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峰
摘要:歷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要重視歷史教學。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教師要理清歷史教材的新理念、新思路,引發學生對學習歷史的興趣,進而獨立思考和探究,以提高自身的素質。教師在此過程中通過實踐和探索,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和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歷史教學;實踐
新課標要求教師教學的有效性,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新觀念,對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質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起到積極作用。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探索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因此要求高中歷史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以達到教學目的。
一、新課標下的高中歷史教學的新特點
新課標重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教師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改變了以前教學大綱死板、教師教學方式機械單一的傳統。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采取各種不同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高中歷史的興趣。在新課標下的高中歷史教學,重視現代教育觀念的貫徹實施,“以人為本”,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幫助和引導的作用,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主動性。此外,新課標下的高中歷史教學內容,迎合的素質教育,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的角度改變了教材內容和創新了教學方式。
1、教材理念和內容的創新
新課標的高中歷史教材的編寫以《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社會實際和歷史學科的特點,結構上突破了傳統歷史教材的束縛,以專題的形式,建立重基礎、多樣化、有層次的創新型教材結構,更利于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和社會多樣化的需求。在新課標下的高中歷史課程中,對歷史知識體系進行了重新整合,依據“貫通古今,中外關聯”的原則,突破“歷史教材即歷史知識倉庫”的傳統觀念,擺脫“學科體系”的束縛,教材內容精選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內容,增強了教材內容與社會進步、學生經驗的聯系,有利于幫助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掌握歷史發展以及其規律。
2、教材重視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很多學生對歷史課不感興趣是由于過去教材定位在“教本”的關系。“教本”是以教師為主的教材,主要依靠教師的講授。而現在的教材內容盡量貼近現實生活、符合學生在情感和認知上的實際,增加一些學生感興趣和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內容等,編排新穎、活潑,設計生動,注意其直觀性,讓學生有興趣去讀,立足于學生的學習,立足以“學生發展為本”。
3、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新課標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針對學生的特點,改革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把學生放置在主人的位置,學習就變成了學生自己的事情,促成學生自覺自愿的學習。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對學習歷史的熱情,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提高。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歷史問題設置一個情境,教師提出相關問題,引起學生思考并進行小組討論,通過教師考評或者學生的討論報告,以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培養了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4、教學目標更明確
新課標下的高中歷史教學育人功能更明確,重視培養創新型人才。高中歷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從簡單重視知識的傳授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生存,學會做人。培養學生“尊重歷史、追求真實、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以及培養學生的歷史洞察力和使命感,提升學生歷史意識,汲取歷史智慧,開闊眼界,了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趨勢,重視與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聯系,為學生學習歷史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幫助學生全面而個性的健康發展,以實現其教育功能的根本目的。
二、新課標下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的新探索
1、更新教學理念
高中歷史教師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改革和創新教學模式非常重要。教師應該從傳統的教學方式中走出來,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根據教材內容、針對具體的歷史事件,提出問題,采用情境教學方法等,還可以指導學生探索教材中的細節知識,引導學生批判性的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歷史,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要在實踐中不斷改變教學方式,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教師要鼓勵學生培養自己獨立思考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對歷史問題要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以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也適應了當前對學生素質教育的要求。
2、與初中歷史教材銜接
初中歷史教學是基礎部分,簡單易懂,專業性的知識少、學習不會有太大的壓力。而高中歷史教學是專題性的教學,其內容比較有難度和深度,專業性知識復雜難懂,學生在初期學習時很難適應。因此教師要從這個角度考慮,觀察學生的思想落差,與初中教材銜接以簡化高中教材內容,降低其難度和深度,以適應學生學習高中歷史的要求。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同時也提高了教學質量。
3、教與學的關系融洽提高教學質量
在傳統的教學中,嚴師出高徒,棍棒底下出人才的觀念已不適應現在教學。作為教師,主動與學生交流、探討,在課堂上鼓勵學生發言、提問,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要正確引導。在課余時間,與學生一起探討歷史問題等,評價學生要恰當,以增強學生對學習的信心。師生關系和諧融洽,有利于雙方互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4、明確新課標的教學目標
歷史教師要根據課程內容,認真備好每一節課,設計好具體的教學方式,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來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要合理、便于實施。
5、重視課后作業
課后作業可以檢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做好課后作業是重新回想課堂所學知識、對課堂知識進行再鞏固的過程,同時引發對新問題的思考。教師要對布置課后作業提高認識,不能搞題海戰術,避免學生對作業產生厭煩情緒。
三、新課標下的高中歷史教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1、新課標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是由課本轉變成了讀本,以鍛煉提高學生自學和自主思考的能力,使得教學容量增大,造成了課時數量不能滿足課程內容的需求。
2、新課標下的高中歷史教材采用專題形式過于單一。
3、新課標下的高中歷史教材難度增大,改變了評價方式,許多學生在學習和考試過程中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使學生出現教學和學習失衡狀況。
4、在新課標實施前歷史教師雖然經過短暫培訓,但只在表面理論教學,缺乏真正的實踐指導。
結束語:
新課標下的高中歷史教學,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展開,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以適應新時期教育改革對素質教育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李靜.新課標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探析[J].學周刊,2016,32:147-148.
[2]劉伯昌.也談新課標下的高中歷史教學[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1:179.
[3]王艷東.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教學的困惑和實驗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4,02:83.
[4]楊興玉.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實踐的探索[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