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進++姚瓊菊
摘要:“留守兒童中學困生”是指那些受家庭、學校、社會及自身不良因素等方面的影響,導致在思想、行為、心理、學習等方面偏離常態的學生。他們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起始時期,對他們一生一世的影響很大。因此,關注“學困生”的學習和成長,尤為重要。
關鍵詞:關注;留守兒童;學困生;學習;成長
廣闊農村,田園風光無限美好!在群山環抱的農村小學里生活著淳樸善良的可愛孩子,但是,這些孩子中卻有不少留守兒童學困生,他們同樣是人類的花朵,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時代賦予我們重任,教育和管理好他們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我們在日常教育教學行為中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尊重和接納學困生
一般來說,學困生的感情豐富,且較為敏感,外表一副滿不在乎、玩世不恭的樣子,內心卻蘊藏著要求進步的“火種”,他們都有一個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若老師總認為他們是“朽木不可雕,糞土之墻不可圬”,不去關愛,反而對他們冷落、挖苦、諷刺、歧視、放任自流,最終,他們怎能不“破罐子破摔”?因此老師要有顆愛心,熱愛和尊重他們,對他們多關心,多愛護,多表揚,多鼓勵。如課余時間和他們聚在一起“閑談用誠懇的態度接納他們,從而讓他們接納老師,接納你的課,這樣,才能喚起學困生的進取心。
二、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注意難易程度,要注意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轉化,督促他們認真完成布置的作業。對作業做的較好或作業有進步的學困生,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教師要注意克服急躁情緒(如對學困生加大、加重作業量),對學困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諄諄教導的方法,從起點開始,耐心的輔導他們一點一滴的補習功課,讓他們逐步提高。
大部分學困生學習被動,依賴性強。往往不愿動腦筋,一遇到問題就問老師,甚至扔在一邊不管;教師在解答問題時,要注意啟發式教學的應用,逐步讓他們自己動腦,引導他們分析問題,解答問題。不要給他們現成答案,逐步培養他們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應該用辯證的觀點教育學困生,對學困生不僅要關心愛護和耐心細致的輔導,而且還要與嚴格要求相結合,不少學困生之所以成為學困生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學習意志不強,生活懶惰,上課遲到或逃學,作業不及時完成或抄襲,根本沒有預習、復習等。因此教師要特別注意檢查學困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在教學過程中,要對他們提出嚴格的要求,督促他們認真學習。
三、注重培養興趣,激發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困生”主要是缺乏學習的興趣,特別是習作,總想抄襲,不愿自己動腦寫。因此,老師要改變他們的習作態度,在講課中就必須注意由深入淺,由易到難,語言通俗易懂,生動活潑,這樣,把學生引導到樂于動手、動口、動腦,積極參與探索方面來,把枯燥的學習內容變為趣味性的東西,克服了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學生一旦產生了習作的興趣,就會樂于進步很快。
在轉化學困生的工作中,教師必須關心愛護每一個學困生,做學困生的知心朋友。對待學困生,千萬不要訓斥、嘲笑、和鄙視,也不能聽之任之,一定要精心護理;同時要注意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助燃劑”,以點燃他們智慧的火花。對學困生的每一點進步和成績要“如數家珍”,對學困生的缺點問題要“如疾在身”。只有這樣,才能溝通師生感情;只有當學生喜歡某位教師時,他才自然回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學科知識。
教師要滿懷激情,興致勃勃的出現在學困生面前,赤誠熱心的為學困生服務,使學困生提高興趣,感受到學好知識的樂趣,,樹立起學習的熱情和信心。在教學中,為使學困生有決心、有恒心堅持學習,我們教師必須加強責任感,想盡辦法,通過多種途徑,不但激發起學困生的學習興趣,還要注意保持、鞏固和發展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堅持因材施教,實行彈性化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困生開動腦筋,積極發言,大膽提出自己不懂得問題,教師熱情為學困生答疑解難,使學困生享受到既緊張又活躍的課堂氣氛。教師在設問時,一是要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二是要在學困生以掌握的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的聯系與矛盾上提出問題。要促使學困生起步,讓學困生“跳一跳摘到果子”,這就要求教師結和學困生實際,找出學困生的知識結構,由深入淺的提問,引導學困生的積極思考,使之延伸、擴展和遷移,達到學懂新內容的目的。
布置作業時,不能全班“一刀切”,對學困生從知識的基本點開始,讓他們解答一些較簡單的題目。我們輔導學困生,特別要抓住課堂練習這個較好的時機,經常巡視在幾個學困生面前,耐心細致的進行點撥。在學困生的作業中經常出現學困生的作業書寫不工整、批改到他們的作業時要特別認真負責,力爭多使用面批,引導學困生分析解題中錯誤的原因,找到正確的解題方法,并制定出糾正錯誤的措施,讓學困生逐步檢驗自己作業中的正誤,從而掌握和鞏固每一節課所學習的新知識。
五、強化成功,注意培養學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鼓勵和表揚是我在教學中考慮到學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規律而采取的一種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這使學生樂于接受,易予理解,能收到積極的效果。融洽的人際關系,能營造平等友好、民主樂學的氛圍,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學習的潛能得到充分開發,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張開理想的翅膀。要特別注重給學生以成功感,往往成功次數越大,動力就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法創設成功的機會,使沒一個學生都能在不同基礎上取得不同層次的成功,體味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
“讓老師充滿愛”,對待學困生,不只是去發現他缺點,而是用我們的愛心更多地尋覓優點,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既使是一閃而滅的“火花”,及時抓住,并使之成為“星星之火"而發揚光大,適時培養意志力利激揚興趣,不但能提高教師對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的信心,吏能幫助學生冷靜地、清醒地認識自己,樹立自信心,能刻苦鉆研,勤奮學習。
總之,留守兒童是當前我國社會上的一個焦點問題,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都要把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培養作為工作重點。我們一線教師工作者轉化留守兒童學困生上要花大力氣,下苦功夫,盡心盡力地把他們培養成為實現中國夢的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