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劍霞
摘要:近年來,隨著教育領域的不斷發展,逐漸產生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就是翻轉課堂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對傳統的課上講授、課下作業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徹底的翻轉。在教師講授之前,學生先分組進行討論、與教師交流、查找資料、觀看視頻等。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探討,并對學生進行指導。將翻轉課堂模式與初中生物教學進行有效的整合,能夠極大的提升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
關鍵詞:翻轉課堂;初中生物教學;探究協作;有效整合
前言:翻轉課堂有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前,學生自主完成課程知識的學習。課堂上,先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再采用分小組討論、合作探究、問題解決以及課堂作業等靈活方式完成知識的內化。這種教學模式的優點是,學生可以在課外根據個人的能力和水平來分配自己的時間和調整學習策略,實現個性化學習;在面對面的課堂,學生有機會通過問題探究和小組活動變為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地聽課;教師可以把更多的課堂時間用來觀察學生的表現并為學生提供即時的幫助和反饋。
一、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再占用課堂的時間來講授信息。學生能夠更專注于主動的有目的的學習,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
二、初中生物教學流程構建
傳統的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學習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課堂上的“信息傳遞”。“信息傳遞”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適當參與互動來完成;第二個階段是“吸收內化”。“吸收內化”是在課后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由于課后獨立完成沒有教師的指導,也沒有同學或朋友共同討論,“吸收內化”這一過程就常常會使學生遇到困難,面對挫敗,有時還會失去學習的動力。“翻轉課堂”可對傳統的學習過程、程序進行重新構建。
1、教學視頻的制作應用
在生物教學的翻轉課堂中,教學視頻是一個較為重要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查找或自己制作一段十分鐘以內的小視頻,對某一知識點進行講解和介紹。課堂上,學生先對這些小視頻進行觀看學習。教師根據學生的觀看效果及學習情況,對教學視頻進行完善和優化,使其對本課堂的內容更具針對性。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鼓勵學生通過網絡搜索更多的初中生物教學視頻,從而對生物學系的空間進行擴展,讓學生在課下的自學當中,獲取更多的生物知識。
例如,在學習《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前準備相應的教學視頻,視頻中對動物的遷徙、攻擊、生殖、覓食、爬行、游泳、飛行等動作和行為進行展示,讓學生觀察動物在什么樣的環境中會采取什么樣的動作和行為。在實際教學當中,學生對于動物的動作行為是先天性行為還是學習行為難以進行準確的判斷。對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視頻進行不斷的回放,然后在關鍵的地方暫停,有針對性的講解和區分。如此,學生在自學中不理解的問題,能夠通過教師有針對性的詳細講解來得到解決,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2、師生間的良好互動
在翻轉課堂模式下,改變了教師在課堂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師從一個講授者的位置,轉變為引導者和組織者,從而更好的體現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地位。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在知識結構、學習方法、自身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波動性。因此,在翻轉課堂模式下,初中生進行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時常會產生一些問題,從而影響了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對此,教師應當充分發揮出組織和引導的作用,帶領學生通過正確的方法進行學習。
師生間的良好互動可概括為問題確定、探究與協作、成果展示、反饋互評等四個環節。
(1)問題確定:在課堂上需要解決的問題當中,其來源于主要有:一是學生在課前學習過程中碰到的疑問;二是部分學生自主完成的一些課前練習或作業中存在的問題;三是往屆學生中遇到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最后是一些擴展性的問題。問題應由大部分由學生提出,教師主要負責歸類和總結。
例如,在學習《生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中,學生對昆蟲的生殖和發育,以及兩棲類動物的生殖和發育不容易搞清楚,從而提出昆蟲的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的區別是什么,以及兩棲動物的變態發育與昆蟲的變態發育有什么相似之處等問題。教師在課堂對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已掌握的知識不再講解,而是主要對學生所提出的各種問題進行匯總、歸類,并詳細講解,這不僅大大提高課堂效率,且使新知識的傳授更具針對性和時效性。
(2)探究與協作:探究與協作是課堂活動的重中之重。探究旨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協作對于培養鍛煉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大有好處。更重要的,協作對于解決難度相對較大的問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大大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集體榮譽感,進一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協作要以小組的形式開展,要明確小組內各成員的具體分工,教師加強監督與指導,保證學習小組的運作效率。
例如,在學習《單細胞生物》的實驗“觀察草履蟲”的過程中,草履蟲的培養需要在課前完成。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草履蟲的培養由教師完成,學生只是在實驗課上進行觀察。而在翻轉課堂學模式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小組形式自行培養草履蟲(教師告知學生在池塘水中加入紫菜,根據天氣情況5-7天即可培養完成)。在實驗課時,各小組都能帶來培養出來的草履蟲。這樣,每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得到很大提高,同時在課堂上還會主動的互相交流培養成果,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得到有效激發,改變了過去被動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主動的進行探究,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更是在輕松愉快的過程中掌握了新的生物知識。
(3)成果展示:各小組把“探究與協作”中所取得的成果在課堂上輪流匯報、展示,將問題解決方案和結果與同學們分享,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反饋評價:反饋評價是課堂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評價的形式有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兩種評價應相互結合,由教師和學生一起完成。在這兩種評價形式中,結果評價重點在于考察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以及新技能的掌握是否達到了預期要求,具體表現為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作業完成情況。而對于過程評價,則主要關注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表現以及協作小組共同探究、交流的情況。
3、總結反思
總結反思是翻轉課堂的最后一步,主要是教師對教學效果的評價與反思,并在此基礎上優化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進一步提高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機與“互聯網+”課堂——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的新思維、新路徑[J].遠程教育雜志,2015,04:14-21.
[2]徐妲,鐘紹春,馬相春.基于翻轉課堂的化學實驗教學模式及支撐系統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3,05:107-112.
[3]王洪林.翻轉課堂理念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4,0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