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明月
摘 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一個地區金融體系越完善,對高新技術企業的成長和發展的推動作用就越強。文章通過對青海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現狀及金融支持現狀的分析,運用相關模型解析青海省金融發展與高新技術企業之間的關系,并從中總結出現階段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可行的相關建議,進而推動青海省高新技術企業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高新技術企業;金融支持;融資
中圖分類號: F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36-60-3
0 引言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取得了矚目的成就,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在國民經濟中逐步占據了重要的地位。高新技術產業不僅彰顯著國家的經濟技術實力,同時更是推動國家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這就凸顯出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青海省利用科技優惠政策、科技支撐工程、科技融資等措施大力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果。2015年青海省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為349.79億元,工業增加值96.81億元,同比增長10.3%和8.71%。高新技術企業的快速發展儼然已成為推動青海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但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特別是金融支持體系不健全的制約,使得青海省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相較于全國其他省份和全國平均水平來說仍有不小的差距。因此,結合青海省省情,深入研究金融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現狀及問題,完善青海省的金融體系,對推動青海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1 青海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現狀
在我國,“高技術”是“高新技術”的簡稱。所謂高新技術企業即在規定領域內,以一種或多種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為主要經營對象,持續進行研究開發和技術成果轉化,形成企業核心自主的知識產權,并在此基礎上開展經營活動的在中國境內(不包括港、澳、臺地區)注冊一年以上的居民企業。其中,高新技術領域主要指2008年國家頒布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中規定的八大領域,其中包括電子信息技術、生物與新醫藥技術、航空航天技術、新材料技術、高技術服務業、新能源及節能技術、資源與環境技術、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
近年來,青海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整體呈持續增長的趨勢,如圖1所示。據統計,2008年青海省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為32.34億元,2011年為64.27億元,2014年達到25.84億元。
另外,從青海省R&D經費來源占比情況來看,企業資金占比高達69%,結合青海省情,可初步推定青海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處于創業期與成長期之間。據統計,2014年全社會研究與實驗發展(R&D)經費中來自政府資金占比較上年增長7.65%,來自企業的資金占比較上年增長7.56%。我們可以看出,研究經費中政府資金投入力度逐步加大,對青海省高新技術企業的自主創新活動起到了及時的引導作用。(圖2)
此外,雖然為促進市場資金可以更多地向高新技術企業流動,政府也從政策和資金方面對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給予了支持。但是,由于政府的引導機制尚不完善,導致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帶動作用不明顯。青海省金融業近幾年雖發展較快,但是對于高新技術企業來說,資金來源仍主要是企業自籌,企業的融資渠道單一,仍需要進一步優化。
2 金融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實證研究
2.1 數據選取
從理論上來說,金融與高新技術企業之間存在著共生演化的關系。吳勇民,紀玉山,呂永剛(2014)運用共生演化模型,證明了金融與高新技術企業之間具有相互影響的作用。從中可知,一個地區金融產業發展越發達,對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支持作用越強;同時高新技術企業的健康成長也可以促使當地金融業不斷完善和發展。所以,本文從青海省金融發展程度與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之間關系的角度,來分析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金融支持。從國內文獻來看,金融發展程度的衡量指標大多分三個方面進行選取,即金融規模、金融結構和金融效率。考慮到青海省相關數據的完整度和獲取的難易程度等因素,本文選取金融發展規模(FR)來作為金融規模衡量指標,采用(金融總資產-各項存貸款)/金融總資產來衡量金融結構,選用存貸比(貸款額/存款額)來描述金融效率。同時,采用高新技術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來作為衡量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基礎指標。
2.2 數據來源
本位選取青海省2005年至2014年的數據,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數據均來源于《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2005-2014)》、《中國火炬統計年鑒(2008-2015)》;金融效率和金融規模數據相關數據均來源于《中國金融年鑒(2005-2014)》、《青海統計年鑒(2005-2014)》;金融結構則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05-2015)》、《新中國60年統計資料匯編》。
2.3 模型構建
