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倩倩
摘要:大學英語教學是高等教育教學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大學英語教學如何能夠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的需要以及如何能夠順應教學改革的發展,是眾多教育工作者討論的焦點之一,師生互動作為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不容忽視。筆者以課堂師生互動為研究對象,探討分析了影響大學英語課堂師生互動的幾個因素,并提出了幾點建議,以期對今后的大學英語教學以及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與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大學英語課堂;師生互動;影響因素
一 引言
師生互動是發生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可以往復進行的交互動作或能動反應過程。師生互動是師生關系的具體表現,師生關系的建立、維持、發展、改變是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實現的,師生互動是師生之間認知的互動、情感的互動和行為上的互動。良好的師生互動是學術自由發展和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條件。接下來,筆者將以大一學生為調查訪談對象來探討分析大學英語課堂中師生互動的影響因素。
二 師生互動影響因素
大一新生從高中進入大學,往往對即將展開的大學生活有著無限的憧憬,筆者剛好教授大一新生的英語課程,通過與學生交流訪談發現,大部分同學往往會在入學報到一個月后,對大學的憧憬逐漸變得暗淡,甚至消失,這當然和學校環境以及學生自己的心態關系密切,然而最主要的還是和學生進入大學后對其有著直接影響的教學有著重要聯系,而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如何,又對學生有著直接的影響。
從師生之間的認知互動來看,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只有極少數同學能和老師有著良好的互動。這可能正是大多數大學英語公共課老師的無奈所在。英語作為一門公共課,并不被學生看重,學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便體會不到學習英語的樂趣。這就使得課堂英語教學,尤其是英語知識講解和習題講解部分(例如知識點應用舉例、習題解析等)變得舉步維艱。筆者通過調查發現,這和學生高中時期不愛學習英語,以及羞于開口講英語有著很大的關系。這就需要學校及其英語教師在了解學生英語學習背景的前提下,一方面努力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例如可采用回答問題加分的策略,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校園英語文化的建設,如創建英語社團,聘請外校知名專家學者來學校舉辦英語講座、對學生進行單獨輔導等。此外,最重要的還是要設計豐富多樣的課堂教學活動,從外在教學形式上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從英語課堂上師生情感互動來看,多數學生認為和班級英語任課老師互動良好,在私下里也很愿意和英語老師聊天。筆者通過對這些學生進行調查發現,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1.課堂民主。在民主、友好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就會有很大的自由暢所欲言,例如在課堂上評述時下熱門新聞事件等,這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以及批判性思維的發展。筆者認為,這良好的互動和大多數英語老師所接觸的英語文化背景知識有著很大的關聯。西方提倡民主、自由的思想對英語教師的課堂形式以及課堂氛圍有著一定的影響。2.任務型教學活動的開展。任務型教學活動的設計,給予了英語課堂英語教學充分地自由,這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例如學習小組活動成果展示、口語活動、課堂小辯論等。這些活動充分提升了學生對老師的好感度、認可度以及親切感,更有利于今后教學活動的開展。這就啟示我們英語老師多多設計豐富、有趣的課堂教學活動,適時調節課堂氛圍,努力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活潑的課堂學習氛圍。3.和筆者所在學校青年英語教師居多相關。學生普遍反映學校里英語教師比較年輕,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沒有距離感,容易親近,覺得應該會很容易相處。事實上,在我們的英語教學中課堂上師生良好的互動關系也恰好印證了這一點。筆者認為,因為有著年齡上的優勢,青年英語教師可能會給學生留下易于親近,容易相處,互動過程中沒有代溝等印象。但更深層的原因卻是英語教師是否真正把握了學生的學習心態,是否真正了解了學生的學習需求,是否認真調查了95后大學生的心理需要,這就對我們的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更復雜的工作要求,不僅要通過各種渠道來了解學生的學習背景,也要想出更多、更新穎的點子來提升英語課堂的魅力。同時,英語教師也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加強自身修養,讓學生不僅喜歡我們英語老師,更要熱愛我們的英語課堂。
從師生行為上的互動來看,多數同學認為互動效果還不錯。在日常英語教學當中,課堂上最主要是師班互動(即教師與全班同學的互動)和師個互動(即教師與個體學生的互動)。師個互動適用于小班教學,方式靈活。師班互動則能照顧到多數同學的學習需要,也更能有效地管理課堂。筆者通過調查發現,筆者所在學校的英語教師基本上都能做到以學生為中心,運用協商的方式來開展課堂教學,這正是師生互動行為運轉良好的主要影響因素--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能,以民主、友好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注意提問的方式、注重學生的情緒反應、留心學生的課堂表現都可以促進師生行為上的良性互動。
三 結語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課堂師生互動對學生的英語學習乃至成長成才都有著重要的影響。良好的師生互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更能引起師生情感上的共鳴,而師生良好的互動行為也會間接或直接的對學生的行為產生影響,從而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亢曉梅.師生課堂互動行為類型理論比較研究.比較教育研究[J].2001.
[2] 蔣甜甜.師生互動對學生學習性投入的影響—以S大學為例[D].2013.
[3] 馬文忠.師生互動 情感互動 認知互動 新課程:教育技術[J].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