學生的智力,更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思想修養。教育全過程已是師生雙方的互動、共同促進和提高的過程。師生關系作為學校環境中最重要的人際關系必將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的始終,因而這一關系處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的效果、以及學校培養目標的實現,關系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
其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認為如果師生關系處于一種平等、信任、理解的狀態,那么它所營造的和諧、愉悅的教育氛圍必然會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從學生的發展角度看,擁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識是事業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而優化師生關系則可以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與綜合素質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礎,所以建立良好和諧家長、師生關系對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深入了解學生,從內心深處作學生的良師益友
當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或者作業不交,考試成績下降時,我們不能上來就批評、責罵他們,而是先問問有沒有別的原因。有一段時間我的課代表上課不專心,成績不斷下滑,和其他老師頂嘴,他以前可不是這樣的,他在老師心中一直是好學生,很聽話,成績各方面都很好,可是現在他要求不擔任數學課代表了,而且態度很堅決,班主任對他也沒有辦法,所以我決定找他談談,剛開始他什么也不說,可是我知道他是因為一個女孩,我也沒有明說,知道他不愿意讓別人知道,我先說他的比他低一級的妹妹、他的父母和他前面的表現,老師的期望,經過幾次的談話他漸漸地愿意和我說話了,他在我面前哭了,說自己不學習是為了別人,他說現在的生活他過的也不是很好,心里很糾結,我們也知道他們在青春期的心里,所以還是不點破他的隱私,他不愿說我也就不問是誰,還是不斷的講道理,為了兩個人的以后的發展還是要轉變心態,做回以前的自己、快樂的自己,后來慢慢的他變了,變得開朗了,愛學習了,成績又再一點點的進步,我也很欣慰。所以想要了解學生,就要做學生的朋友,站在他們的立場考慮問題。
三、教師要言傳身教,成為學生的楷模
教師在與學生的關系中居于主導地位,教師是以其自身的人格魅力來教育和影響學生的,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不僅是無字之書,也是無言之教。當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因此,教師要恪守師德、嚴于律己,處處作學生的表率。我在教學中堅持做到不把壞情緒帶到課堂上,隨時露出和藹親切的笑容,把快樂的情緒帶給每個人,做到言行舉止親切自然。在與學生交談時經常采用拍一拍他的肩膀、摸一摸對方的腦袋,使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心;在活動過程中用鼓勵的眼神、肯定的微笑、熱情的掌聲來鼓勵學生的行為;在公共場合遇到學生與家長總是先熱情主動和他們打招呼……就在這樣一件件的小事上,在這一點一滴的細節中,我與學生走得更近了。
構建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一個復雜而艱苦的工作。這種溝通、關愛、和諧關系的建立又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教師作為教育教學的主導者,必須是這種關系確立的倡導者和積極的推動者,因此,我們要在這條道路上不斷探索,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艱辛。需要我們教師結合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法去耐心地引導,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學到知識,快樂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譚桂玲.用“心”育桃李——找準那把打開孩子心結的鑰匙[J].開心:素質教育,2013(6):29.
[2]張陽.心愛之路――后進生轉化的案例[J].成功:教育版,2013(16):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