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慧
摘要:積極心理學強調要用一種積極地心態來接人待物,它在當前社會中的應用非常廣泛。目前我國很多學校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了自信心弱,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于進行人際交往等現象。學生管理工作制度不健全,過于重視管理過程而輕視科學的引導方式是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積極心理學運用到學生管理工作中能夠有效地改變這種現狀,能夠為學生創造更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促進他們健康發展。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學生管理;問題與措施
當前我國學生數量非常大,但是其綜合素養不高卻又是不爭的事實。隨著人類社會進入互聯網時代,網絡中的各種負面信息也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合理的在學生管理中運用積極心理學,提升對學生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一、學生的一些心理問題分析
1.1缺乏足夠的自信心
目前我國的學生在激烈的競爭中有很多都表現出自信心不足,嚴重的甚至喪失了自信心,積極向上的心態已經被損失殆盡。這種心理導致很多學生不再追求學業上的進步,生活作風也變得越來越散漫,在他們身上完全看不到年輕人應有的朝氣。這種現象對于培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人才是非常不利的,從某種層面上來講,這已經對我國社會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響。
1.2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較差
幾十年計劃生育的影響在人們生活中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家庭的獨生子女情況非常普遍,新一代的學生中很多都是獨生子女。這些學生長期受到了家庭中多個長輩的關心和愛護,使得他們的生活自理水平非常低,也沒有面對挫折還能夠奮力向上攀登的勇氣,無法獨立自主的解決他們本身能夠解決和處理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本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是非常差的,一旦遭遇到挫折,比如考試不及格、人際交往失敗等,就會使他們承受更大的心理壓力,長期下去這種消極的心態會導致他們形成抑郁癥。
1.3人際交往能力比較弱
在網絡時代,人們的生活交際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虛擬的網絡交際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了很大的比例,尤其是對于學生群體來講,他們非常樂于接受網絡中的新鮮事物,有很多學生將交際放到了網絡中。但是,網絡畢竟是虛擬的,學生們無法判斷交際對象的目的、個性特征以及是否存在謊言和欺騙等。長期沉迷于網絡交際的學生在現實生活交際中往往都會表現出一定程度的交流障礙,使得他們無法有效處理和老師、同學之間的關系,影響了他們的身心發展。
1.4心理訴求和現實差距之間的矛盾
目前大多數學生在進入校門之前都是“集千萬寵愛于一身”,他們已經習慣了成為周圍人群的焦點和話題。因此,當他們步入校門之后,面對學習、生活、就業等一系列復雜的現狀,他們的心理會出現巨大的心里落差,充滿失落感。在學校中,努力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是學校的焦點,有一些學生不能正視這種情況,而是對學習好的學生充滿嫉妒心理,他們認為是其他人的存在奪走了本應該屬于他們的榮耀。對于這種心理問題,如果學生管理不能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那么可能會引發非常嚴重的問題。
二、積極心理學在學生管理中的作用
2.1樹立積極地管理目標
我國傳統的學校管理工作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學校的穩定,要求學生必須安安穩穩的進行學習。但是從當前素質教育的理念來看,這種管理方式是由很大的不足的,學生管理工作固然是要確保學校的穩定發展,但是并不能將其當成制約學生個性化發展的一個理由。學生由于本身性格、生活環境以及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必然會導致不同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在學生管理中不應該用千篇一律的方式來管理學生,而是應該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征來開展差異化教育。將積極心理學運用到學生管理工作中,管理不再是最終的目標,而是變成了一項教育教學手段,這種管理方式可以將學生的優點進一步放大,并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環境來培育其優點,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積極心態,為社會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2.2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基于積極心理學的觀點出發,教育教學也是應用該學科的一個良好途徑。學生入學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學習和成長,因此,學生管理工作要充分重視積極心理學的運用,為學生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積極心態。在日常工作中,學校要積極地開展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各種活動,構建優秀的校園文化,向學生們展示一個積極向上的學校形象。另外,教師的心態和教學態度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教師能否在課堂上展現出良好的心態將會直接決定著學生學習的態度,一旦他們在課堂上過度夸大社會的陰暗面和生活壓力,那么很有可能就會導致學生出現厭學、厭世的態度,非常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學校在教學評價中要重視教師的教學態度,避免一些老師把消極的、不健康的心態帶入到課堂上,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2.3使學校、社會于家庭共同參與學生管理工作
學生的個體發展不僅僅與學校教育有關,家庭和社會對于學生的發育和成長也有非常大的影響。因此,學生管理工作要重視家庭和社會在其中的作用,鼓勵多方面積極參與學生管理。比如,學校加強和學生所在家庭的溝通和交流,讓家庭正確、科學的指導學生的言行,積極地鼓勵他們發揚自身的優點,為他們獨立自主的步入社會進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學校還要在社會上加大宣傳力度,使社會可以以一種積極地態度來接納學生,為他們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三、結束語
學生是我國未來發展的基礎,學生管理工作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將積極心理學運用到學生管理工作中,可以幫助學生養成一種積極地生活態度,使他們能夠更好的應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挫折,使他們為實現“中國夢”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董烈菊.積極心理學在高職學生管理中的應用略論[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1)
[2]陳淑嬪.探索積極心理學背景下培養高職學生的新途徑[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05)
[3]傅新民.研究和培養高職學生的新視角:積極心理學[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08(02)
[4]莊海軍,王佳利,徐傳順.基于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1)
[5]余琳,楊亞云,李衛國,黃為俊.高校《積極心理學》教學實驗效果分析[J].職教論壇.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