本文選擇金融發展的三個指標——金融規模、金融結構和金融效率作為自變量,髙新技術企業發展指標作為因變量,即高新技術企業與金融發展規模、結構和效率之間的關系可以用函數表示為:
Yn=a+b1FRn+b2FCn+b3FSn+un
Yn表示第n年度青海省高新技術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FRn表示第n年度青海省的金融規模衡量指標,指標計算公式為FR=(M2+L+S)/GDP;FCn表示第n年度的青海省金融效率衡量指標,它是指青海省第n年度的存貸比;FSn表示第n年度青海省的金融結構衡量指標,是青海省第n年度有價證券市值占全部金融資產價值的比率;a為常數項,un是隨機誤差項,b為模型參數。
2.4 單位根檢驗
因為本文選取的指標都具有時間趨勢,所以在建模分析時,先對各時間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一般我們采用ADF檢驗方法來驗證時間序列是否平穩,如果檢驗出來ADF值(絕對值)是大于麥金農臨界值,則我們認為該序列是平穩的。本文運用Eviews8.0進行ADF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給出了平穩性的檢驗結果。在經過二階差分后,所選取的時間序列在10%水平下不存在單位根,即差分變量是平穩的。因此,我們可以認為上述時間序列均為二階單整序列,即下文將對上述的4個經濟變量直接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
2.5 因果檢驗及結論
從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金融規模、金融效率和金融結構是青海省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格蘭杰原因。由此可得出結論,金融結構、金融效率和金融規模均能推動青海省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此外從結果中還可以看出金融效率對高新技術企業的支持推動作用較金融規模和金融結構要顯著,即青海省金融結構和金融規模對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推動相較金融效率而言稍顯不足,仍需不斷強化。
青海省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與金融支持力度是密不可分的,隨著青海省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金融規模的逐漸擴大以及金融結構的優化,必將能有效地推動青海省高新技術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3 完善青海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金融支持體系的建議
當前,隨著高新技術企業的快速發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越來越大,高新技術企業儼然成為了整個經濟的重要增長點。而作為現代經濟核心的金融體系,又是企業發展的強大資金保障和重要的動力支持。一個地區金融體系越完善,對高新技術企業的成長和發展的推動作用越強。結合以上分析,下面本文從金融規模、金融效率和金融機構的角度,對完善青海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金融支持體系提出幾點建議。
3.1 建立多元化的金融支持體系
高新技術企業要得以持續順利發展,僅依靠單一的資本支持來源是很難滿足其總體資金需求的。所以,需要建立多元化的金融支持體系,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首先,政府應該主要突出其職能上的引導作用,鼓勵發展地區型中小金融機構,引導其向高新技術企業傾斜,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為引導、銀行信貸投入為示范、風險資本投入為核心、社會資金及民間資本廣泛參與的多元化、多渠道和多層次的投融資機制。
其次,完善資本市場體系,加快發展產權交易市場。
一方面,鼓勵企業爭取上市,大力發展和運用新三板市場,通過資本市場的集聚作用,滿足高新技術企業成長所需要的資金。
另一方面,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產權交易市場,利用產權交易信息交流平臺的優勢吸引省內外資金和項目資源。
3.2 加快金融服務和產品的創新步伐
結合高新技術企業規模小、數量多、風險大等特點進行有針對性、專業性的金融服務和產品創新,以此滿足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需求。同時,探索符合高新技術企業特點的擔保融資方式,來豐富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擔保模式,如此既可以分散銀行風險,還可以實現對企業的快速審批,提高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效率。
3.3 完善風險補償機制,增強風險投資力度
完善風險補償機制,分擔高新技術企業的風險,有利于高新技術企業獲得直接和間接融資。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傾斜優惠政策鼓勵職業企業家將資金投入到高新技術企業中,為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增加原動力;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推進保險業的發展,為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出新型的保險產品,同時,設立融資風險補償基金,擴展風險補償機制的深度和廣度,提高風險投資家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積極性。
參 考 文 獻
[1] 杜塔,卡普爾.Liquidity Preference and Financial Interme-
diation[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98, 65: 551-572.
[2] 吳勇民,紀玉山,呂永剛. 金融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的共生演化研究——來自中國的經驗證據[J].經濟學家, 2014.
[3] 中國人民銀行西寧中心支行課題組,鄭鋒.青海省金融資產結構及金融發展研究[J].青海金融,2014,03:4-8.
[4] 嚴瑞芳. 湖南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南大學,2013.
[5] 魏永超. 黑龍江省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支持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4.
[6] 黃東兵,劉駿.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創新驅動成長機制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
[7] 青海省金融工作辦公室課題組,寧克平.金融支持與青海科技創新[J].青海金融,2015.