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蓉婧
摘要:本文主要從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的現(xiàn)狀入手,找出其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意見,提出了今后高校體育改革模式的方向,試圖為提高我國高校體育教育水平獻計獻策。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育;改革模式
在高校的教育體系中,提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體育教學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高效的體育教學也針對教學模式、教育思想和教學形式進行了創(chuàng)新發(fā)展。在1999年發(fā)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了:“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建設?!苯逃母母锸且豁椵^為復雜的工作,不僅需要滿足目前校內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需求,還要培養(yǎng)學生們熱愛體育的觀念,幫助提升學生對于體育的學習興趣,幫助樹立正確的體育觀。所以也更需要學校和教師利用適當?shù)慕虒W模式來進行高校體育教育的改革,真正的實現(xiàn)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
一、高校體育教育的現(xiàn)存問題
1.體育教材內容單一
目前的體育教材教學內容非常單一且重復性高,調查表明目前的體育教學中主要還是以田徑、籃球、足球、乒乓球等運動活動作為主要學習內容,學生們自小學的體育教育開始,就一直在接觸這些內容,對于其中的內容早已熟悉,容易產(chǎn)生厭煩心理,導致學生們對于體育課堂缺乏興趣,對于體育提不起重視,認為體育課堂是輔助課堂,并沒有真正認識到體育課的存在意義,削弱了體育教學的地位。
2.教學方式單一
在教育中使用地教學方式特別重要,目前的體育教學單調、呆板,采取的教育方式就是先講解后示范,課堂上采用競賽法讓學生們自己練習,方式陳舊,針對目前學生們的運動技術和已經(jīng)掌握的運動知識,根本達不到教育系統(tǒng)要求的預期學效果。
3.課堂教學過程過于重技術
目前的高校體育教學課程中,普遍是“注入式”教學手法,側重于教師教育講解,輕視了學生們的鍛煉,比較重視課堂上的演練而輕視了理論講解,學生們只知道如何做,卻不知道為什么這么做,整個課堂教育只要求學生們齊頭并進,卻忽視了個性成長。體育課堂上如果過分的要求學生們運動動作的技術掌握,容易成為“為技術而運動”的教育模式,打壓了學生們體育課堂的積極性,也領悟不到體育教學要求身心健康的教育思想。
4.教育活動趨于形式化
體育課堂是高校課堂中唯一一門全程活動課程,需要教師們具有嚴格的課堂掌控力度。但是一門課堂,學生才是主導,目前的教學依然是以教師為中心,輕視了學生們的主體地位,教學沒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實效性,課堂教學組織活動也趨于形式化,教學手段比較強勢,學生們處在被動學習狀態(tài),課堂組織的教育活動也不注重學生們的學習成效,學生們被動接受知識,不利于學生們的全面健康成長。
5.體育課堂一味要求“達標”
課堂上過于重視《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的成績合格,不達標的就是不合格,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課堂教育內容的廣度和課堂教學的封閉,直接導致了高校體育教育工作的重心偏移,學生們對于體育課興趣下降,課堂趨于目標化,過于注重結果,課堂的活動漸漸變成了考試的存在。
6.教育制度落后
首先是各個高校的體育活動幾乎沒有組織單位,也缺乏教師輔導,很多學生都是字形參與,大部分的獲勝們則把時間用在了聊天、玩耍上,并沒有適應目前新時代的孩子們的體育精神的需求,學生們沒有樹立起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身心的健康發(fā)展,體育鍛煉變成了口頭的一句話。
二、對于高校體育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的優(yōu)化策略
1.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
要改革高校體育教育,首先需要從觀念上進行更新,實現(xiàn)現(xiàn)實教育的改變。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重新審視高校學生的體育培養(yǎng)目標,全面推動身心素質教育的實現(xiàn),建立完善的課程體系,促進學生們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在高校體育的教育模式中,要把體育思想和教學統(tǒng)一一致!
2.創(chuàng)新組織形式
首先需要形成多樣化的體育教學模式格局,針對高校體育教學模式進行研究,可設計出不同的體育教學模式,例如目前的學生自我選擇的“俱樂部型”,綜合教育“一體型”等等。新的體育教學資質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們的利用適應能力,不斷開發(fā)自身優(yōu)勢,針對于教師也同樣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包括教學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教學模式的合理采用能夠讓學生們首先轉變傳統(tǒng)的體育觀念,還能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增強了體質,更適應了目前社會經(jīng)濟體制下,對于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要求。
3.創(chuàng)新教材內容
目前體育課的課表教材內容略為枯燥,體育教學是一門注重實踐的學科,教材的內容也需要跟隨時代的發(fā)展而變化,教材內容要更加注重多樣性和實用性,重視“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既要考慮到體育的終身性能,也要結合理性的鍛煉建設和休閑娛樂性,讓學生們能夠在學習和運動中選擇實現(xiàn)自我興趣,進而也符合了高校體育教學“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好的教學教材能夠進一步領導教學模式的完善。
三、結語
高校的體育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們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觀念的重要時期,所以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要開展多樣化的教學形式,不斷灌輸學生們健康第一的學習理念同時還要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職業(yè)素質,才能培養(yǎng)出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社會不斷的進步發(fā)展,急切需要復合型人才的加入,高校教育除了培養(yǎng)理論型人才之外,還要對體育鍛煉提出更高的要求,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身心俱健的全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鋼軍.新時期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模式創(chuàng)新[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05:88-90.
[2]高菲菲.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高校體育教育改革[D].曲阜師范大學,2007.
[3]汪正毅,葉國鴻.從美國高校體育教育模式看我國高校體育教育改革[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6,02:103-104.
[4]李登光,路東升.高校體育教育改革模式探析[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5,02:67-69.
[5]李登光,路東升.高校體育教育改革模式探析[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5,01:86-87.
[6]陳永兵.對高校體育教育改革模式創(chuàng)新的路徑初探[J].運動,2014,17: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